一种方便与车体贴合的贴车衣用压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1437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与车体贴合的贴车衣用压板,由把手和刮板构成;刮板,卡合在所述把手的内部;包括:左推柱和右推柱,分别卡合在所述把手的左右两侧,且把手的下方前侧卡合有“U”形的横杆;中气囊,设置在所述把手的内部顶部,且把手的内部后侧设置有推动连接杆移动的侧气囊,并且侧气囊和中气囊之间通过连接管进行连接;限位杆,卡合在所述把手的内部后侧。该方便与车体贴合的贴车衣用压板,通过右推柱的设置使连接管内部的阻塞情况进行调节,进而实现对刮板进行更换,通过限位杆的移动实现对刮板的限位,避免刮板出现滑动的现象,实现对刮板进行更换,避免刮板长时间使用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提高贴合的效果。提高贴合的效果。提高贴合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与车体贴合的贴车衣用压板


[0001]本技术涉及车衣
,具体为一种方便与车体贴合的贴车衣用压板。

技术介绍

[0002]车衣分为隐形的和汽车服饰,汽车服饰主要起到防晒的效果,隐形车衣一种新型环保的薄膜,主要起到隔离的效果,具有超强的韧性,装贴后可使汽车漆面与空气隔绝,持久保护漆面,车衣在贴合时需要通过压板进行辅助,压板可以使车衣与车表面的气泡进行消除,同时使车衣保持平整,但是目前上的压板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0003]1.压板长时间使用与车衣接触的位置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进而可能导致某处的气泡没有被处理,需要重新对车衣进行贴合,消耗大量的时间,同时降低车衣的贴合的效果,只能通过更换压板一个整体,不能进行局部更换;
[0004]2.市场上压板针对车上有弧度的位置时,需要人工从不同的角度的刮动,刮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不能根据车弧形对压板的形状进行改变,不方便使用。
[0005]因此我们便提出了方便与车体贴合的贴车衣用压板,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与车体贴合的贴车衣用压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压板不能进行局部更换和需要人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刮动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与车体贴合的贴车衣用压板,由把手和刮板构成;
[0008]刮板,卡合在所述把手的内部;
[0009]包括:
[0010]左推柱和右推柱,分别卡合在所述把手的左右两侧,且把手的下方前侧卡合有“U”形的横杆;
[0011]中气囊,设置在所述把手的内部顶部,且把手的内部后侧设置有推动连接杆移动的侧气囊,并且侧气囊和中气囊之间通过连接管进行连接;
[0012]限位杆,卡合在所述把手的内部后侧。
[0013]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上方焊接有卡合在所述把手内部的连接杆,所述左推柱的四周焊接有使左推柱前侧移动的复位弹簧,通过连接杆带动限位杆进行移动,进而实现对刮板的限位,避免限位杆出现向下移动的现象。
[0014]优选的,所述把手的内部右侧设置有使气体进入的橡胶圈,且把手的内部设置有转动的转杆,并且转杆的左右后方均安装有速对气体进行阻塞的塞子,实现对气体进行阻挡,避免气体进行反向流动。
[0015]优选的,所述转杆的右侧与右推柱处于同一位置,且右推柱关于把手的侧向中心线设置有2个,通过右推柱的移动使转杆能够进行前后转动。
[0016]优选的,所述把手的左右两侧均轴承连接有使压板移动的螺纹柱,且螺纹柱的外侧螺纹连接对横杆进行推动的压板,并且挤压板卡合在把手的内部,通过挤压板的移动实现对横杆的限位,避免横杆出现移动的现象。
[0017]优选的,所述把手的下方内部均匀卡合有升降柱,且升降柱的内部等间距开设有卡槽,并且升降柱的四周贯穿焊接有避免升降柱掉落的拉伸弹簧,通过卡槽的设置实现对不同位置的升降柱进行固定。
[0018]优选的,所述压板的半径大于横杆的宽度,且横杆厚度大于升降柱的直径,并且升降柱的移动距离大于升降柱的高度,使升降柱进入到刮板的内部,便于对水平的位置进行刮动。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方便与车体贴合的贴车衣用压板;
[0020](1)设置有限位杆和右推柱,通过右推柱的设置使连接管内部的阻塞情况进行调节,进而实现对刮板进行更换,通过限位杆的移动实现对刮板的限位,避免刮板出现滑动的现象,实现对刮板进行更换,避免刮板长时间使用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提高贴合的效果;
[0021](2)设置有升降柱和横杆,通过升降柱移动使下侧与汽车弧度相同,通过横杆的移动实现对升降柱的固定,避免升降柱出现移动的现象,不需要多个角度对弧度处进行刮动,减少时间的消耗,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主剖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侧剖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侧气囊侧剖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把手;2、刮板;3、左推柱;4、右推柱;5、横杆;6、中气囊;7、连接管;8、侧气囊;9、限位杆;10、连接杆;11、拉伸弹簧;12、复位弹簧;13、转杆;14、塞子;15、橡胶圈;16、螺纹柱;17、挤压板;18、升降柱;19、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方便与车体贴合的贴车衣用压板,由把手1和刮板2构成;
[0030]刮板2,卡合在把手1的内部;
[0031]包括:
[0032]左推柱3和右推柱4,分别卡合在把手1的左右两侧,且把手1的下方前侧卡合有“U”形的横杆5;
[0033]中气囊6,设置在把手1的内部顶部,且把手1的内部后侧设置有推动连接杆10移动
的侧气囊8,并且侧气囊8和中气囊6之间通过连接管7进行连接;
[0034]限位杆9,卡合在把手1的内部后侧。
[0035]限位杆9的上方焊接有卡合在把手1内部的连接杆10,左推柱3的四周焊接有使左推柱3前侧移动的复位弹簧12;把手1的内部右侧设置有使气体进入的橡胶圈15,且把手1的内部设置有转动的转杆13,并且转杆13的左右后方均安装有速对气体进行阻塞的塞子14;转杆13的右侧与右推柱4处于同一位置,且右推柱4关于把手1的侧向中心线设置有2个;
[0036]结合图1

