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深海远洋养殖装备用网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0288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深海远洋养殖装备用网体结构,包括外层网体、内层网体、信号传输电缆、信号处理单元和信号显示单元;外层网体由可传输光信号或电信号的智能绳索编织而成,智能绳索通过信号传输电缆与信号处理单元相连接,信号处理单元与信号显示单元相连接;外层网体底端连接下部支撑框架,外层网体顶端与位于水面上的浮台相连接;内层网体顶端与上部支撑框架相连接,上部支撑框架通过连接器与浮台相连接,上部支撑框架与浮台之间设有多个连接绳索,内层网体外侧下部通过多组升降组件与浮台和下部支撑框架相连接。其能够实现网体的破损报警,同时兼顾了圈养海洋生物的作用,产品使用寿命长,智能化程度高,实用性更强。强。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深海远洋养殖装备用网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深海养殖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柔性深海远洋养殖装备用网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养殖网箱的网体结构多是单层网体结构,其主要包括网衣、盖网、底圈以及沉子,应用较为广泛的网衣是由聚乙稀材料与尼龙材料的网线编织而成,有无结和有结两种,由于材料及编制方法的不同使得网衣具有不同的性能,为减少对鱼类的摩擦损伤,网体结构一般为圆柱形,直接系挂于养殖网箱框架底部的浮管上。
[0003]现有的养殖网箱的网体结构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陷:(1)网衣均为纤维材料编织而成,缺少材料和智能信号的结合,当网体破损或发生漏鱼时,不能及时的获知网体的情况,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流失;(2)使用过程中,在风浪流的作用下柔性的网衣和硬质的框架发生相对摩擦,网衣易损坏,造成使用寿命不长,维护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柔性深海远洋养殖装备用网体结构,其能够实现网体的破损报警,同时兼顾了圈养海洋生物的作用,产品使用寿命长,智能化程度高,实用性更强。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柔性深海远洋养殖装备用网体结构,包括外层网体、内层网体、上部支撑框架、下部支撑框架、连接绳索、连接器、升降组件、信号传输电缆、信号处理单元和信号显示单元;
[0007]所述外层网体由可传输光信号或电信号的智能绳索编织而成,所述智能绳索通过所述信号传输电缆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相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单元与所述信号显示单元相连接;
[0008]所述外层网体底端连接所述下部支撑框架,所述外层网体顶端与位于水面上的浮台相连接;
[0009]所述内层网体位于所述外层网体内侧,所述内层网体顶端与所述上部支撑框架相连接,所述上部支撑框架通过连接器与所述浮台相连接,所述上部支撑框架与所述浮台之间设有多个所述连接绳索,所述内层网体外侧下部通过多组升降组件与所述浮台和所述下部支撑框架相连接。
[0010]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智能绳索包括绳体和信号传输线缆,所述绳体内部设有信号传输线缆,所述信号传输线缆为光信号传输线缆或电信号传输线缆。在绳体编织过程中,将信号传输线缆编织在绳体内部,即可得到可传输光信号或电信号的智能绳索,也可直接采用具有传输光信号或电信号的纤维编织得到智能绳索,当外层网体受攻击被破坏时,通过对智能绳索的光信号或电信号追踪,就能精准的显示并找到断裂位置,及时对其进行
修缮。
[0011]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外层网体为由多片网体模块拼接而成的环形或方形结构。外层网体顶端和底端均匀形成有多个连接绳环,外层网体顶端的连接绳环通过复编绳与浮台相连接,外层网体底端的连接绳环通过卸扣与下部支撑框架上的固定环相连接。
[0012]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内层网体包括网片、上网盖和下网盖,所述网片侧端连接形成环形或方形结构,所述网片顶端连接设有所述上网盖,所述网片底端连接设有所述下网盖。
[0013]内层网体由网片、上网盖和下网盖连接形成密封结构,网片顶端和底端、上网盖和下网盖外侧均形成有多个连接绳环,网片顶端的连接绳环和上网盖外侧的连接绳环通过复编绳与上部支撑框架相连接,网片底端的连接绳环通过复编绳与下网盖外侧的连接绳环相连接。
[0014]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外层网体、所述内层网体上均等间距设有加强筋,所述外层网体、所述内层网体和所述加强筋均由高强度纤维编织而成。通过设置加强筋,提高了外层网体和内层网体的强度,进而提升了外层网体和内层网体的使用寿命。
[0015]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高强度纤维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尼龙纤维、涤纶、丙纶或芳纶纤维。
[0016]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外层网体和所述内层网体表面设有防生物附着涂层。通过设置,防止海洋生物附着网体表面,避免发生网体网孔堵塞的现象,提升了网体的使用寿命。
