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弧放电再生颗粒活性炭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8491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弧放电再生颗粒活性炭的方法和装置。针对电阻率很高的饱和活性炭,一味提高加载高压电,会击穿和烧毁活性炭。本发明专利技术给流动的颗粒活性炭通电并引发电弧,通过活性炭导电焦耳热和电弧放热双重效果来高效加热活性炭,实现高温热再生,适用于连续性流程工业,还大幅降低能量耗散;提出的电压公式可根据目标升温值直接计算得到需输入的对应电压,且在计算出的电压作用下,能准确使活性炭达到目标升温值,从而给活性炭的高温热再生提供了一种准确高效的途径,而且通过电压公式计算电压时,可根据质量流量进行适当调节,实现难度小;实际工业应用产生的吸附了大量物质并具有较高电阻率的活性炭,也能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再生。技术再生。技术再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弧放电再生颗粒活性炭的方法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加热
,具体涉及一种引弧放电再生颗粒活性炭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工业中再生活性炭常使用热再生的方式,即通过将饱和活性炭加热至高温,热解掉活性炭的吸附质,实现活性炭再生。目前对于活性炭热再生工业应用的加热为燃烧式锅炉加热,该方式对一般活性炭都适用,但在能耗方面问题严峻,加热设备庞大、能量利用率低,同时耗费一次能源并产生尾气烟尘污染环境。也有电力驱动的加热炉,利用电流通过专门电热元件产生热量,再将热量传导给活性炭,但由外向内的热量传导过程产生了大量能量浪费。
[0003]由于活性炭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后来提出了直接电热加热再生方法,具备更加高效节能的优势,但对活性炭的电阻要求太高,使该方法的应用和发展受到限制。直接电热法是将活性炭直接接通到电路中,使电流通过活性炭本身,利用活性炭本身的电阻发热来实现自发升温。但是直接电热法需要活性炭电阻率很低,否则一定电压下的电流很小,进而通电功率很低,导致无法加热。但是实际工业中的饱和活性炭大都吸附了大量的物质,其电阻率很高。若为了提高功率而加载高压电,则可能会击穿和烧毁活性炭。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其技术方案,克服或避免上述的缺陷,使电阻率更大的活性炭也能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引弧放电再生颗粒活性炭的方法和装置,让颗粒活性炭持续流动,给其导通电流并引发电弧,通过导电焦耳热和电弧放热双重效果来高效加热升温活性炭并实现高温热再生。
[0005]本专利技术一种引弧放电再生颗粒活性炭的方法,具体为:使颗粒活性炭连续流过加热通道,向加热通道内的两块电极板输入直流电,直流电的电压符合电压公式其中,ρ为活性炭的电阻率,c为活性炭的比热容,q
m
为活性炭在加热通道中的质量流量,ΔT为再生活性炭的目标升温值,d
p
为活性炭的等效粒径,l为两块电极板的间距,S为电极板的面积,无量纲系数η在1~5中取值,经验参数α=xwlρ
m
,单位为kg/s,式中x是量纲为m/s的调节参数,x在0.002m/s~0.01m/s中取值,式中w为两块电极板的正对宽度,ρ
m
为活性炭的堆积密度,经验参数β在200m
‑1~800m
‑1中取值。颗粒活性炭在加热通道输送过程中翻滚并相互碰撞和分离,激发电子穿过势垒形成场致发射和碰撞电离,从而引发电弧,引发的电弧既利于电流导通又释放热量,降低了活性炭接入回路的电阻,使得活性炭在导电焦耳热和电弧放热共同作用下升温热解掉吸附质实现再生。
[0006]优选地,活性炭的堆积密度ρ
m
具体测量过程如下:将活性炭分多次装入100mL量筒内,每次放入后用橡皮锤敲击量筒底部,直至活性炭的体积达到100mL而不再减少为止,再
用电子秤称量出量筒内的活性炭净重,最后用活性炭净重除以100mL体积得到活性炭的堆积密度ρ
m

[0007]优选地,当根据目标升温值计算得到需要输入的电压高于预设值高值(比如380V)或根据需要输入的电压计算得到输入功率超过直流电源的额定功率时,通过调低活性炭在加热通道中的质量流量q
m
来降低需求的电压和功率;反之,当根据目标升温值计算得到需要输入的电压低于预设值低值时,通过调高q
m
来增大加热活性炭的效率和产能;其中,质量流量通过下式计算q
m
=vwlρ
m
,活性炭流速v在0.0005m/s~0.02m/s中取值。因此,质量流量q
m
可以通过控制活性炭流速、更改两块电极板的间距l和两块电极板的正对宽度w来调节。
[0008]优选地,投入加热的颗粒活性炭等效粒径在0.5mm到10mm范围内。
[0009]优选地,投入加热的活性炭含水率在5%以下,湿润的活性炭需要先行干燥。
[0010]本专利技术一种引弧放电再生颗粒活性炭的装置,包括进料装置、加热通道、集料装置和可调直流电源;所述的加热通道四周用耐高温绝缘材料封闭,加热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和加热通道和集料装置;加热通道的出口处设有调节活性炭流速的控制阀门;加热通道内设有两块形状相同且平行放置的电极板,两块电极板分别连接直流电源输出端的正、负极。
