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橡胶坝形式对重力坝溢流坝段加高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1266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橡胶坝形式对重力坝溢流坝段加高加固结构,橡胶坝的坝袋固定设置在溢流坝的坝体顶部,所述坝体一侧的上游河床上设有泵井,所述泵井内固定设置有第一潜水电泵,所述第一潜水电泵的出水口连接有第一泵管,所述第一泵管远离第一潜水电泵的一端与坝袋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泵管上设有第一止回阀;所述第一止回阀和坝袋之间的第一泵管上连接有自流排水管,所述自流排水管上设有电动阀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溢流坝段顶部设置橡胶坝,通过向橡胶坝内注水以提高溢流坝段的高度,将橡胶坝内的水放出后可降低溢流坝段的高度,从而实现溢流坝段的高度可调。从而实现溢流坝段的高度可调。从而实现溢流坝段的高度可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橡胶坝形式对重力坝溢流坝段加高加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橡胶坝形式对重力坝溢流坝段加高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河流、水库的拦河坝通常采用重力坝,由溢流坝段、非溢流坝段等部分组成。溢流坝段在上游水位超过涉及时通过溢流防止上游水位过高。如要提高上游水位,需要将溢流坝段加高。
[0003]公开号为CN20185760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加高的重力坝,公开号为CN262705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加高后可防裂的重力坝,均采用混凝土在原基础上对重力坝进行加高。虽使重力坝得到了加高,但是施工过程复杂,且加高后的重力坝高度固定,高度不可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橡胶坝形式对重力坝溢流坝段加高加固结构,使溢流坝段得到加高,且高度可以调整。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采用橡胶坝形式对重力坝溢流坝段加高加固结构,橡胶坝的坝袋固定设置在溢流坝的坝体顶部,所述坝体一侧的上游河床上设有泵井,所述泵井内固定设置有第一潜水电泵,所述第一潜水电泵的出水口连接有第一泵管,所述第一泵管远离第一潜水电泵的一端与坝袋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泵管上设有第一止回阀;所述第一止回阀和坝袋之间的第一泵管上连接有自流排水管,所述自流排水管上设有电动阀甲。
[0007]进一步的,所述坝袋内壁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上压力变送器,所述坝袋内壁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下压力变送器。
[0008]进一步的,泵井内还固定设置有第二潜水电泵,所述第二潜水电泵的出水口连接有第二泵管,所述第二泵管远离潜水电泵的一端与第一止回阀出口端的第一泵管相连,所述第二泵管上设有第二止回阀。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上游河床上浇筑有基座,所述泵井竖向设置在基座内,所述基座顶部高出上游河床,所述基座与坝体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泵井内部封闭,所述泵井一旁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一端与泵井底部连通,另一端高出河床。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止回阀和坝袋之间的第一泵管上连接有强制排水管,所述强制排水管上设有强制排水泵,所述强制排水泵和第一泵管之间的强制排水管上设有电动阀乙。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潜水电泵采用变频控制。
[0013]本技术的积极效果为:
[0014]1、本技术通过在溢流坝段顶部设置橡胶坝,向橡胶坝的坝袋内注水以提高溢
流坝段的高度,将橡胶坝内的水放出后可降低溢流坝段的高度,从而实现溢流坝段的高度可调。
[0015]2、橡胶坝的坝袋内通过第一潜水电泵进行注水,因而无须设置单独的泵房,无须占用地上空间,节省了投资。由于采用潜水电泵,因而泵启动前无须灌泵,也无须设置底阀。
[0016]3、本技术还设有变频控制的第二潜水电泵,坝袋内设有上压力变送器和下压力变送器,从而实现对橡胶坝高度的调整。
[0017]4、第一潜水电泵和第二潜电泵设置在泵井内,本技术还设有进水管,进水管与泵井底部连通,从而使上游河水流经第一潜水电泵或第二潜电泵的潜水电机,有利于潜水电机的散热,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实施例1的原理图;
[0022]图5是实施例2和3的原理图;
[0023]图6是图3中I部的放大图;