4,将手握住把手1,当需要刮动的位置是一个面积较大的平整处时,用刮板2的下方对车衣进行刮动,当需要刮动的位置是一个拐角处时,用刮板2的左侧进行刮动,便于对不同的位置进行刮动,将刮板2的一边与车衣贴合,用力使刮板2进行来回移动,实现对车衣内部的气泡进行处理,同时避免车衣出现褶皱的现象,当刮板2长时间的使会出现磨损的现象,进而导致刮板2下端处于凹凸不平的现象,刮板2材质为橡胶材质,对车衣进行保护,避免用力过大车衣出现扯断的现象,用手向前侧推动后侧的右推柱4,右推柱4向前侧进行移动,右推柱4移动使转杆13在把手1的内部进行向后转动,转杆13转动带动右侧的塞子14向后前侧转动,转杆13转动同时使左侧的塞子14向后侧进行转动,左侧的塞子14进入到连接管7左侧,进而对气体进行阻挡,避免侧气囊8内部的气体向中气囊6的内部,使侧气囊8和橡胶圈15处于导通的状态,用手向后侧推动左推柱3,左推柱3移动使限位杆9向后侧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与车体贴合的贴车衣用压板,由把手(1)和刮板(2)构成;刮板(2),卡合在所述把手(1)的内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推柱(3)和右推柱(4),分别卡合在所述把手(1)的左右两侧,且把手(1)的下方前侧卡合有“U”形的横杆(5);中气囊(6),设置在所述把手(1)的内部顶部,且把手(1)的内部后侧设置有推动连接杆(10)移动的侧气囊(8),并且侧气囊(8)和中气囊(6)之间通过连接管(7)进行连接;限位杆(9),卡合在所述把手(1)的内部后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与车体贴合的贴车衣用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9)的上方焊接有卡合在所述把手(1)内部的连接杆(10),所述左推柱(3)的四周焊接有使左推柱(3)前侧移动的复位弹簧(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与车体贴合的贴车衣用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的内部右侧设置有使气体进入的橡胶圈(15),且把手(1)的内部设置有转动的转杆(13),并且转杆(13)的左右后方均安装有速对气体进行阻塞的塞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子瑾孙李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魁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