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文庆专利>正文

电磁波接地电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8456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磁波接地电线,其特征是:以一多芯电线接至一插头,并于插头连接一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IC电路板,及于此电路板上预设一供以人体触摸感应的金属棒及一可由外部检测的LED;该IC电路板一端连接多芯电线,并使其另端接至外露导电端子;该多芯电线另端设有触接用电设备的金属接端。(*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磁波接地电线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地电线,特别涉及一种电磁波专用接地电线。
技术介绍
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除了低电压的直流电外凡是会释放能量的物体就会产生电磁波,其强或弱则视电磁变动频率高或低而定,电磁频率低时主要由有形导体传递,当电磁频率增强到某一程度时,电磁波就会溢出导体形成电磁幅射,这就是为何环境中到处充满电磁波的原因,以建筑物来说,从电源总开关接出的电线,经由墙壁内连接所有电器设备,这些电器会因不同功率产生强弱不同的电磁波,在墙壁内外的电线则因电磁波溢出包覆铜线导体的绝缘胶,经由墙壁与装潢材料导体散布至各角落。于交流电供电结构中,以墙壁上110V使用的双插孔和三插孔插座为例,双插孔的其中一个插孔是火线,为实际带有电流的电线,另一插孔是地线,其末端是随电线杆埋入地下的接地电线,它只是作为负载的回路,实际并无任何电流,三插孔插座的两个平行插孔,配线和双插孔一样,第三插孔供连接设备铁壳接地用,其配线末端是随建筑物地基埋入地下接触大地。以220V的三插孔插座为例,其中两个扁平插孔成T形排列,避免110V电压使用的三插插头误插,第三圆孔是供连接设备铁壳接地用地线;火线因带有能量所以产生电磁波,地线不带任何能量所以不产生电磁波。而用电产品在通电使用状态所产生的电磁波辐射不仅对环境品质及使用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用电产品(如电脑)更可能对正常运作功能有所妨碍。为此,各种用电产品的制造厂商无不积极研发阻隔电磁波的材料,但其大都只是对电磁波形成单纯的阻隔作用而已。如台湾专利公告第415692号“防止电磁波之软排线结构改良”新型专利案,即是使用热熔胶使金属屏-->蔽层与导线更紧密结合,但事实上其对于电磁波的阻隔仍在该金属屏蔽层,使用塑材热熔胶对于电磁波的阻隔作用并不大。而台湾专利公告第238783号,即第83210757号“电源线附设接地结构之改进”新型专利案,其主要是在一插头设置一段独立的接地线,此一独立的接地线一端接电源线的内部接地插孔,另端则为自由端(如导电片)用以插接插座的地线插孔接地。此一设计必需将一片状自由端插入插孔中,基于对电的恐惧感,一般使用将该导电片插入插孔中有其心理障碍,为其缺点之一。再者,其预设的显示装置中,当上述导电自由端插入插座地线不发光是正确的,在其结构设计,如果该导电自由端插入插座火线,电流将由其预设氖灯及电阻通到电器接地端再进入电器,最终接触金属壳,如此并不构成交流电的电流经负载接至大地零电位的必要回路。以使用于电脑电源供应器为例,该电源供应器的各个导电端子互不连接,因此其电流无法与另一地线形成回路,亦即,插接至火线的非正确插接状态,其氖灯依然不发亮,其究竟是否由地线端排除电磁波,仍然无法加以确认。而台湾专利第86201088号新型专利案则提供一种可消除电磁波辐射的电源转换装置,但其必需使用到复杂的侦测电路、启动电路及锁定电路,结构及成本均较高而不符市场所需。而某些电器周边产品,如电脑显示屏幕的护目镜,虽有专用接地电线供排除电磁波,但其在使用者自行装设前仍需以一额外的验电装置来测试该接地线是否正确安装。其由专业安装人员装设时已属不便,若在产品上附售该验电器材更属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要提供一种电磁波接地电线,以解决在无需使用测试工具,即能显示是否正确插接,并将用电设备所产生的电磁波加以吸收并排除的技术问题。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电磁波接地电线,其特征是:以一多芯电线接至一插头,并于插头-->连接一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IC电路板,及于此电路板上预设一供以人体触摸感应的金属棒及一可由外部检测的LED;该IC电路板一端连接多芯电线,并使其另端接至外露导电端子;该多芯电线另端设有触接用电设备的金属接端;该设于电线端部的金属接端是一金属夹;该设于电线端部的金属接端是裸线;该设于电线端部的金属接端是连接用端子;该设于电线端部的金属接端是连接用勾子;该金属接端套设有全包覆式绝缘套;该金属接端套设有局部端部外露的绝缘套;该设于电线端部的金属接端并联多条导线;该插头于内部装设一ON/OFF开关;该接地电线与设备电源线分开插接于插座;该接地电线以缠绕于相邻电源线方式分别插接于插座;该接地电线的缠绕间距不超过2.5厘米;该检测装置设于插头内部;该检测装置设于插头外部。