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一卧式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8694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二合一卧式反应釜,涉及化学燃料制备技术领域,包括底板与反应釜体,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立板,该二合一卧式反应釜,通过设置有丝杆、吸头与第五锥齿轮,在取料时,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带动转动轴转动,从而使得转动轴带动转动杆呈圆周移动,使得转动杆带动连接齿轮移动,内齿圈使得连接齿轮转动,连接齿轮带动固定盘转动,使得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通过离合组件使得丝杆转动,使得移动板下移,使得移动板推动安装板下移,吸头的底端移动至转动轴的外侧,气泵启动,反应腔内腔残留的粉尘通过吸头吸入至固定管内部,然后通过第一软管、连通管与旋转接头吸入至气泵内部,从而方便对反应腔内腔残留的粉转原料进行收集。进行收集。进行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合一卧式反应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燃料制备
,具体为二合一卧式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化学燃料在制备时,需要使用到反应釜进行反应,然后对原料进行干燥,使其原料成为粉末状燃料。但是在对粉末状燃料进行取料时,反应釜内壁还会残留有少许粉末状燃料,无法对其进行取出时,从而造成浪费的情况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二合一卧式反应釜,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二合一卧式反应釜,包括底板与反应釜体,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立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第一立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立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反应釜体,所述反应釜体内腔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均延伸至反应釜体的外侧,所述转动轴的内部开设有四个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腔的一侧均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侧均螺纹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端均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均设置有两块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连接轴,两根所述连接轴之间均设置有吸头,一根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均延伸至连接板的外侧并套设有连接轴,所述转动轴内部且位于收纳槽的上方开设有传动槽,所述传动槽内腔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所述丝杆的顶端均延伸至传动槽的内腔并通过离合组件套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转动杆的外侧且位于第一锥齿轮的一侧套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均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延伸至转动轴的外侧并套设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一端且位于转动杆的两侧均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转动杆的外侧滑动套设有移动套,所述移动套的外侧套设有连接齿轮,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均与移动套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立板靠近转动轴的一侧设置有内齿圈,所述内齿圈位于连接齿轮的外侧,所述连接齿轮与内齿圈相配合。
[0005]可选的,所述安装板内腔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均套设有第三锥齿轮,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均延伸至安装板的下方并套设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均与第五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安装板内腔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均套设有第六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均与第六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转动轴内部且位于收纳槽的一侧均开设有移动槽,所述安装板的一端均延伸至移动槽内部并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均设置有支撑板,所述传动轴的一端均延伸至移动槽内部并套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连动杆,所述连动杆的外侧均套设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与第一皮带轮均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
[0006]可选的,所述连动杆的一端均套设有第七锥齿轮,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侧均套设有第八锥齿轮,所述第八锥齿轮均与第七锥齿轮啮合
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外侧且位于第八锥齿轮的一侧均套设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移动槽内腔的顶部且位于第一传动齿轮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往复螺纹杆,所述往复螺纹杆的外侧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一端均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均与第一传动齿轮相配合,所述往复螺纹杆的顶端均延伸至传动槽内部并套设有第九锥齿轮,所述转动杆的外侧且位于第九锥齿轮的一侧均套设有第十锥齿轮,所述第十锥齿轮均与第九锥齿轮啮合连接。
[0007]可选的,所述转动轴内部且位于移动槽的一侧均开设有移动腔,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均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一端均延伸至移动腔内部,所述固定管之间相互连接,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一端且位于转动轴内部设置有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与对应的固定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立板的另一侧设置有气泵,所述第二立板的一侧且位于气泵的上方设置有旋转接头,所述连通管的一端与旋转接头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旋转接头的另一端与气泵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吸头的顶端均设置有第二软管,所述第二软管的顶端均与固定管的内部相连通。
