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纠偏输电塔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电塔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矿层开采区域的可纠偏输电塔组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输电线路铁塔(输电塔)是用来支撑和架空导线的塔架结构,是使导线与导线、导线与杆塔、导线对地面或交叉跨越物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的高耸式塔状构筑物,其采用空间桁架结构,杆件主要由单根等边角钢或组合角钢组成,杆件间靠螺栓连接。由于输电塔为高耸构筑物,故对倾斜变形非常敏感,对地基不均匀沉降要求高,常规输电铁塔及其基础结构难以适应煤矿采空区的地表移动变形,有可能造成输电铁塔偏斜甚至倾覆。现有技术一般在输电塔的基础结构处设置可纠偏的结构以减小采动造成的倾斜影响,但是结构复杂,纠偏后维护困难,稳定性差,如采用齿轮咬合方式进行纠偏,后期齿轮处发生屈服会造成输电塔瞬间倾斜;同时现有的具有纠偏功能的输电塔没有将纠偏功能与采动地表沉陷/倾斜的动态规律相匹配,主要是在采后地表沉陷/倾斜稳定后再进行纠偏,针对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开采区用可纠偏输电塔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于煤柱支撑区上的第一输电塔、布置于悬臂支撑区上的第二输电塔和布置于充分采动区上的第三输电塔;所述第一输电塔将塔身的中部设置为可以使塔身上部升降的结构,所述第二输电塔将塔身的中部设置为可以使塔身上部升降的结构、将塔基座设置为可以使塔身整体旋转的结构,所述第三输电塔将塔身的中部设置为可以使塔身上部旋转的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纠偏输电塔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电塔整体呈四棱台结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部塔身、中部伸缩塔身、下部塔身和塔基座;中部伸缩塔身包括四周平行于四棱台侧面的升降伸缩柱和中部垂直的升降伸缩柱;沿上部塔身前后方向设置有塔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纠偏输电塔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电塔整体呈四棱台结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部塔身、中部伸缩塔身、下部塔身和塔基座;中部伸缩塔身包括四周平行于四棱台侧面的升降伸缩柱和中部垂直的升降伸缩柱;下部塔身一侧与塔基座铰接,相对的另一侧,采用旋转伸缩柱下端铰接塔基座,上端铰接下部塔身;沿上部塔身前后方向设置有塔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纠偏输电塔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输电塔整体呈四棱台结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部塔身、中部旋转塔身、下部塔身和塔基座;中部旋转塔身包括呈斜半四棱台形式的中部旋转塔座,其上面固定于上部塔身底面,其下棱与下部塔身顶部左侧铰接,采用旋转伸缩柱下端铰接下部塔身顶部右侧,上端铰接中部旋转塔座的右棱;沿上部塔身前后方向设置有塔壁。5.采用权利要求1
‑
4任意一项所述的可纠偏输电塔组进行采纠协调的方法,用于深埋煤层且输电线路沿着煤层走向方向布置的情况,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采区内沿着煤层走向布置回采工作面,在回采工作面左侧的采区上山煤柱内布置有本采区用采区上山,在回采工作面的右侧为相邻的右侧采区的采区上山煤柱,将输电线路布置于采区倾向中部的回采工作面的中间;采区上山煤柱宽W1,煤层埋深H,岩层垮落角为δ,输电塔间距为J,对于深埋满足H/tanδ+W1/2>J的情况,需要在悬臂支撑区设置输电塔;b.在煤柱支撑区的走向中部布置第一输电塔;使回采工作面的长度L满足L=(N
‑
1)
×
J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冰,代泽荟,原俊红,南雪兰,樊志超,祖大明,赵瑞东,孙亮,杨小龙,刘怡嘉,杨鑫,孟颖,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