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于后囊膜孔的人工晶状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0736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用眼科植入器件领域内一种固定于后囊膜孔的人工晶状体,包括前光学部和后光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光学部和后光学部之间通过过渡颈连接,所述前光学部外周径向对称方向设有一对连接攀,所述后光学部外周径向对称方向设有一对径向外凸的弧形飞边,所述人工晶状体植入晶状体囊袋后,过渡颈卡装于后囊袋弧中心的后囊膜孔内,所述后光学部位于后囊膜孔后侧,所述弧形飞边贴固后囊膜的后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人工晶状体特别适用于矫正儿童、老年人等各种类型白内障手术后屈光不正,并能最大程度阻止后发障的发生,终身保持视轴的透明性。的透明性。的透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定于后囊膜孔的人工晶状体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眼科植入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固定于后囊膜孔的人工晶状体。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常规的人工晶状体均为单片凸透镜式的光学区,植入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囊袋内,以代替原有的浑浊的晶状体,使患者重新视物清晰,重获光明。这种单片式人工晶状体对于后发障和儿童白内障患者适用性差,一般单片的晶状体光学区的周部还设有2

3个连接攀,用于与囊袋固定,固定效果也不理想,术后运动时容易发生光学区移动,使光学区透镜的焦点前后移动而视物不清。并且单片式人工晶状体整体植入囊袋内,术发一段时间发生后发障时,后囊膜区混浊,手术操作是观察很不方便,同时手术中需要从玻璃体侧操作,切除部后玻璃体,对患者创伤较大,术后效果不稳定,特别是对儿童白内障患者来说也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固定不稳并且不适合后发障术者的问题,提供一种固定于后囊膜孔的人工晶状体,以防止术后发障的发生和光学区焦点不稳。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于后囊膜孔的人工晶状体,包括前光学部和后光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光学部和后光学部之间通过过渡颈连接,所述前光学部外周径向对称方向设有一对连接攀,所述后光学部外周径向对称方向设有一对径向外凸的弧形飞边,所述人工晶状体植入晶状体囊袋后,过渡颈卡装于后囊袋弧中心的后囊膜孔内,所述后光学部位于后囊膜孔后侧,所述弧形飞边贴固后囊膜的后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于后囊膜孔的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攀与弧形飞边沿圆周方向交错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正高蒋峰秦勤刘亚军张文文陈菲菲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鼓楼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