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层与地上层交接处防水防渗漏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防排水
,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层与地上层交接处防水防渗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带地下室的建筑通常使用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底板、挡土墙以及墙基座等进行防水,虽然钢筋混凝土防水性能较好,但由于地下水位高、钢筋混凝土的二次浇注设有构造缝,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水会逐渐从构造缝等缝隙中浸入钢筋混凝土中,导致渗漏的发生,最容易发生渗漏的部位为挡土墙与底板的连接处,以及地下室顶板与墙基座的连接处。现有技术缺少一种结构简单但有效防水防渗漏的构造。
[0003]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其申请号为CN201921390352.7,其包括基础和地下室外墙,所述基础顶端和地下室外墙的外侧设置有找平层,找平层与地下室外墙和基础顶端固定连接,找平层远离地下室外墙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水层,第一防水层与地下室外墙和基础顶端固定连接,第一防水层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水层,第二防水层远离第一防水层的一侧设置有渗水层,第二防水层靠近渗水层的一侧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层与地上层交接处防水防渗漏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底板防水系统,所述底板防水系统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置的钢筋混凝土底板、底板渗透性结晶防水涂料层和水泥砂浆找平层;地下室迎水侧防水系统,所述地下室迎水侧防水系统包括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所述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和钢筋混凝土底板之间形成第一构造缝,所述第一构造缝中设有止水带;墙角防水系统,所述墙角防水系统包括地下室顶板和墙基防水地梁,地下室顶板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墙基防水地梁和钢筋混凝土挡土墙连接且分别形成第二构造缝和第三构造缝,所述第二构造缝和第三构造缝中均设有止水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层与地上层交接处防水防渗漏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止水带顶面和底面上均设有燕尾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层与地上层交接处防水防渗漏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内侧设有内墙,所述内墙包括上部的隔墙和底部的混凝土导梁,所述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和内墙之间设有空气层,所述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和混凝土导梁之间设有引流槽,所述空气层底部与引流槽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层与地上层交接处防水防渗漏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钢筋混凝土挡土墙靠近空气层的一侧设有侧墙渗透性结晶防水涂料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层与地上层交接处防水防渗漏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外侧依次设有立面防水层、挤塑板保温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晓璐,王永根,谢国栋,郭梁,徐小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绿城房屋服务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