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幼儿耳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9335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幼儿耳塞,包括插入件和卡接件,插入件的前部呈圆台状,其后部为向下弯曲的、呈卧式S形走向的圆柱状,能够更好地与婴幼儿外耳道适配,具有良好的隔音降噪效果。所述耳塞的卡接件可以便于固定和取出耳塞,经过消毒的耳塞可通过卡接件进行抓取,避免污染插入外耳道的插入件,能够有效避免因插入件被污染而对外耳道造成感染。入件被污染而对外耳道造成感染。入件被污染而对外耳道造成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幼儿耳塞


[0001]本技术涉及耳塞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婴幼儿耳塞。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儿童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应用率越来越高,它的普及让很多以前难以检查出来的疾病无所遁形。但MRI检查时噪声巨大,其噪声指数高达120分贝,会对患者造成一定影响。另外,在检查过程中还需要患者绝对配合,对于配合度较低的婴幼儿来说,顺利完成MRI检查的难度很大。因此,对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往往需要在中深度镇静或麻醉的状态下才能完成检查,但是上述因素的存在增加了核磁共振检查的失败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0003]为了更有效的降低检查中产生的噪音,提高核磁共振检查的舒适度及成功率,设备制造厂家及医护工作者提出了多种降噪方法,如:使用静音磁共振、给患者佩戴棉花塞、耳机等。其中静音磁共振其设备价格高昂且并非完全没有噪声,在短时间内无法进行普及,另外静音核磁共振序列通过降低设备输出功率以减少噪声,会牺牲一部分图像信号导致图像质量降低;棉花塞其稳定性差、易脱落且防噪效果不佳;耳机能够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但是专用耳机多为成人款,对婴幼儿不适用,导致其隔音效果不佳,而且耳机在使用过程中直接接触患者,超高的使用率导致耳机难以得到严格的清洁消毒,特别是接触隔离患者后,耳机上残留的致病菌隐藏着巨大的交叉感染风险。
[0004]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幼儿耳塞,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核磁共振检查用的耳机、耳塞对婴幼儿患者不适用的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婴幼儿耳塞,包括插入件和卡接件;所述插入件的前部呈圆台状,其外径从前往后逐渐变大;所述插入件的后部与婴幼儿的外耳道适配,所述插入件的后部为向下弯曲的、呈卧式S形走向的圆柱状,所述插入件的后部与所述卡接件连接;所述耳塞为弹性材料制作的耳塞。
[0008]所述的婴幼儿耳塞,其中,所述插入件的前部的直径为3~3.5mm,长度为3~4mm。
[0009]所述的婴幼儿耳塞,其中,所述插入件的后部的直径为5~6mm,长度为5~6mm。
[0010]所述的婴幼儿耳塞,其中,所述卡接件呈豌豆状,其长度为7~8mm,与外耳的耳甲腔适配。
[0011]所述的婴幼儿耳塞,其中,所述卡接件包括卡接件主体和手柄,所述卡接件主体呈豌豆状,所述卡接件主体的前部与所述插入件连接,其后部与所述手柄连接。
[0012]所述的婴幼儿耳塞,其中,所述手柄与所述卡接件主体的连接处呈弧形并向下延伸。
[0013]所述的婴幼儿耳塞,其中,所述插入件和卡接件均为中空结构。
[0014]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婴幼儿耳塞,所述耳塞参考婴幼儿未发育完全的外耳道进行设计,插入件的前部呈圆台状,其外径从前往后逐渐变大,便于耳塞插入外耳道中,插入件的后部向下弯曲,并呈卧式S形走向,与婴幼儿未发育完全的外耳道适配,具有很好的隔音效果;所述耳塞还设置有卡接件,可以便于固定和取出耳塞。本技术的耳塞采用弹性材料制作,柔软性好,可以减少对婴幼儿外耳道的刺激,且可以作为一次性用品使用,可以避免重复利用而可能造成的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婴幼儿耳塞的结构示意图。
[0017]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