[0011]优选地,两块电极板均固定在加热通道内;或者其中一块电极板固定在加热通道内,另一块电极板由侧移机构驱动,侧移机构及其上电极板由间距调节机构同步驱动;其中,侧移机构能调节两块电极板的相对面积,从而改变两块电极板的正对宽度;间距调节机构能调节两块电极板的间距。
[0012]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引弧放电再生颗粒活性炭的方法,给流动的颗粒活性炭接通电并引发电弧,通过活性炭导电焦耳热和电弧放热双重效果来高效加热活性炭,进而实现高温热再生,适用于连续性流程工业,还大幅降低能量耗散,节能环保。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电压公式可以根据目标升温值方便地直接反求计算得到需要输入的对应电压,且在计算出的电压作用下,能较为准确地使活性炭达到目标升温值,从而给活性炭的高温热再生提供了一种准确、高效的途径。更进一步,当根据目标升温值计算得到需要输入的电压高于预设值高值(比如380V)或根据需要输入的电压计算得到输入功率超过直流电源的额定功率时,可通过调低活性炭在加热通道中的质量流量来降低需求的电压和功率;反之,当根据目标升温值计算得到需要输入的电压低于预设值低值时,可通过调高质量流量来增大加热活性炭的效率和产能,可见,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电压公式具有一定可调性,实现难度小。
[0014]2、本专利技术通过让活性炭流动来产生动态接触和分离,通电以后产生强制放电并引发电弧,大幅降低活性炭接入电路的电阻,提高导电性能,使实际工业应用产生的吸附了大量物质并具有较高电阻率的活性炭,也能通过本专利技术技术再生,扩大了活性炭再生应用范围,使本专利技术更具有工业实用性。
[0015]3、本专利技术的引弧放电技术解决了直接电热法中加载高压电才能导通大电阻率活性炭的不足,从而能避免大量能量浪费,甚至击穿和烧毁活性炭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引弧放电再生颗粒活性炭的装置示意图。
[0017]图2是实施例2中实际升温随电压变化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9]实施例1:
[0020]如图1所示,一种引弧放电再生颗粒活性炭的装置,包括进料装置、加热通道、集料装置和可调直流电源3,加热通道四周用耐高温绝缘材料封闭,加热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和加热通道和集料装置;加热通道的出口处设有调节活性炭流速的控制阀门2;加热通道内固定有两块形状相同且平行放置的电极板1(采用平面电极板),两块电极板1分别连接直流电源输出端的正、负极。
[0021]作为一个实例,两块电极板的间距l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弧放电再生颗粒活性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为:使颗粒活性炭连续流过加热通道,向加热通道内的两块电极板输入直流电,直流电的电压符合电压公式其中,ρ为活性炭的电阻率,c为活性炭的比热容,q
m
为活性炭在加热通道中的质量流量,ΔT为再生活性炭的目标升温值,d
p
为活性炭的等效粒径,l为两块电极板的间距,S为电极板的面积,无量纲系数η在1~5中取值,经验参数α=xwlρ
m
,单位为kg/s,式中x是量纲为m/s的调节参数,x在0.002m/s~0.01m/s中取值,式中w为两块电极板的正对宽度,ρ
m
为活性炭的堆积密度,经验参数β在200m
‑1~800m
‑1中取值;颗粒活性炭在加热通道输送过程中翻滚并相互碰撞和分离,激发电子穿过势垒形成场致发射和碰撞电离,从而引发电弧,引发的电弧既利于电流导通又释放热量,降低了活性炭接入回路的电阻,使得活性炭在导电焦耳热和电弧放热共同作用下升温热解掉吸附质实现再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引弧放电再生颗粒活性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活性炭的堆积密度ρ
m
具体测量过程如下:将活性炭分多次装入100mL量筒内,每次放入后用橡皮锤敲击量筒底部,直至活性炭的体积达到100mL而不再减少为止,再用电子秤称量出量筒内的活性炭净重,最后用活性炭净重除以100mL体积得到活性炭的堆积密度ρ
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引弧放电再生颗粒活性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根据目标升温值计算得到需要输入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欣王勤吕明祝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颀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