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动软门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9922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软门帘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自动软门帘,包括机壳和红外传感器,机壳的前端面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一套管,述第一套管内活动安装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内活动安装有可在内左右滑动的第三套管,机壳的前端面开设有螺纹杆槽,所述螺纹杆的外壁面对应支撑块左右两侧皆螺纹连接有联动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当红外传感器检测到人靠近时,通知伺服电机启动,伺服电机带动螺纹杆和联动块挤压第三套管和第二套管,第二套管在转动块和转动槽的作用下进行旋转,使第一活动柱滑入第一避让槽内,同理第三套管受到压迫后进入第二套管内,使三组软门帘形成折叠状态,使软门帘自动打开,方便人的出入且不必与软门帘接触。方便人的出入且不必与软门帘接触。方便人的出入且不必与软门帘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自动软门帘


[0001]本技术涉及软门帘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自动软门帘。

技术介绍

[0002]软门帘柔软光滑,具有隔热、防尘、防虫、隔音等多种功能,广泛应用于商场、超市、酒店、工厂等多种公共产所。
[0003]经检索申请号CN201920438306.3公开了种自动软门帘,包括轨道及感应器,轨道的下方设置有若干门帘,所述门帘的顶部设置有滑块,所述轨道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向相反方向往复运动的输送带。
[0004]但是经本专利技术人探索发现该技术方案仍然存在至少以下缺陷:
[0005]设备只能开关一组软门帘,不能很好的对多组软门帘同时进行折叠闭合,只能彼此挤压,影响开启闭合效果。
[0006]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自动软门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自动软门帘。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自动软门帘,包括机壳和固定安装在机壳前端面的红外传感器,所述机壳的前端面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壁面底端固定安装有软门帘固定器,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壁面开设有转动槽,所述第一套管内活动安装有可在第一套管内左右滑动的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的外壁面对应第一避让槽的位置固定开设有第三避让槽,所述第二套管内活动安装有可在内左右滑动的第三套管;
[0009]所述机壳的前端面开设有螺纹杆槽,所述螺纹杆槽内壁对应机壳中间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支撑块,所述螺纹杆槽内活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壁面对应支撑块左右两侧皆螺纹连接有联动块。
[0010]作为优选,所述软门帘固定器为底端面分叉的结构,所述软门帘固定器的分叉结构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安装有软门帘。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壁面远离机壳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与第一套管内部相通,所述第一套管外壁面对应远离软门帘固定器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二避让槽与第一套管内部相通。
[0012]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槽为靠近机壳中间位置的一端为九十度螺旋槽远离机壳中间位置的一端为水平矩形槽。
[0013]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套管的外壁面右端对应转动槽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可在转动槽内滑动的转动块,所述第二套管的底端面对应软门帘固定器的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活动柱,所述第一活动柱的底端面活动安装有软门帘固定器,所述第一活动柱可在第一避让槽
内左右滑动。
[0014]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套管的外壁面对应第二套管内壁凹槽的位置固定安装有与转动块同样的结构,所述第三套管的底端面对应第一活动柱的位置固定安装有与第一活动柱相同的结构,所述第一活动柱的底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活动柱,所述第二活动柱远离第三套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软门帘固定器。
[0015]作为优选,所述螺纹杆的右端面贯穿机壳的右端面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外壁面中间贯穿支撑块,所述螺纹杆的外壁面对应支撑块左侧为顺时针螺纹螺纹杆的外壁面对应螺纹杆右侧为逆时针螺纹。
[0016]作为优选,所述联动块与第三套管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且第三套管可与联动块连接的同时绕自身轴线旋转。
[0017]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自动软门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1)、该一种新型自动软门帘,当红外传感器检测到人靠近时,通知伺服电机启动,伺服电机带动螺纹杆旋转,再带动联动块分别向机壳左右两侧移动,同时联动块挤压第三套管和第二套管,第二套管受到挤压后向第一套管内部移动,同时在转动块和转动槽的作用下进行旋转,使第一活动柱滑入第一避让槽内,同时第一活动柱活动连接的软门帘固定器使软门帘固定器上固定安装的软门帘保持垂直状态,同理第三套管受到压迫后在根据第二套管旋转九十度后自身再旋转九十度,使第二活动柱运动至第三套管顶部,使三组软门帘形成折叠状态,使软门帘自动打开,方便人的出入且不必与软门帘接触。
[0020](2)、该一种新型自动软门帘,通过将螺纹杆的外壁面设置为顺逆方向的两种螺纹,只需一次转动即可同步对左右两组的软门帘进行开关,优化了能量传递效率,减少传动能量损耗,更加环保。
[0021](3)、该一种新型自动软门帘,通过在机壳的中间固定安装支撑块,可提高设备的强度,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他的实施附图。
[0023]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4]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部分结构放大图;
[0026]图3为本技术收缩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机壳中间部位结构示意图。
[0028]图例说明:
[0029]1、机壳;2、第一套管;3、软门帘固定器;4、软门帘;5、第一避让槽;6、第二避让槽;7、转动槽;8、第二套管;9、转动块;10、第一活动柱;11、第三避让槽;12、第三套管;13、第二活动柱;14、螺纹杆槽;15、支撑块;16、螺纹杆;17、联动块;18、红外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实施例:一种新型自动软门帘,如图1

图4所示,包括机壳1,机壳1为矩形块且机壳1的后端面开设有螺丝槽可方便的与门框通过螺丝槽进行安装,机壳1的前端面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一套管2,第一套管2为圆形中空长杆,第一套管2的外壁面底端固定安装有软门帘固定器3,软门帘固定器3为底端面分叉的结构,软门帘固定器3的分叉结构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安装有软门帘4,软门帘4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做赘,第一套管2的外壁面远离机壳1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避让槽5,第一避让槽5为矩形槽且第一避让槽5与第一套管2内部相通,第一套管2外壁面对应远离软门帘固定器3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避让槽6,第二避让槽6为矩形槽且第二避让槽6与第一套管2内部相通,第一套管2的内壁面开设有转动槽7,转动槽7为靠近机壳1中间位置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动软门帘,包括机壳(1)和固定安装在机壳(1)前端面的红外传感器(18),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前端面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一套管(2),所述第一套管(2)的外壁面底端固定安装有软门帘固定器(3),所述第一套管(2)的内壁面开设有转动槽(7),所述第一套管(2)内活动安装有可在第一套管(2)内左右滑动的第二套管(8),所述第二套管(8)的外壁面对应第一避让槽(5)的位置固定开设有第三避让槽(11),所述第二套管(8)内活动安装有可在内左右滑动的第三套管(12);所述机壳(1)的前端面开设有螺纹杆槽(14),所述螺纹杆槽(14)内壁对应机壳(1)中间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支撑块(15),所述螺纹杆槽(14)内活动设置有螺纹杆(16),所述螺纹杆(16)的外壁面对应支撑块(15)左右两侧皆螺纹连接有联动块(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软门帘,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门帘固定器(3)为底端面分叉的结构,所述软门帘固定器(3)的分叉结构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安装有软门帘(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软门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2)的外壁面远离机壳(1)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避让槽(5),所述第一避让槽(5)与第一套管(2)内部相通,所述第一套管(2)外壁面对应远离软门帘固定器(3)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避让槽(6),所述第二避让槽(6)与第一套管(2)内部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软门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槽(7)为靠近机壳(1)中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薄悦王惠君
申请(专利权)人:玉田县冠宇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