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砌体灰缝控制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灰缝控制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砌体灰缝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砌块建筑进行施工前,必须遵循以上原则进行反复排列设计,通过试排来发现和分析设计与施工间的矛盾,并给予解决,砌块灰缝有平缝、凹槽缝和高低缝,平缝多用于水平缝,凹槽缝多用于垂直缝,缝宽视砌块尺寸而定,必要时也可作一点调整,当上下皮砌块出现通缝,或错缝距离不足150mm时,应在水平缝通缝处加钢筋网片,使之拉结成整体,砌块灰缝的处理。
[0003]目前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砌块的拼缝处涂抹粘接剂或砂浆,为保证灰缝厚度一致,常会借助砌体灰缝控制器,然而由于砌体尺寸不同,当控制器长度过长时,常会由于控制器重心偏移而使得控制器的水平度发生偏移,从而影响实际的灰缝厚度控制,所以本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砌体灰缝控制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砌体灰缝控制器,通过在移动第三承托架的过程中,使得中空套管内腔的气体经由第一连通管促使气囊套发生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砌体灰缝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机构(1),所述第一控制机构(1)的一侧设有用于调节伸缩长度的第二控制机构(2),所述第二控制机构(2)的一侧设有用于保持第二控制机构(2)支撑平衡性的辅助支撑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机构(1)至少包括两个第一承托架(101),且两个所述第一承托架(101)的外壁均固定安装有多个限位型支撑框(102),所述第一承托架(101)与限位型支撑框(102)之间呈垂直状态设置,所述限位型支撑框(102)的内部依次等距设置有多个第二承托架(103),所述第一承托架(101)远离限位型支撑框(10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夹持杆(105),所述第二夹持杆(105)的外壁转动连接有第一套筒(106),所述限位型支撑框(10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夹持杆(104),所述第一夹持杆(104)的外壁转动连接有第二套筒(107);所述第二控制机构(2)包括第三承托架(21),所述第三承托架(21)呈U字型设置,所述第三承托架(21)穿插在限位型支撑框(102)的内部,且所述第二承托架(103)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用于承托第三承托架(21)的第一固定套(108),所述第一固定套(10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109),所述第一弹簧(109)套接在第三承托架(21)的外壁,所述第三承托架(2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三夹持杆(22),所述第三夹持杆(22)的外壁转动连接有第三套筒(23),所述第三承托架(2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四夹持杆(24),所述第四夹持杆(24)的外壁转动连接有第四套筒(25);所述辅助支撑机构(3)包括插杆(31),所述插杆(31)的外壁套接有中空套管(32),所述插杆(3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活塞(38),所述插杆(31)远离活塞(3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36),所述限位板(3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用于与第一弹簧(109)相连接的衔接板(37),且所述衔接板(37)固定安装在第三承托架(21)的外壁,所述中空套管(32)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杰,孙晓超,王怀雨,王洪斌,孟浩,申文亮,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