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液滤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021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液滤清器,壳体内插装滤芯、将壳体内腔分为脏液侧与净液侧,壳体底部具有出液管,出液管连通净液侧;壳体顶部设有端盖,端盖具有进液管,进液管连通脏液侧;滤芯整体呈锥筒形,其开放侧为大径端,闭合侧为小径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滤芯整体呈上大下小的锥筒形,滤网与冷却液进液方向之间具有锐角,从进液管垂直进入的冷却液,一部分不需转向直接穿过滤网,另一部分转向后穿过滤网,冷冻液的过滤流动阻力更小。进液管与出液管采用了端面流进、端面流出的接口设计方式,安装方便,维护保养便捷,液体流动阻力更低。液体流动阻力更低。液体流动阻力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液滤清器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冷却液过滤器
,尤其是一种冷却液滤清器。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冷却系统对整个发动机以及各主要子系统的影响至关重要,是发动机热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冷却系统中对冷却液的管理影响着冷却系统的性能。由于冷却系统中的部件形式多样,零部件工艺种类繁多,包括压铸、注塑、机加工等,给冷却液带来了很多杂质;同时冷却系统里的冷却液在不断循环,也会生成不少杂质,这些杂质极大的影响了冷却液的性能,堵塞了冷却系统里部分精密零件譬如水电磁阀等,从而降低了冷却系统的性能,最终影响其它关键子系统和整机的性能和可靠性。因此需要对冷却液进行过滤以保证冷却液的清洁度,从而保护冷却系统上的重要零件,保证冷却系统的高性能。
[0003]现有的冷却液滤清器的滤芯通常为圆筒形,其滤网与冷却液进出方向平行,即冷却液进入滤芯内部后,需要垂直转向后再穿过滤网,冷却液的过滤压力相对较大,过滤效率相对较低。
[0004]现有的冷却液滤清器结构通常为金属壳体旋装式滤清器,其零件数量多,体积大,流动阻力高,且安装要求复杂,维护保养成本高。金属件回收不方便,对环境影响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冷却液滤清器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的环保型冷却液滤清器,过滤流动阻力小,安装便捷,维护保养成本低。
[0006]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冷却液滤清器,壳体内插装滤芯、将壳体内腔分为脏液侧与净液侧,壳体底部具有出液管,出液管连通净液侧;壳体顶部设有端盖,端盖具有进液管,进液管连通脏液侧;滤芯整体呈锥筒形,其开放侧为大径端,闭合侧为小径端。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9]壳体与滤芯之间设置有轴向定位结构。
[0010]所述轴向定位结构为设置在滤芯的骨架上的若干第二凸柱,第二凸柱抵紧在壳体上,对滤芯进行定位。
[0011]所述轴向定位结构为设置在壳体上的若干筋板,滤芯抵紧在筋板的内侧边,对滤芯进行定位;筋板的内侧边为外凹的弧形边。
[0012]壳体顶端具有轴向凸环,轴向凸环的外周具有第一翻边;端盖的圆周壁面焊接固定在壳体的轴向凸环上,壳体的第一翻边对端盖进行限位。
[0013]壳体的轴向凸环的内周具有台阶面,骨架顶端具有第二翻边,第二翻边与壳体的台阶面之间形成环槽,所述环槽内设置密封圈。
[0014]端盖内侧面设有若干第一凸柱,若干第一凸柱位于端盖的圆周壁面内侧、与圆周壁面之间具有间距,第一凸柱压在滤芯的顶面上。
[0015]出液管与进液管的外周面具有若干道径向凸环,出液管的径向凸环为上大下小的锥环形,进液管的径向凸环为下大上小的倒锥环形。
[0016]壳体上一体集成有安装支架;滤芯的骨架与滤网一体注塑成型;端盖与壳体通过旋转摩擦焊接的方式固定。
[0017]壳体、端盖、滤芯为塑料件。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本技术结构简单,产品零件数量少,可靠性高。滤芯整体呈上大下小的锥筒形,滤网与冷却液进液方向之间具有锐角,锥筒形滤网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圆筒形,在俯视面(即进液面)上具有投影面积,从进液管垂直进入的冷却液,一部分不需转向直接穿过滤网,另一部分转向后穿过滤网,由于滤网与进液方向之间具有锐角,转向的冷冻液无需垂直转向(转向角度小于90度)即可穿过滤网,冷冻液的过滤流动阻力更小。进液管与出液管采用了端面流进、端面流出的接口设计方式,安装方便,维护保养便捷,液体流动阻力更低。
[0020]本技术的壳体的第一翻边可以对端盖进行限位,避免端盖压入过深而将滤芯压坏。
[0021]本技术的出液管与进液管外周面具有若干道锥环形凸环,便于在出液管与进液管上套装连接胶管,同时也可以防止胶管从管上脱落,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0022]本技术的滤芯采用一体式设计,结构简单,无旁通和泄露点,密封更可靠。壳体和端盖采用旋转摩擦焊的装配形式,密封性更好,承压性能更高。
