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甲基乙酰废水厌氧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053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甲基乙酰废水厌氧处理设备,包括反应箱体,反应箱体上端铰接有上盖,反应箱体下端设有排出管;反应箱体内相间隔地安装有密封板和挡水板,反应箱体内从上到下被分为过滤腔、气体腔、反应腔;过滤腔内安装有漏斗,漏斗上安装有过滤机构;还包括出气管,出气管一端伸至气体腔内;挡水板靠近反应腔一侧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挡水板上设有透气口,挡水板上安装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挡水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对废水先进行过滤,避免沉积物产生,并且通过设置挡水板和挡水机构,可避免废水液位过高,导致其他设备因受浸泡而被腐蚀,同时可避免出气管中进入废水。同时可避免出气管中进入废水。同时可避免出气管中进入废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甲基乙酰废水厌氧处理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二甲基乙酰废水厌氧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厌氧生物处理是在厌氧条件下,形成了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通过厌氧菌和兼性菌代谢作用,对有机物进行生化降解的过程。
[0003]如公开号CN203807235U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水厌氧处理装置,包括:布水系统、气液分离系统、内部循环系统以及外部循环系统。其中,在所述布水系统的作用下,污水进入到所述内部循环系统,所述内部循环系统对污水进行预处理以及精处理,大部分有机物在所述内部循环系统的作用下转化成沼气,进入所述气液分离系统,另外,在所述外部循环系统的作用下,一部分外循环水进入所述内部循环系统,构成内外复合循环。本技术运行费用低、调试时间短、耐冲击负荷高、上升流速高、避免固形物沉积、占地面积小、减少结垢问题、降低能耗、运行稳定可靠。
[0004]又如公开号CN207276310U公开了一种污水厌氧处理设备,包括储水池、厌氧反应池、进水管、回流管、排气管、排污管、出水管、排污泵、入水管;所述储水池的左侧连接入水管,储水池右侧经进水管连通到厌氧反应池的左侧侧壁底部,厌氧反应池左侧侧壁顶部设置有回流管,回流管的另一端连通储水池顶部;厌氧反应池右侧侧壁顶部安装有出水管;所述排气管连接厌氧反应池顶部,排污管连接厌氧反应池底部,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泵。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厌氧处理设备具有高利用率的特点。本技术在调节池和厌氧反应池中间添加了储水池。污水量过大,厌氧反应池内水位过高,污水通过回流管重新回到储水池中,待厌氧反应池内水位下降后,重新流入厌氧反应池。
[0005]现有技术中的废水厌氧处理设备,往往因为废水中存在固体悬浮物,导致反应罐内产生沉积物,难以清理;同时现有技术中的废水厌氧处理设备,往往因掌握不好废水注入量,导致废水对其他设备造成腐蚀,并有废水进入出气管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甲基乙酰废水厌氧处理设备。
[0007]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二甲基乙酰废水厌氧处理设备,包括反应箱体,反应箱体上端铰接有上盖,上盖设有注水口,反应箱体下端设有排出管;
[0009]反应箱体内相间隔地安装有密封板和挡水板,反应箱体内从上到下被分为过滤腔、气体腔、反应腔;
[0010]过滤腔内安装有漏斗,漏斗上安装有过滤机构,漏斗下端连接有注水管,注水管上安装有阀一,注水管下端穿过密封板、挡水板伸至反应腔内;
[0011]注水管连接有进料管,位于气体腔内的进料管上安装有阀二;
[0012]注水管下端装有混液机构;
[0013]还包括回水管,回水管一端穿过挡水板伸至反应腔内;位于气体腔内的回水管上安装有阀三;
[0014]还包括出气管,出气管一端伸至气体腔内;
[0015]挡水板靠近反应腔一侧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电性连接有控制器,阀一、阀三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6]挡水板上设有透气口,挡水板上安装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挡水机构。
[0017]所述挡水机构包括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电动气缸,电动气缸设于挡水板设有的安装槽内,电动气缸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连接有挡板。
[0018]所述出气管另一端连接有净化箱,净化箱通过抽气管连接有储气罐。
[0019]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滤筒,滤筒下端安装滤网,滤筒上端沿周向均布有挂钩。
[0020]所述滤筒上端安装有把手。
[0021]位于反应腔处的反应箱体上安装有搅拌机构。