本技术将一多芯电线接至一插头,一检测装置则可连接于电线与插头端子之间,该检测装置包括一使其两端分别连接电线及端子的IC电路板,以及供以人体作为感应的金属棒及一可由外部检测的LED;依上述电线一端设有一夹子、连接端子或勾子等各种形式的金属接端,此金属接端可于未使用前借绝缘套加以套合,并于插头端经测试正确插接后,将其连接用电设备供导排电磁波。从而解决了无需使用测试工具,即能显示是否正确插接,并将用电设备所产生的电磁波加以吸收并排除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结构简单,是一种电磁波专用接地电线,可在直接显示是否正确插接状况下,将用电产品所产生的电磁波加以吸收并排除,使用安全方便,而具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插头部分及局部导线的剖视图一;图3是本技术插头部分及局部导线的剖视图二;图4是图2、3的IC电路板及其相关元件电路图;图5是本技术插接于用电产品的其中一种使用状态图;图6是本技术插接于用电产品的另一种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1,在此包括有内部检测装置的较佳实施例中,其于一插头本体10的端部包括有供与插座孔插接的端子20、30。一电线40则可接入该插头本体10,并于该电线40的另端设有一个以上的金属接端50。于图示实施例中,该金属接端50是一外露绝缘套51及局部端部外露的金属夹具,其可为裸线或其他形式的连接用端子或勾子。该绝缘套51亦可为全包覆式,供在插接测试前作为绝缘,并在测试后卸下。现请详参阅图2、3,该电线40是以一组细铜线经绝缘胶包覆而成。在包括有检测装置的实施例中,其内部设有一IC(集成电路)电路板14,于此电路板14上亦设有透明胶盖12下方的LED(发光二极管)13,以及一未外露的感应棒11,如图2至4所示检测装置实施例中,其在运算放大器15“+”电压大于“-”电压时,输出高电位,反之,则输出低电位。因此,当人手按压插头本体10,即可感应而使LED13在正确插接时不发亮,而在错误插接时发亮。该IC电路板14,一端接至电线40,另端则可连接端子20或30。本技术依上述实施例可如图5所示,一般使用于用电产品(如图示的电脑设备),当其电源线60两端分别插入电源插座70及主机插座80后,本技术同样能使其插头10以正确方向插入同一插座70的另一插座孔中,并将其另一金属接端50连接电脑主机金属壳,即可达排除电磁波的功能。此一实施例虽显示使用于同一插座70的两个相邻插孔。其亦可在于插头10前先行插接一包括有多插孔的连接插头,然后将电源线60插接于该连-->接插头。以将本技术使用于如图5、6所示的电脑设备为例,于电脑桌90上有主机81及显示器91等主要设备,当接上电源后不管有无开机,插座火线的电磁波即顺着电源线60进入主机81与显示器91内,其他键盘、滑鼠、音箱等与主机连接的周边设备也同时充满电磁波。这时只要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磁波接地电线,其特征是:以一多芯电线接至一插头,并于插头连接一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IC电路板,及于此电路板上预设一供以人体触摸感应的金属棒及一可由外部检测的LED;该IC电路板一端连接多芯电线,并使其另端接至外露导电端子;该多芯电线另端设有触接用电设备的金属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磁波接地电线,其特征是:该设于电线端部的金属接端是一金属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磁波接地电线,其特征是:该设于电线端部的金属接端是裸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磁波接地电线,其特征是:该设于电线端部的金属接端是连接用端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磁波接地电线,其特征是:该设于电线端部的金属接端是连接用勾子。6、根据权利要求2、3、4、或5所述电磁波接地电线,其特征是:该金属接端套设有全包覆式绝缘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文庆
申请(专利权)人:廖文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