[0024]图中,1、泵井;2、第一潜水电泵;3、基座;4、上游河床;5、卡箍;6、第一泵管;7、第一止回阀;8、上游河水;9、坝袋;10、上压力变送器;11、下压力变送器;12、底板;13、坝体;14、下游河水;15、进水管;16、第二泵管;17、第二潜水电泵;18、第二止回阀;19、电动阀乙;20、强制排水泵;21、电动阀甲;22、自流排水管;23、强制排水管;24、潜水泵;25、潜水电机;26、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采用橡胶坝形式对重力坝溢流坝段加高加固结构,溢流坝的顶部浇筑有水平的底板12,橡胶坝的坝袋9锚固在底板12顶部,锚固方法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坝体13左侧的上游河床4上设有竖向的泵井1,所述泵井1内设置有第一潜水电泵2,所述第一潜水电泵2连接有第一泵管6,所述第一泵管6的下端与第一潜水泵2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泵管6的上端与坝袋9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泵管6上设有第一止回阀7,所述第一泵管6靠近第一潜水电泵2的一端卡有卡箍5,所述卡箍5架在泵井1上从而将第一潜水电泵2固定在泵井1内。所述第一止回阀7和坝袋9之间的第一泵管6上连接有自流排水管22,所述自流排水管22上设有电动阀甲21。所述自流排水管22的外端通向坝体13右侧的下游河水14。
[0027]所述上游河床4上浇筑有混凝土的基座3,所述泵井1竖向设置在基座3内,所述基座3顶部高出上游河床4,起到了挡沙的作用。所述卡箍5架在基座3顶部。所述基座3与坝体13连接在一起,从而增加了坝体13的稳固性。
[0028]当需要提高溢流坝段高度时,第一潜水电泵2启动,向坝袋9充水,坝袋9充水后提高了溢流坝段的高度,从而提高了上游河水8的水位。当需要降低溢流坝段高度时,开启电
动阀甲21,坝袋9内的水通过自流排水管22流入下游河水14,坝袋9内的水排出后,溢流坝段的高度随之降低。
[0029]实施例2
[0030]如图2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0031]1、所述坝袋9内壁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上压力变送器10,所述坝袋9内壁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下压力变送器11。泵井1内还通过卡箍5固定设置有变频控制的第二潜水电泵17,所述第二潜水电泵17的流量小于第一潜水电泵2的流量。所述第二潜水电泵17的出水口连接有第二泵管16,所述第二泵管16上端与第一止回阀7出口端的第一泵管6相连,所述第二泵管16上设有第二止回阀18。
[0032]上压力变送器10检测到坝袋9内最高处的水压强P1,下压力变送器11检测到坝袋9内最低处的水压强P2,则坝袋9内最高处和最低处的压强差ΔP=P2

P1,ΔP即为坝袋9内的水因位差产生的水压,即ΔP=ρgh,式中ρ为水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位差,因而根据该公式即可得到坝袋9内水的位差,进而得到坝袋9的高度,通过控制ΔP可间接进行坝袋9高度的控制,进而对上游河水8的水位进行控制。
[0033]通过第一潜水电泵2向坝袋9内快速充水,当坝袋9高度接近预定高度,即ΔP接近预设值后,停止第一潜水电泵2运行,启动第二潜水电泵17并对其进行变频控制,使ΔP达到预设值并进行维持,因而即使坝袋9有轻微泄漏,也可维持溢流坝段的正常运行,同时结合对电动阀甲21进行控制对溢流坝段的高度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橡胶坝形式对重力坝溢流坝段加高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橡胶坝的坝袋(9)固定设置在溢流坝的坝体(13)顶部,所述坝体(13)一侧的上游河床(4)上设有泵井(1),所述泵井(1)内固定设置有第一潜水电泵(2),所述第一潜水电泵(2)的出水口连接有第一泵管(6),所述第一泵管(6)远离第一潜水电泵(2)的一端与坝袋(9)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泵管(6)上设有第一止回阀(7);所述第一止回阀(7)和坝袋(9)之间的第一泵管(6)上连接有自流排水管(22),所述自流排水管(22)上设有电动阀甲(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橡胶坝形式对重力坝溢流坝段加高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坝袋(9)内壁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上压力变送器(10),所述坝袋(9)内壁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下压力变送器(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橡胶坝形式对重力坝溢流坝段加高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泵井(1)内还固定设置有第二潜水电泵(17),所述第二潜水电泵(17)的出水口连接有第二泵管(16),所述第二泵管(16)远离潜水电泵的一端与第一止回阀(7)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双艳陶欧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