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霉抗菌型窗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8592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21
一种防霉抗菌型窗帘,包括窗帘本体、设置在所述窗帘本体上端的固定条、设置在所述固定条上的多个等间距排列的安装孔、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上并用于挂装所述窗帘本体的挂钩,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窗帘本体两侧端上的两个防霉条、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防霉条之间并位于所述窗帘本体下端的下防霉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窗帘本体两端及底部分别设置防霉条、下防霉单元的方式,实现了将窗帘本体的两侧端与底部进行隔绝,从而起到抗潮、防霉抗菌的效果,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美观实用的优点。美观实用的优点。美观实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霉抗菌型窗帘


[0001]本技术属于窗帘
,具体涉及一种防霉抗菌型窗帘。

技术介绍

[0002]人类设计窗的目的是为了通风换气,但也极易泄露人们的隐私,因此,人们又设计了方便打开和关闭的窗帘。窗帘的主要作用是将室内与外界光源隔绝,保持居室的私密性,同时它又是家装不可或缺的装饰品之一。现有技术的窗帘布,既可以减光、遮光,以适应人对光线不同强度的需求,又可以防尘、消声、隔热、防辐射、防紫外线等,改善居室气候与环境,因此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0003]现有的具有防霉抗菌效果的窗帘一般是针对卫浴间的浴帘,而在相对干燥的室内空间内使用的窗帘,一般不具备防霉抗菌效果。而且对于窗帘防霉抗菌效果的技术改进,往往集中于对窗帘本身布料的改进。如授权号为CN210174316U的文件公开了一种抗菌防霉型窗帘,包括基层和表层,所述表层包括第一表层和第二表层,所述基层与第一表层、第二表层之间均设置有防水层,所述第一表层、第二表层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凹槽,所述基层内部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依次贯穿基层、防水层和表层并与凹槽导通,所述第一表层、第二表层表面均粘接有若干个吸湿块,所述吸湿块均包括第一连接层和第二连接层,所述第一连接层与第二连接层相互贴合的一面上开设有若干个凹坑,所述凹坑相对贴合形成有填充腔,所述填充腔内部均设置有吸湿层,所述第一连接层上均开设有若干个与填充腔导通的吸湿孔。
[0004]上述结构通过吸湿来完成防霉抗菌的效果,不仅加工工艺复杂,而且窗帘上存在吸湿块同样易滋生霉菌。并且,在日常使用下,除了卫浴间隔帘需要强防水性能,一般室内环境的湿气一般来自于地板、以及窗户两端的缝隙处,因此只需对相对的位置进行结构改造即可实现防霉抗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霉抗菌型窗帘,通过在窗帘本体两端及底部分别设置防霉条、下防霉单元的方式,实现了将窗帘本体的两侧端与底部进行隔绝,从而起到抗潮、防霉抗菌的效果,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美观实用的优点。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防霉抗菌型窗帘,包括窗帘本体、设置在所述窗帘本体上端的固定条、设置在所述固定条上的多个等间距排列的安装孔、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上并用于挂装所述窗帘本体的挂钩,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窗帘本体两侧端上的两个防霉条、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防霉条之间并位于所述窗帘本体下端的下防霉单元。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下防霉单元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防霉条下端的两个U型固定防霉条、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U型固定防霉条之间的若干个U型连接防
霉条,且每个所述U型连接防霉条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安装孔的延长线之间。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防霉条为U型长条,且所述防霉条的下端凸出于所述窗帘本体的底端。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下防霉单元还包括设置在U型固定防霉条上的第一螺孔、设置在所述防霉条上的第二螺孔、以及通过穿过所述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的方式使所述U型固定防霉条和所述防霉条连接的固定螺栓。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下防霉单元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U型连接防霉条两侧竖板上并用于夹紧所述窗帘本体的两个夹片、以及设置在一个所述夹片上并用于调节所述夹片开合的力杆。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下防霉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U型固定防霉条底板上的第一连接孔、设置在所述U型连接防霉条底板上的第二连接孔、以及通过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方式用于连接U型固定防霉条和所述U型连接防霉条的连接绳。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下防霉单元还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夹片上的两个弹性片。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下防霉单元还包括设置在U型固定防霉条底板上的第三螺孔、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螺孔上并用于固定所述连接绳的第一固定螺母。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下防霉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U型连接防霉条底板上的第四螺孔、以及设置在所述第四螺孔上并用于固定所述连接绳的第二固定螺母。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下防霉单元还包括设置在一个所述夹片上并用于调节所述夹片开合的力杆。
[0017]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通过防霉条与下防霉单元的结构,可完成对所述窗帘本体的两侧及下端的支撑包覆,避免所述窗帘本体尤其是底部直接与地板接触,从而避免受潮、污染等问题,使得所述窗帘本体长期保持干净清爽的效果。
[0019]本技术采用的防霉条与下防霉单元构成的结构可以作为配件,在现有的窗帘上额外增设,从而赋予普通窗帘一定的防霉抗菌效果,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经济效益高、竞争性强。
附图说明
[0020]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2为本技术下防霉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3为本技术U型固定防霉条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4为本技术U型连接防霉条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说明:窗帘本体1、固定条11、安装孔12、挂钩13、防霉条2、下防霉单元3、U型固定防霉条301、U型连接防霉条302、第一螺孔303、第二螺孔304、固定螺栓305、夹片306、第一连接孔307、第二连接孔308、连接绳309、弹性片310、第三螺孔311、第一固定螺母312、第四螺孔313、第二固定螺母314、力杆315。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
[0025]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霉抗菌型窗帘,如附图1所示,包括窗帘本体1、设置在所述窗帘本体1上端的固定条11、设置在所述固定条11上的多个等间距排列的安装孔12、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孔12上并用于挂装所述窗帘本体1的挂钩1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窗帘本体1两侧端上的两个防霉条2、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防霉条2之间并位于所述窗帘本体1下端的下防霉单元3。
[0026]在本实施例中,如附图2所示,所述下防霉单元3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防霉条2下端的两个U型固定防霉条301、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U型固定防霉条301之间的若干个U型连接防霉条302,且每个所述U型连接防霉条302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安装孔12的延长线之间。所述防霉条2为U型长条,且所述防霉条2的下端凸出于所述窗帘本体1的底端。
[00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霉条2优选由金属材料或者塑料制成,U型的设计保证将所述窗帘本体1的两侧端包覆住,避免所述窗帘本体1的两端直接与外部接触,从而减少霉菌的产生,所述防霉条2凸出于所述窗帘本体1的下端2