[0023]本技术的壳体、端盖、滤芯均为塑料件,产品清洁度更好,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安装简单,维护保养成本低,便于回收,对环境影响小;且相对于传统具有金属件的冷却液滤清器,不存在锈蚀问题,使用寿命更长;另外,壳体与端盖通过摩擦焊固定,滤清器不含胶粘剂,更环保,对环境影响小。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剖视图,图中箭头所示为冷却液流动方向。
[0025]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0026]图3为实施例一的滤芯的立体图。
[00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0028]图5为实施例二的滤芯的立体图。
[0029]图6为实施例二的壳体的剖切视图。
[0030]图7为壳体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31]图8为壳体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32]图中:1、壳体;11、出液管;12、轴向凸环;13、台阶面;14、第一翻边;15、筋板;16、安装支架;2、端盖;21、进液管;22、第一凸柱;3、滤芯;31、骨架;32、滤网;33、封盖面;34、第二翻边;35、第二凸柱;4、密封圈;5、脏液侧;6、净液侧。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4]实施例一:
[0035]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壳体1内插装有滤芯3,将壳体1内腔分为位于滤芯3内侧的脏液侧5与位于滤芯3外侧的净液侧6;壳体1底部向下伸出有出液管11,出液管11连通净液侧6;壳体1顶部固定有端盖2,端盖2向上伸出有进液管21,进液管21连通脏液侧5;进液管21位于滤清器顶面,出液管11位于滤清器底面,采用了端面流进、端面流出的接口设计方式,安装方便,维护保养便捷,液体流动阻力更低。出液管11与进液管21的外周面具有若干道径向凸环,出液管11的径向凸环为上大下小的锥环形,进液管21的径向凸环为下大上小的倒锥环形,即出液管11与进液管21表面的凸环均为内侧大、外侧小的锥环,便于在出液管11与进液管21上套装连接胶管,同时也可以防止胶管从管上脱落,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0036]如图1、图2所示,壳体1顶端具有沿轴向向上凸起的轴向凸环12,轴向凸环12的内周具有台阶面13,轴向凸环12的外周具有第一翻边14。端盖2内侧面、沿轴向向下伸出有若干第一凸柱22,若干第一凸柱22位于端盖2的圆周壁面内侧、与圆周壁面之间具有间距。端盖2的圆周壁面通过旋转摩擦焊接的方式焊接固定在壳体1的轴向凸环12上,壳体1和端盖2采用旋转摩擦焊的装配形式,密封性更好,承压性能更高;端盖2的若干第一凸柱22压在滤芯3的顶面上、从而将滤芯3向下压紧在壳体1上,壳体1的第一翻边14可以对端盖2进行限位,避免端盖2压入过深而将滤芯3压坏。
[0037]如图1、图3所示,滤芯3的滤网32沿周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液滤清器,壳体(1)内插装滤芯(3)、将壳体(1)内腔分为脏液侧(5)与净液侧(6),其特征在于:壳体(1)底部具有出液管(11),出液管(11)连通净液侧(6);壳体(1)顶部设有端盖(2),端盖(2)具有进液管(21),进液管(21)连通脏液侧(5);滤芯(3)整体呈锥筒形,其开放侧为大径端,闭合侧为小径端。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壳体(1)与滤芯(3)之间设置有轴向定位结构。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液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定位结构为设置在滤芯(3)的骨架(31)上的若干第二凸柱(35),第二凸柱(35)抵紧在壳体(1)上,对滤芯(3)进行定位。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液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定位结构为设置在壳体(1)上的若干筋板(15),滤芯(3)抵紧在筋板(15)的内侧边,对滤芯(3)进行定位;筋板(15)的内侧边为外凹的弧形边。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壳体(1)顶端具有轴向凸环(12),轴向凸环(12)的外周具有第一翻边(14);端盖(2)的圆周壁面焊接固定在壳体(1)的轴向凸环(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向民马顺成杨永成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亿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