[0017]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下部支撑框架底部连接设有多个第一锚块,所述内层网体底部中间位置处通过固定绳连接设有第二锚块。通过设置第一锚块,可对网体的设置位置进行限位,使得网体底部限制在一定的活动范围内,通过设置第二锚块,实现了内层网体底端的固定,防止内层网体底端浮动变形。
[0018]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上升绳、下降绳、固定绳环和钢环,所述固定绳环位于所述内层网体外侧下部,所述钢环位于所述下部支撑框架上,所述上升绳一端与所述固定绳环固定连接,所述上升绳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浮台上的卷绳桩上,所述下降绳一端与所述固定绳环固定连接,所述下降绳另一端活动穿过所述钢环,并连接在所述浮台上的另一个卷绳桩上。在收鱼过程中,向上拉动上升绳,此时下降绳从卷绳桩放出,即可将带动内层网体底端上升;收鱼之后,向上拉动下降绳,此时,上升绳从卷绳桩放出,即可带动内层网体底端下降归位。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1)本技术中网体结构由外层网体和内层网体组成,外层网体用于阻止外来大型海生物(如鲨鱼)对鱼群的袭击,拦截大型海水漂流物,在内层网体破坏的情况下,可对逃出鱼群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同时外层网体由可传输光信号或电信号的智能绳索编织而成,实现了网体的破损报警,智能绳索的光信号或电信号通过信号传输电缆传输至信号处理单元,并在信号显示单元中显示出来,当外层网体受攻击被破坏时,能够精准的找到断裂或破损位置,及时对其进行修缮,减少深海养殖的损失;
[0021](2)内层网体顶端与上部支撑框架相连接,上部支撑框架与浮台之间设有可开合设置的连接器和连接绳索,当风浪来袭时,通过连接器将上部支撑框架与浮台分离,此时内
层网体下沉进行避险,避免内层网体受到风浪流的破坏,通过设置连接绳索,对内层网体的下沉距离进行控制,防止内层网体无限下沉;
[0022](3)通过外层网体、内层网体、上部支撑框架、下部支撑框架的配合,使得网体整体呈现柔性结构,既能给鱼群提供一个足够宽敞的生存空间,同时也最大程度减小了柔性网体和硬质框架的磨损,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及实用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3]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中网体结构处于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中上部支撑框架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中网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中网片的结构示意;
[0028]图5为本技术中上网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技术中下网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具体附图标记为:外层网体1,网体模块2,内层网体3,网片4,上网盖5,下网盖6,加强筋7,连接绳环8,上部支撑框架9,下部支撑框架10,连接绳索11,连接器12,升降组件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深海远洋养殖装备用网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网体、内层网体、上部支撑框架、下部支撑框架、连接绳索、连接器、升降组件、信号传输电缆、信号处理单元和信号显示单元;所述外层网体由可传输光信号或电信号的智能绳索编织而成,所述智能绳索通过所述信号传输电缆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相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单元与所述信号显示单元相连接;所述外层网体底端连接所述下部支撑框架,所述外层网体顶端与位于水面上的浮台相连接;所述内层网体位于所述外层网体内侧,所述内层网体顶端与所述上部支撑框架相连接,所述上部支撑框架通过连接器与所述浮台相连接,所述上部支撑框架与所述浮台之间设有多个所述连接绳索,所述内层网体外侧下部通过多组升降组件与所述浮台和所述下部支撑框架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深海远洋养殖装备用网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绳索包括绳体和信号传输线缆,所述绳体内部设有信号传输线缆,所述信号传输线缆为信号传输线缆或电信号传输线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深海远洋养殖装备用网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网体为由多片网体模块拼接而成的环形或方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深海远洋养殖装备用网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网体包括网片、上网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华云严昊谢章婷靳智文宋启海黄疆王龙生宋维广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滨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