3cm,以便于所述下防霉单元3的安装固定,通过防霉条2与下防霉单元3的结构,可完成对所述窗帘本体1的两侧及下端的支撑包覆,避免所述窗帘本体1尤其是底部直接与地板接触,从而避免受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霉抗菌型窗帘,包括窗帘本体(1)、设置在所述窗帘本体(1)上端的固定条(11)、设置在所述固定条(11)上的多个等间距排列的安装孔(12)、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孔(12)上并用于挂装所述窗帘本体(1)的挂钩(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窗帘本体(1)两侧端上的两个防霉条(2)、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防霉条(2)之间并位于所述窗帘本体(1)下端的下防霉单元(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霉抗菌型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防霉单元(3)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防霉条(2)下端的两个U型固定防霉条(301)、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U型固定防霉条(301)之间的若干个U型连接防霉条(302),且每个所述U型连接防霉条(302)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安装孔(12)的延长线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防霉抗菌型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霉条(2)为U型长条,且所述防霉条(2)的下端凸出于所述窗帘本体(1)的底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防霉抗菌型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防霉单元(3)还包括设置在U型固定防霉条(301)上的第一螺孔(303)、设置在所述防霉条(2)上的第二螺孔(304)、以及通过穿过所述第一螺孔(303)和第二螺孔(304)的方式使所述U型固定防霉条(301)和所述防霉条(2)连接的固定螺栓(30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防霉抗菌型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防霉单元(3)还包括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志松俞佳敏李倪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得瑞进出口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