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1133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深海钢悬链立管柔性接头设计和制造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弹性支座,复合弹性体位于外壳与半球管之间,复合弹性体的上部设有柔性隔热层,半球管的内表面及上表面设有内隔热层;内连接板与半球管的外表面固接,外连接板固接于外壳的内表面,内连接板与外连接板之间设有多个增强板,各增强板之间、内连接板与增强板之间以及外连接板与增强板之间均设有弹性体,内连接板、外连接板、增强板及弹性体之间热粘接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避免弹性支座整体成型过程模具的复杂配合影响内部结构稳定,并通过增加隔热层,解决高温环境下弹性部分加速老化的问题。各界面粘接可靠,成型的质量和制造效率较其他方法有本质的提高。提高。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性支座


[0001]本技术属于深海钢悬链立管柔性接头设计和制造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弹性支座。

技术介绍

[0002]钢悬链立管是深海油气田平台常采用的立管形式,柔性接头作为立管与平台连接的关键设备,可增加管道柔性,解决管道与平台连接处刚性连接时产生较大的应力,减少管道内部弯曲变形。弹性支座作为柔性接头的关键受力和变形部件,使用工况十分严苛,在高温、海水腐蚀、油气腐蚀的环境中,既要承担着立管数百吨的重量,又需在30年的超长寿命中,承受高频的多轴转角的同时还要满足转动刚度的需求。
[0003]弹性支座外形尺寸较大,形状复杂不规则,内部结构的均匀性和一致性对性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在柔性接头使用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高压、耐腐蚀的弹性支座。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本技术包括复合弹性体、外壳、半球管、内隔热层及柔性隔热层,其中复合弹性体位于外壳与半球管之间,所述复合弹性体的上部设有柔性隔热层,所述半球管的内表面及上表面设有内隔热层;所述复合弹性体包括内连接板、外连接板、增强板及弹性体,所述内连接板与半球管的外表面固接,所述外连接板固接于外壳的内表面,所述内连接板与外连接板之间设有多个增强板,各所述增强板之间、内连接板与增强板之间以及外连接板与增强板之间均设有弹性体,所述内连接板、外连接板、增强板及弹性体之间热粘接为一体。
[0007]其中:所述内连接板及外连接板均为环形,所述内连接板的内表面为由上至下向内倾斜的锥面、外表面为半球面,所述外连接板的内表面为半球面、外表面为由上至下向内倾斜的锥面。
[0008]所述内连接板的上下两端分别沿竖直方向延伸,延伸部分与所述半球管的外表面焊接;所述外连接板的上下两端分别沿竖直方向延伸,延伸部分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焊接。
[0009]所述增强板呈环状,内外表面均为半球面。
[0010]所述半球管上部内表面为半球面、上部外表面为由上至下向内倾斜的锥面,所述半球管的下部为圆柱状。
[0011]所述复合弹性体、外壳及半球管同轴设置。
[0012]本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0013]本技术有效避免弹性支座整体成型过程模具的复杂配合影响内部结构稳定,并通过增加隔热层,解决高温环境下弹性部分加速老化的问题。各界面粘接可靠,成型的质
量和制造效率较其他方法有本质的提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复合弹性体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采用模压成型方法所使用的模压用模具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采用浇注成型方法所使用的浇注用模具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18]其中:1为复合弹性体,2为外壳,3为半球管,4为内隔热层, 5为柔性隔热层;
[0019]11为内连接板,12为外连接板,13为增强板,14为弹性体;
[0020]21为模具上盖,22为模具下底,23为模具中套;
