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蒸发溢流池
[0001]本技术属于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生态蒸发溢流池。
技术介绍
[0002]山岭地区公路建设中,为节约土地资源,一般都依山地规划线型,尤其在上游为山谷,下游为开阔地的地形排水比较困难,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蒸发池结构进行集水,依靠蒸发作用排水,此种类型蒸发池多为规则的矩形,所用材料池壁多为片石或混凝土,池底部多为干砌片石,此类蒸发池存在一些弊端,1、对雨水压力的消能作用差,对减少池下游土地冲刷作用有限;2、干砌片石渗水结构完全依靠片石之间缝隙渗水,渗水通道较窄,渗水时间较长,长时间淤积后基本起不到渗水作用,完全依靠蒸发作用排水,耗时较长,雨季基本起不到排水作用;3、雨季池内容易淤积,需要人工清淤的频次较高;4、浆砌片石池壁经常水浸容易坍塌,混凝土池壁由于坡度较大施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蒸发溢流池。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生态蒸发溢流池,包括依次连接的引流段、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蒸发溢流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引流段(01)、消能段(02)、蓄水渗水段(03)和溢流段(04),且所述引流段(01)、消能段(02)、蓄水渗水段(03)从高到低依次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蒸发溢流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段(01)、消能段(02)、蓄水渗水段(03)的铺设长度比例为1: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蒸发溢流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段(01)为倒梯形排水沟,在所述引流段(01)内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有C20混凝土层(1)和三七灰土垫层(2),在所述C20混凝土层(1)的上表面铺设有消能石块,构成消能石块层(3),用于减缓雨水下流的势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态蒸发溢流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段(02)呈凹坑状,在所述消能段(02)内铺设有三七灰土垫层(2),在所述消能段(02)内的三七灰土垫层(2)上铺设有消能石块层(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蒸发溢流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渗水段(03)呈凹坑状,在所述蓄水渗水段(03)内从下往上依次铺设有的砂垫层(4)、透水土工布层(5)、种植土垫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兆刚,邓将,赵川,沙克非,闫龙,柴晓杰,郭瑞娇,李治,秦晋武,郭冬勇,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