[0022]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固接于反应箱体外侧的支撑板支撑板上安装有电机,电机连接的电机轴伸至反应腔内;伸至反应腔内的电机轴上安装有搅拌叶片。
[0023]所述混液机构包括分液座,分液座呈倒置漏斗状,分液座上设有若干个分液孔,分液孔靠内一端固接有分液管,分液管朝下倾斜。
[0024]所述混液机构还包括设于分液座下方的集液座,集液座呈正置漏斗状,集液座上端开口半径大于分液座下端开口半径。
[0025]所述分液座上部伸入注水管内,分液座通过连接杆一与注水管固接;集液座通过连接杆二与分液座固接。
[002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7]1、本技术可以对废水先进行过滤,避免沉积物产生,同时本技术的过滤机构也便于取下清理;
[0028]2、本技术通过设置挡水板和挡水机构,可避免废水液位过高,导致其他设备因受浸泡而被腐蚀,同时可避免出气管中进入废水;
[0029]3、本技术设置搅拌机构,可使废水能够被充分处理;
[0030]4、本技术设置混液机构,可以自动将进料和进水混合。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0033]图3是本技术的过滤机构俯视图;
[0034]图4是本技术的过滤机构侧视图;
[0035]图5是本技术的挡水机构安装示意图;
[0036]图6是图1中B处放大图;
[0037]图7是本技术的分液座结构示意图;
[0038]图8是本技术的分液管安装示意图。
[0039]图中标记为:反应箱体101、排出管102、支撑板103、电机104、搅拌叶片105、液位传
感器106、挡水板107、回水管108、进料管109、密封板110、阀一111、漏斗112、上盖113、注水口114、注水管115、气体腔116、气体腔117、净化箱118、抽气管119、储气罐120、反应腔121、过滤腔122、阀二123、阀三124、过滤机构200、滤筒201、滤网202、把手203、挂钩204、透气口301、挡板302、活塞杆303、电动气缸304、安装槽305、分液座401、集液座402、分液孔403、连接杆一404、连接杆二405、分液管406。
具体实施方式
[0040]如图所示,一种二甲基乙酰废水厌氧处理设备,包括反应箱体101,反应箱体101上端铰接有上盖113,上盖113设有注水口114,设备工作时,将上盖113与反应箱体101通过锁扣锁住,需检修设备时,可打开上盖113。在反应箱体101下端设有排出管102。
[0041]反应箱体101内相间隔地安装有密封板110和挡水板107,反应箱体101内从上到下被分为过滤腔122、气体腔116、反应腔121,过滤腔122和气体腔116之间完全密封,气体不会从气体腔116进入到过滤腔122内。反应腔121和气体腔116之间设有挡水板107,挡水板107上设有透气口301,挡水板107上安装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挡水机构。反应腔121内产生的气体可通过透气口301进入到气体腔116内,同时也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挡水机构挡住透气口301,从而使得反应腔12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甲基乙酰废水厌氧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箱体(101),反应箱体(101)上端铰接有上盖(113),上盖(113)设有注水口(114),反应箱体(101)下端设有排出管(102);反应箱体(101)内相间隔地安装有密封板(110)和挡水板(107),反应箱体(101)内从上到下被分为过滤腔(122)、气体腔(116)、反应腔(121);过滤腔(122)内安装有漏斗(112),漏斗(112)上安装有过滤机构(200),漏斗(112)下端连接有注水管(115),注水管(115)上安装有阀一(111),注水管(115)下端穿过密封板(110)、挡水板(107)伸至反应腔(121)内;注水管(115)连接有进料管(109),位于气体腔(116)内的进料管(109)上安装有阀二(123);注水管(115)下端装有混液机构;还包括回水管(108),回水管(108)一端穿过挡水板(107)伸至反应腔(121)内;位于气体腔(116)内的回水管(108)上安装有阀三(124);还包括出气管(117),出气管(117)一端伸至气体腔(116)内;挡水板(107)靠近反应腔(121)一侧安装有液位传感器(106),液位传感器(106)电性连接有控制器,阀一(111)、阀三(124)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挡水板(107)上设有透气口(301),挡水板(107)上安装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挡水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甲基乙酰废水厌氧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机构包括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电动气缸(304),电动气缸(304)设于挡水板(107)设有的安装槽(305)内,电动气缸(304)连接有活塞杆(303),活塞杆(303)连接有挡板(3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甲基乙酰废水厌氧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晓煜王毅辰周敏郭晶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环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