[0021]31为模具底板,32为导向管,33为定位芯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0023]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复合弹性体1、外壳2、半球管3、内隔热层4及柔性隔热层5,其中复合弹性体1位于外壳2 与半球管3之间,复合弹性体1的上部设有柔性隔热层5,半球管3 的内表面及上表面设有内隔热层4;复合弹性体1包括内连接板11、外连接板12、增强板13及弹性体14,内连接板11与半球管3的外表面焊接,外连接板12焊接于外壳2的内表面,内连接板11与外连接板12之间设有多个增强板13,各增强板13之间、内连接板11与增强板13之间以及外连接板12与增强板13之间均设有弹性体14,内连接板11、外连接板12、增强板13及弹性体14之间热粘接为一体。
[0024]本实施例的内连接板11及外连接板12均为环形,内连接板11 的内表面为由上至下向内倾斜的锥面、外表面为半球面,外连接板 12的内表面为半球面、外表面为由上至下向内倾斜的锥面。
[0025]本实施例的内连接板11的上下两端分别沿竖直方向延伸,延伸部分与半球管3的外表面焊接;外连接板12的上下两端分别沿竖直方向延伸,延伸部分与外壳2的内表面焊接。
[0026]本实施例的增强板13呈环状,内外表面均为半球面。
[0027]本实施例的半球管3上部内表面为半球面、上部外表面为由上至下向内倾斜的锥面,半球管3的下部为圆柱状。
[0028]本实施例的复合弹性体1、外壳2及半球管3同轴设置。
[0029]本实施例的弹性体14为耐热性能较好橡胶,例如丁腈橡胶、聚氨酯橡胶、氢化丁腈橡胶、氟橡胶等;弹性体14应耐海水腐蚀,海水中浸泡不易溶胀,并且耐受高浓度H2S、CO2的腐蚀。
[0030]本实施例的内连接板11、外连接板12为导热系数较低的不锈钢。
[0031]本实施例的增强板13为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以提高复合弹性体1的结构刚度。
[0032]本实施例的内隔热层4为刚性或半刚性,材质可为聚醚酮或有机玻璃,内隔热层4应耐受高浓度H2S、CO2的腐蚀。内隔热层4可用胶水粘接到半球管3上,也可用铆钉铆固在半球管3上。
[0033]本实施例的柔性隔热层5为柔性的低密度橡胶膜,材质优选硅胶,内部可填充玻璃纤维等低导热性能的骨架。
[0034]本实施例的外壳2和半球管3为锻件,应耐受高浓度海水和H2S、 CO2的腐蚀。
[0035]本技术的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6]A.如图3所示,使用模压模具以模压成型方法制作复合弹性体 1,模压模具包括模具上盖21、模具下底22及模具中套23;
[0037]B.将内连接板11的外表面、外连接板12的内表面、增强板13 的所有外露表面抛丸后涂刷胶粘剂;本实施例胶粘剂的厂家为 Cilbond(英国西邦公司)、型号为12E(底涂)+80ET(面涂);
[0038]C.将模压模具置于平板硫化机中预热2小时,预热温度145℃,将涂刷了胶粘剂的内连接板11、外连接板12及增强板13置于烘箱内预热1小时,预热温度90℃;
[0039]D.模具上盖21、模具下底22与模具中套23围成模腔,将预热后的外连接板12置于模腔内部的外侧,外连接板12上下两端延伸部分分别定位于模具上盖21和模具下底22的止口处,在外连接板12 内,一层弹性体14、一层增强板13的顺序依次堆叠于模腔中,再将内连接板11置于模腔的内侧,内连接板11下端延伸部分插入模具下底22上的插槽中,内连接板11上端延伸部分定位于模具上盖21的止口处;压力按模具计算成型面压,通过平板硫化机进行硫化成型;
[0040]E.将制作好的复合弹性体1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弹性体(1)、外壳(2)、半球管(3)、内隔热层(4)及柔性隔热层(5),其中复合弹性体(1)位于外壳(2)与半球管(3)之间,所述复合弹性体(1)的上部设有柔性隔热层(5),所述半球管(3)的内表面及上表面设有内隔热层(4);所述复合弹性体(1)包括内连接板(11)、外连接板(12)、增强板(13)及弹性体(14),所述内连接板(11)与半球管(3)的外表面固接,所述外连接板(12)固接于外壳(2)的内表面,所述内连接板(11)与外连接板(12)之间设有多个增强板(13),各所述增强板(13)之间、内连接板(11)与增强板(13)之间以及外连接板(12)与增强板(13)之间均设有弹性体(14),所述内连接板(11)、外连接板(12)、增强板(13)及弹性体(14)之间热粘接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支座,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美琴黎世龙张秀林孙建帮刘保权马俊尹婷何宁吴华林张亚生苑健康雷永霄陈晓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