[0008]可选的,所述离合组件包括离合套、离合弹簧与离合腔,所述离合套套设在丝杆的外侧,所述离合套内部均开设有若干个离合腔,所述离合腔内腔的一侧均设置有离合弹簧,所述离合弹簧的一端均设置有移动柱,所述丝杆的外侧均开设有离合槽,所述移动柱的一端均延伸至离合槽的内部并设置有离合头,所述离合套的外侧均套设有第一锥齿轮。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立板的一侧均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转动轴的外侧设置有搅拌叶,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均与转动轴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且位于内齿圈的外侧均设置有两根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一端均与第二立板的一侧滑动连接。
[0010]可选的,所述反应釜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料阀,所述反应釜体内部且位于排料阀的外侧开设有加热腔,所述反应釜体的底部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的一端延伸至加热腔内部,所述反应釜体的底部且位于排料阀的一侧设置有出气管。
[0011]可选的,所述转动轴内部且位于收纳槽的一侧均开设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内腔的一侧均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均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均延伸至收纳槽内部,所述收纳腔内腔的一侧且位于挡板的上方与下方均设置有第二电磁铁,所述连接块的一侧且位于第二电磁铁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一电磁铁。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二合一卧式反应釜,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二合一卧式反应釜,通过设置有丝杆、吸头与第五锥齿轮,在取料时,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带动转动轴转动,从而使得转动轴带动转动杆呈圆周移动,使得转动杆带动连接齿轮移动,内齿圈使得连接齿轮转动,使得连接齿轮带动固定盘转动,使得转动杆转动,使得转动杆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使得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通过离合组件使得丝杆转动,使得移动板下移,使得移动板推动安装板下移,使得吸头的底端移动至转动轴的外侧,气泵启动,使得反应腔内腔残留的粉尘通过吸头吸入至固定管内部,然后通过第一软管、连通管与旋转接头吸入至气泵内部,从而方便对反应腔内腔残留的粉转原料进行收集。
[0014]2、该二合一卧式反应釜,通过设置有第四锥齿轮、连接轴与齿条,转动杆转动同时带动第十锥齿轮转动,使得第九锥齿轮转动,使得往复螺纹杆转动,使得移动块带动齿条上下移动,从而使得齿条带动第一传动齿轮往复转动,使得固定杆带动第八锥齿轮转动,使得
第七锥齿轮带动连动杆转动,使得连动杆带动第二皮带轮转动,使得第二皮带轮通过传动带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使得传动轴转动,使得传动轴带动第六锥齿轮转动,使得第三锥齿轮带动第四锥齿轮转动,使得第五锥齿轮带动连接轴转动,使得吸头往复转动,同时随着转动轴的转动,使得吸头吸粉尘的效果更好,从而便于对反应腔内腔剩余的粉尘进行收集。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反应釜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吸头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二合一卧式反应釜,包括底板(1)与反应釜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立板(2),所述底板(1)的顶部且位于第一立板(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立板(3),所述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反应釜体(4),所述反应釜体(4)内腔设置有转动轴(6),所述转动轴(6)的两端均延伸至反应釜体(4)的外侧,所述转动轴(6)的内部开设有四个收纳槽(8),所述收纳槽(8)内腔的一侧均设置有支撑块(9),所述支撑块(9)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丝杆(10),所述丝杆(10)的外侧均螺纹连接有移动板(16),所述移动板(16)的底端均设置有安装板(17),所述安装板(17)的底部均设置有两块连接板(22),所述连接板(22)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连接轴(23),两根所述连接轴(23)之间均设置有吸头(24),一根所述连接轴(23)的一端均延伸至连接板(22)的外侧并套设有连接轴(23),所述转动轴(6)内部且位于收纳槽(8)的上方开设有传动槽(13),所述传动槽(13)内腔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4),所述转动杆(14),所述丝杆(10)的顶端均延伸至传动槽(13)的内腔并通过离合组件(11)套设有第一锥齿轮(12),所述转动杆(14)的外侧且位于第一锥齿轮(12)的一侧套设有第二锥齿轮(15),所述第二锥齿轮(15)均与第一锥齿轮(12)啮合连接,所述转动杆(14)的一端延伸至转动轴(6)的外侧并套设有固定盘(46),所述固定盘(46)的一端且位于转动杆(14)的两侧均设置有电动伸缩杆(47),所述转动杆(14)的外侧滑动套设有移动套(48),所述移动套(48)的外侧套设有连接齿轮(49),所述电动伸缩杆(47)的伸缩端均与移动套(48)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立板(3)靠近转动轴(6)的一侧设置有内齿圈(45),所述内齿圈(45)位于连接齿轮(49)的外侧,所述连接齿轮(49)与内齿圈(45)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合一卧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7)内腔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8),所述连接杆(18)的外侧均套设有第三锥齿轮(19),所述连接杆(18)的底端均延伸至安装板(17)的下方并套设有第四锥齿轮(20),所述第四锥齿轮(20)均与第五锥齿轮(21)啮合连接,所述安装板(17)内腔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传动轴(25),所述传动轴(25)的一端均套设有第六锥齿轮(26),所述第三锥齿轮(19)均与第六锥齿轮(26)啮合连接,所述转动轴(6)内部且位于收纳槽(8)的一侧均开设有移动槽(27),所述安装板(17)的一端均延伸至移动槽(27)内部并设置有固定板(28),所述固定板(28)的一侧均设置有支撑板(29),所述传动轴(25)的一端均延伸至移动槽(27)内部并套设有第一皮带轮(31),所述固定板(28)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连动杆(30),所述连动杆(30)的外侧均套设有第二皮带轮(32),所述第二皮带轮(32)与第一皮带轮(31)均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合一卧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杆(30)的一端均套设有第七锥齿轮(35),所述支撑板(29)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杆(33),所述固定杆(33)的外侧均套设有第八锥齿轮(38),所述第八锥齿轮(38)均与第七锥齿轮(35)啮合连接,所述固定杆(33)的外侧且位于第八锥齿轮(38)的一侧均套设有第一传动齿轮(34),所述移动槽(27)内腔的顶部且位于第一传动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思钥新能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