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贤胜专利>正文

插座防触电安全保护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0778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插座防触电安全保护盖。包括插座、插座上的插眼,还设置有插盖、插盖上的插柱及凹槽;插盖为圆板状结构、插柱为长方板状结构、凹槽为长方形;插盖的内表面上以垂直而连接为一体的方式设置有插柱,插盖的内表面上还设置有凹槽,插座上有插眼,插座上的插眼与插盖上的插柱插装。插眼为双插眼或三插眼、为长方孔或圆孔或长方孔与圆孔相结合的形状;插柱为两个或三个、为长方板状或圆柱体状或长方板与圆柱体相结合状。用于对插座的安全保护,防水、防虫、防儿童触摸。(*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插座防触电安全保护盖,涉及电器
;特别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插座类家用电器的
;具体涉及插座防触电安全保护盖

技术介绍
目前,就插座类的家用电器来说,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它存在着不防水而易短路、不防虫也易短路、不能防止儿童触摸而触电的诸多不足、缺陷与弊端。本技术就是在认真而充分的调查、了解、分析、总结已有的公知技术现状基础上,为克服和解决已有公知技术存在的诸多不足、缺陷与弊端而研制成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座防触电安全保护盖。通过包括插座、插座上设置的插眼,还设置有插盖、插盖上设置的插柱、插盖上设置的凹槽各零部件及设置;并对上述各零部件及设置的有机安装、连接与结合而构成本技术。并通过本技术达到防水、防虫、防儿童触摸而安全可靠的目的。本技术可达到预期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插座防触电安全保护盖,包括插座、插座上设置的插眼,还设置有插盖、插盖上设置的插柱、插盖上设置的凹槽;所述插座为通用的插座状的结构,所述插眼为管通用的插座上的插眼的形状,所述插盖为长方板状的结构,所述插柱为长方板状的结构,所述凹槽为长方形的凹槽形状;所述插座的防触电安全保护盖,其插盖的内表面上以垂直而连接为一体的方式设置有插柱,其插盖的内表面上还设置有凹槽,其插座上设置有插眼,其插座上的插眼与插盖上的插柱以插装的方式相连接。所述的插座防触电安全保护盖,其所述插盖为选择长方板状的结构、圆板状的结构中的一种结构。所述的插座防触电安全保护盖,其所述插座上的插眼为选择双插眼的方式、三插眼的方式中的一种方式。所述的插座防触电安全保护盖,其所述插座上的插眼为选择长方孔的形状、圆孔的形状、长方孔与圆孔相结合的形状中的一种形状。所述的插座防触电安全保护盖,其所述插盖的内表面上以垂直而连接为一体的方式设置的插柱为选择同时设置有两个的方式、同时设置有三个的方式中的一种方式。所述的插座防触电安全保护盖,其所述插盖的内表面上以垂直而连接为一体的方式设置的插柱为选择长方板状的结构、圆柱-->体状的结构、长方板与圆柱体相结合状的结构中的一种结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是既简单又方便:在插座不使用时,只要将插座上的插眼与插盖上的插柱以插装的方式相连接便可以了;当需要使用插座时,由于插盖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凹槽,该凹槽与插座的表面构成了一定的缝隙,用手从此缝隙处一抠,便将插盖取下,插座便可以使用了。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本技术设置有包括插柱及凹糟在内的插盖,以及以上对本技术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的所述,使得本技术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从而获得了防水、防虫、防儿童触摸而安全可靠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插座的主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插盖的主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插盖的左视示意图;其右视示意图与左视示意图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故省略。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插盖的俯视示意图;以该图体现凹槽的位置。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插盖的后视示意图;以该图体现插柱与凹槽的相互位置。-->图中的标号:1、插座,101、插眼,2、插盖,201、插柱,202、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正如说明书附图所示:一种插座防触电安全保护盖,包括插座1、插座1上设置的插眼101,还设置有插盖2、插盖2上设置的插柱201、插盖2上设置的凹槽202;所述插座1为通用的插座状的结构,所述插眼101为管通用的插座上的插眼的形状,所述插盖2为圆板状的结构,所述插柱201为长方板状的结构,所述凹槽2 02为长方形的凹槽形状;所述插座防触电安全保护盖,其插盖2的内表面上以垂直而连接为一体的方式设置有插柱201,其插盖2的内表面上还设置有凹槽202,其插座1上设置有插眼101,其插座1上的插眼101与插盖2上的插柱201以插装的方式相连接。所述的插座防触电安全保护盖,其所述插盖2为选择长方板状的结构、圆板状的结构中的一种结构。所述的插座防触电安全保护盖,其所述插座1上的插眼101为选择双插眼的方式、三插眼的方式中的一种方式。所述的插座防触电安全保护盖,其所述插座1上的插眼101为选择长方孔的形状、圆孔的形状、长方孔与圆孔相结合的形状中的一种形状。-->所述的插座防触电安全保护盖,其所述插盖2的内表面上以垂直而连接为一体的方式设置的插柱201为选择同时设置有两个的方式、同时设置有三个的方式中的一种方式。所述的插座防触电安全保护盖,其所述插盖2的内表面上以垂直而连接为一体的方式设置的插柱201为选择长方板状的结构、圆柱体状的结构、长方板与圆柱体相结合状的结构中的一种结构。在上述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所述的插盖2分别以长方板状的结构、圆板状的结构进行了制作;对所述的插座1上的插眼101分别以双插眼的方式、三插眼的方式进行了制作;对所述的插座1上的插眼101分别以长方孔的形状、圆孔的形状、长方孔与圆孔相结合的形状进行了制作;对所述的插盖2的内表面上以垂直而连接为一体的方式设置的插柱201分别以同时设置有两个的方式、同时设置有三个的方式进行了制作;对所述的插盖2的内表面上以垂直而连接为一体的方式设置的插柱201分别以长方板状的结构、圆柱体状的结构、长方板与圆柱体相结合状的结构进行了制作;均收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技术;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技术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技术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技术制作完毕后进行了试用性考核,经试用考核,获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座防触电安全保护盖,包括插座(1)、插座(1)上设置的插眼(101),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有插盖(2)、插盖(2)上设置的插柱(201)、插盖(2)上设置的凹槽(202);    所述插座(1)为通用的插座状的结构,所述插眼(101)为管通用的插座上的插眼的形状,所述插盖(2)为长方板状的结构,所述插柱(201)为长方板状的结构,所述凹槽(202)为长方形的凹槽形状;    所述插座防触电安全保护盖,其插盖(2)的内表面上以垂直而连接为一体的方式设置有插柱(201),其插盖(2)的内表面上还设置有凹槽(202),其插座(1)上设置有插眼(101),其插座(1)上的插眼(101)与插盖(2)上的插柱(201)以插装的方式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座防触电安全保护盖,包括插座(1)、插座(1)上设置的插眼(101),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插盖(2)、插盖(2)上设置的插柱(201)、插盖(2)上设置的凹槽(202);所述插座(1)为通用的插座状的结构,所述插眼(101)为管通用的插座上的插眼的形状,所述插盖(2)为长方板状的结构,所述插柱(201)为长方板状的结构,所述凹槽(202)为长方形的凹槽形状;所述插座防触电安全保护盖,其插盖(2)的内表面上以垂直而连接为一体的方式设置有插柱(201),其插盖(2)的内表面上还设置有凹槽(202),其插座(1)上设置有插眼(101),其插座(1)上的插眼(101)与插盖(2)上的插柱(201)以插装的方式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防触电安全保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盖(2)为选择长方板状的结构、圆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贤胜
申请(专利权)人:吴贤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