插入件,2

卡接件,11

插入件的前部,12

插入件的后部,21

卡接件主体,22

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技术提供一种婴幼儿耳塞,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婴幼儿耳塞。
[0020]一种婴幼儿耳塞,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入件1和卡接件2;所述插入件的前部11呈圆台状,其外径从前往后逐渐变大;所述插入件的后部12与婴幼儿的外耳道适配,所述插入件的后部12为向下弯曲的、呈卧式S形走向的圆柱;所述插入件的后部12与所述卡接件2连接;所述耳塞为采用弹性材料制作的耳塞。婴幼儿的外耳道发育不完全,其走向与成人的外耳道不同,其内部更为弯曲,外耳道的长度和宽度也比成人的更小,因此,成人耳塞并不适用。本技术的耳塞具有与婴幼儿外耳道适配的插入件1,其前部呈圆台状的设计有利于插入件1伸入外耳道中,并减少对外耳道的刺激;其后部为向下弯曲的、呈卧式S形走向的圆柱,与婴幼儿的外耳道形状适配,耳塞佩戴后插入件1能够与外耳道紧密贴合,具有更佳的隔音效果。所述卡接件2与外耳的耳甲腔适配,能够提供一定的隔音作用,同时便于耳塞的佩戴和摘除。具体的,所述弹性材料为慢回弹吸音泡棉,慢回弹吸音泡棉其柔软性好,回弹慢,更适用于皮肤较为敏感的婴幼儿,泡棉内部的疏松多孔结构能够发挥出良好的吸音效果。此外,慢回弹吸音泡棉的价格便宜,因此,制作的耳塞可作为一次性用品使用,避免耳塞重复使用造成交叉感染。耳塞使用前可经过消毒处理,避免病毒细菌污染,给婴幼儿佩戴时可通过抓取耳塞的卡接件2进行操作,可避免取出以及操作时插入件1被污染。
[0021]进一步的,所述插入件的前部11的直径为3~3.5mm,长度为3~4mm。所述插入件的后部12的直径为5~6mm,长度为5~6mm。耳塞的前部较细,往后逐渐增大,这样设置既能充分填充外耳道又不会有胀耳感,同时对于内耳前庭敏感的患儿,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其刺激。婴幼儿的外耳道因发育未完全,较为狭窄,其总长度约21~25mm。插入件的前部11不宜过大,否则不利于伸入外耳道;插入件的后部12伸入外耳道后被压缩,并产生一定的回弹,使插入件1可以紧贴外耳道壁,提高防噪隔音效果。插入件1的总长度不宜过大,否则容
易将外耳道内的异物过度地往外耳道内挤推,造成外耳道堵塞,影响听力,严重时可能对鼓膜造成损伤。
[0022]进一步的,所述卡接件2呈豌豆状,其长度为7~8mm,与外耳的耳甲腔适配。卡接件2采用豌豆状设计,与婴幼儿外耳道轮廓更加相配,有助于佩戴稳定并提高降噪效果。
[0023]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卡接件2包括卡接件主体21和手柄22,所述卡接件主体21呈豌豆状,所述卡接件主体21的前部与所述插入件1连接,其后部与所述手柄22连接。婴幼儿的耳甲腔较小,卡接件2陷入后不易抓取,通过设置延伸至耳外的手柄22可以更容易地取出耳塞。
[0024]进一步的,所述手柄22与所述卡接件主体21的连接处呈弧形并向下延伸,所述连接处用于卡接在外耳的耳屏间切迹上,可以使耳塞佩戴后更加稳定,也更便于取出。
[0025]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插入件1和卡接件2均为中空结构。所述弹性材料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幼儿耳塞,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入件和卡接件;所述插入件的前部呈圆台状,其外径从前往后逐渐变大;所述插入件的后部与婴幼儿的外耳道适配,所述插入件的后部为向下弯曲的、呈卧式S形走向的圆柱状,所述插入件的后部与所述卡接件连接;所述耳塞为弹性材料制作的耳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耳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件的前部的直径为3~3.5mm,长度为3~4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耳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件的后部的直径为5~6mm,长度为5~6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卫彬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