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同轴电缆的馈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0919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馈电结构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传统同轴电缆馈电结构通过电缆两端转接头分别连接辐射体及功能模块,当辐射体上辐射单元数量较多、功能模块也较多时,缺乏安装、操作空间的问题,提供一种双同轴电缆的馈电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电缆组件:每个电缆组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电缆,每根电缆内芯的一端均连接有插针;电缆固定块,电缆固定块上设有供电缆通过的通孔,电缆固定块上还设有腔体,插针能够穿过腔体;夹块,夹块恰好能够卡入腔体中并将插针定位;两根电缆外部还设有紧固装置;插针与内导体对插连接,内导体部分预埋于介质块内,内导体部分伸出介质块,伸出介质块的部分与辐射体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洁、安装方便,连接可靠,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同轴电缆的馈电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馈电结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同轴电缆的馈电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同轴电缆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数据稳定、耐大功率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系统中。现有技术对于这类电缆电气性能的研究比较多,但是缺乏双同轴电缆的馈电结构。其馈电结构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馈电方式的选择及其具体的馈电结构形式直接影响产品的电性能指标、可靠性及加工成本。含有这种电缆的产品在结构组成上主要包括辐射体、电缆组件、功能模块等,电缆的一端连接辐射体,另外一端连接功能模块,从而实现对信号的收发处理。
[0003]但是,如果在有限的空间里,辐射体上有多个辐射单元,后端又有多个功能模块的时候,常规的电缆连接结构就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了,在工程上就很难甚至根本不可能实现。这就需要有一种全新的馈电结构,在这种有限的空间里实现多点对多点的电连接。
[0004]在上述传统同轴电缆馈电结构中,单根电缆两端电装螺纹转接头,通过电缆两端转接头分别连接辐射体及功能模块。但是当空间有限,辐射体上辐射单元数量较多,并且每一个辐射单元有两个馈电点,同时功能模块也较多时,由于缺乏安装、操作空间,所以这种传统的馈电方式就不适合了,甚至不能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双同轴电缆的馈电结构,以解决传统同轴电缆馈电结构通过电缆两端转接头分别连接辐射体及功能模块,当辐射体上辐射单元数量较多、功能模块也较多时,缺乏安装、操作空间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双同轴电缆的馈电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电缆组件:
[0008]每个所述电缆组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电缆,每根所述电缆内芯的一端均连接有插针;电缆固定块,所述电缆固定块上设有供所述电缆通过的通孔,所述电缆固定块上还设有腔体,所述插针能够穿过所述腔体;夹块,所述夹块恰好能够卡入所述腔体中并将所述插针定位;两根所述电缆外部还设有紧固装置;
[0009]所述插针与内导体对插连接,所述内导体部分预埋于介质块内,所述内导体部分伸出所述介质块,伸出所述介质块的部分与辐射体电连接。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简洁、高效、可靠、低成本的的馈电结构,具体通过在电缆内芯的一端连接插针,将插针与内导体对插连接,实现电缆组件与内导体电连接,且内导体又与辐射体电连接,所述电缆组件的另一端可以外接功能模块,从而实现辐射体与功能模块之间的馈电。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12]所述内导体伸出所述介质块的部分与辐射体焊接。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14]所述电缆从内到外依次为内芯、介质层、金属屏蔽层(电缆外导体)和保护套。
[00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16]所述插针与所述电缆的内芯焊接。
[0017]保证两者电连接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拉脱力,保证使用过程中的有效性。
[001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19]所述介质块与所述辐射体固定连接。
[002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21]所述电缆组件通过螺钉一与所述介质块固定连接。
[002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23]所述电缆固定块上与所述电缆组件之间还设有紧定螺钉一,用于固定所述电缆组件。
[002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25]所述夹块上设有与所述插针相适配的弧形开口,所述插针限位于所述夹块与所述电缆固定块之间。
[0026]确保对插针进行准确定位,实现与所述介质块内部的内导体有效盲插。
[002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28]所述插针上还设有凸台,当所述夹块卡入所述电缆固定块的腔体中后,所述插针的凸台被限位于所述夹块的外侧,从而固定了所述插针以及所述电缆的位置。
[002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30]所述介质块上设有凹槽,所述内导体上设有与其相适配的凸台,所述凹槽和所述凸台均具有台阶结构,所述内导体上的凸台恰好能够卡入所述介质块的凹槽中。
[0031]根据上述结构可知,所述内导体和所述介质块设置为相对应的凹凸结构,且安装部位设计为台阶结构,加工简单,组装也简单,不需要调整,就能够将两者一次安装到位,实现两者的精确定位,稳固插合,不需要接插件,可以实现与辐射体和电缆的有效盲插。
[003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33]所述内导体伸出所述介质块的部分为圆柱体结构,其柱面与所述辐射体相接触,接触面焊接。
[003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35]所述内导体位于所述介质块中的部分设有盲孔,所述插针的一端插入所述盲孔中。
[0036]所述内导体的结构简单,与辐射体焊接牢固可靠,与电缆上的插针通过简单对插实现电连接。
[003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38]所述盲孔与所述圆柱体的外径同心,所述内导体为轴对称结构,对称轴为所述盲孔的中轴线。
[003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40]所述内导体经热处理保持弹性,用于与所述电缆组件的插针对插从而实现电连接,将所述内导体盲孔开口处捏至对称闭合,插针与内导体对插时,撑破闭合面插入所述盲
孔中。
[004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42]所述插针插入盲孔中,与盲孔壁相接触的部分采用锡焊处理。
[004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44]所述内导体的材质为铍青铜。
[004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46]所述电缆固定块上的腔体具有定位台阶,所述夹块上也具有定位台阶,二者的尺寸相配合。
[0047]二者均设计有台阶结构,便于将所述夹块一次性安装到位。
[004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49]所述电缆固定块上的腔体的横截面为凸字形,所述夹块的横截面也为凸字形,二者的尺寸相配合。
[0050]由于电缆内芯与介质层之间的附着力有限,所以当内芯受到比较大的轴向推拉作用力的时候会发生一定的串动,特别是当介质层是由聚四氟乙烯绕包而成的时候,这种情况更加明显。这种轴向串动会带来电连接的不稳定性,甚至失效。采用上述结构,用电缆固定块和夹块将电缆固定,可以有效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且各零件结构简洁,便于准确安装定位,不需要额外调节;各零件固定可靠,抗振性能好,满足环境适应性要求。
[005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52]所述夹块通过用螺钉二与所述电缆固定块固定连接。
[005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54]所述紧固装置包括热缩管,所述热缩管包裹于所述电缆固定块与两根所述电缆的连接部位。
[005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56]所述电缆固定块的外部设计有凸台,所述热缩管将电缆固定块和双电缆连接部位包裹起来,且覆盖了所述凸台的位置,如此可以防止热缩管脱落。...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同轴电缆的馈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电缆组件:每个所述电缆组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电缆,每根所述电缆内芯的一端均连接有插针;电缆固定块,所述电缆固定块上设有供所述电缆通过的通孔,所述电缆固定块上还设有腔体,所述插针能够穿过所述腔体;夹块,所述夹块恰好能够卡入所述腔体中并将所述插针定位;两根所述电缆外部还设有紧固装置;所述插针与内导体对插连接,所述内导体预埋于介质块内,所述内导体的一部分能够伸出所述介质块,伸出所述介质块的部分与辐射体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同轴电缆的馈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块上设有与所述插针相适配的弧形开口,所述插针限位于所述夹块与所述电缆固定块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同轴电缆的馈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块上设有凹槽,所述内导体上设有与其相适配的凸台,所述凹槽和所述凸台均具有台阶结构,所述内导体上的凸台恰好能够卡入所述介质块的凹槽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同轴电缆的馈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伸出所述介质块的部分为圆柱体结构,其柱面与所述辐射体相接触,接触面焊接。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福清王天石全旭林何清明何著孙全国朱庆流阳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