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光伏组件包括主体、接线盒和反光结构,主体包括电池片组件和用于封装电池片组件的光伏玻璃,电池片组件包括汇流条和至少两个电池串,电池串包括通过焊带串联的至少两片电池片,多个电池串的焊带均与汇流条电连接;主体包括电池片区域和接线区域,多个电池串位于电池片区域,汇流条位于接线区域;接线盒通过粘接材料固定在接线区域的背侧;反光结构固定在接线区域的表侧,反光结构具有反光表面。反光结构从上方遮挡以防止阳光直照汇流条、粘接材料和接线盒,改善外观且避免粘接材料老化降解而影响接线盒的密封性、牢固性以及电性能,因而延长产品寿命,且照射到反光表面的入射光被反射到电池片上,增大发电量。增大发电量。增大发电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发电
,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光伏组件包括单玻光伏组件和双玻光伏组件,其中,单玻光伏组件一般采取光伏玻璃、封装材料、电池片组件、封装材料和背板依次叠合的夹心结构,同时四周加装边框。而双玻光伏组件采取光伏玻璃、封装材料、电池片组件、封装材料和光伏玻璃依次叠合的夹心结构,其周围不加装边框。光伏玻璃一般为钢化玻璃,封装材料为EVA、POE、PVB等封装胶膜,电池片组件包括多个电池串,电池串包括利用焊条串联的多块电池片,电池片为单晶或多晶电池片,多个电池串的焊条均连接到汇流条上,汇流条连接到接线盒内。
[0003]为避免接线盒遮挡电池片,接线盒通过有机硅胶固定在光伏组件的背侧。现有的该种光伏组件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光伏组件表侧的光伏玻璃或是背侧的背板或光伏玻璃均为透明材质,硅胶与接线盒会受到太阳光的正面照射,长期直照会引发硅胶黄变甚至老化降解,降低接线盒密封性、牢固性及电性能,从而影响光伏组件的使用可靠性,缩短产品寿命。另外,光伏组件正面可以看到有机硅胶与接线盒,影响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遮挡硅胶和接线盒、美化外观且增加发电量的光伏组件。
[0005]本技术提供的光伏组件包括主体和接线盒,主体包括电池片组件和用于封装电池片组件的光伏玻璃,电池片组件包括汇流条和至少两个电池串,电池串包括通过焊带串联的至少两片电池片,多个电池串的焊带均与汇流条电连接;在光伏玻璃的延伸方向上,主体包括电池片区域和接线区域,多个电池串位于电池片区域,汇流条位于接线区域;接线盒通过粘接材料固定在接线区域的背侧;光伏组件还包括反光结构;反光结构固定在接线区域的表侧,在主体的厚度方向上,反光结构遮挡汇流条、粘接材料和接线盒;反光结构具有反光表面,反光表面用于将入射光反射至电池片区域的表侧表面。
[0006]由上述方案可见,本技术增设了反光结构,反光结构本身从上方遮挡汇流条、粘接材料和接线盒,防止阳光直照汇流条、粘接材料和接线盒,改善外观,同时避免粘接材料老化降解而影响接线盒的密封性、牢固性以及电性能,从而延长产品寿命,另外,照射到反射结构的反光表面的阳光被反射到电池片上,因而增大发电量。
[0007]进一步的方案是,反光结构呈三棱柱状,三棱柱的其中两个侧面分别为两个反光表面,三棱柱的第三个侧面与主体连接。
[0008]由上可见,此设置可尽可能减少反光结构的吸热量,避免热量通过固体介质传递到主体以及接线盒,进一步减小对粘接材料以及接线盒的影响。
[0009]进一步的方案是,主体还包括两个电池片区域,在光伏玻璃的延伸方向上,两个电池片区域分别位于接线区域的相对两侧;两个反光表面分别对应于两个电池片区域设置。
[0010]由上可见,此设置下,两个反光表面的出射光能分别入射到两个电池片区域的电池片上,进而进一步有效地对反射光进行吸收,进一步增大发电量。
[0011]进一步的方案是,沿反光结构的长度方向,反光结构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两个反光表面对称设置。
[0012]由上可见,此设置利于反光结构的安装,利于使两个反光表面的出射光的光照强度均匀和电池片区域的入射位置对称。
[0013]进一步的方案是,反光结构具有远离主体的顶部,两个反光表面的边缘连接于顶部。
[0014]由上可见,此设置使到达反光结构的光线尽可能到达反光表面继而被反射和利用。
[0015]进一步的方案是,反光表面与电池片区域的表侧表面的夹角为40度至70度之间。
[0016]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反光表面与电池片区域的表侧表面的夹角为45度至60度之间。
[0017]由上可见,该夹角设置利于从反光表面出射的光线到达电池片区域,进一步增大发电量。
[0018]进一步的方案是,在主体的厚度方向的投影上,接线盒整体位于反光结构的轮廓线的内周。
[0019]由上可见,反光结构能从上方覆盖汇流条、粘接材料和接线盒,进一步保证对汇流条、粘接材料和接线盒的遮挡效果。
[0020]进一步的方案是,反光表面的边缘与光伏玻璃的表侧表面连接。
[0021]由上可见,此设置能避免一部分太阳光从反光结构与主体之间的间隙到达接线区域的表侧,进而照射到汇流条、粘接材料以及接线盒,进一步保证对汇流条、粘接材料和接线盒的遮挡效果。
[0022]进一步的方案是,反光表面上具有反光材料涂层,反光表面的反射率大于95%。
[0023]由上可见,此设置能进一步增大发电量。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光伏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光伏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光伏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7]图4为本技术光伏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光伏组件第三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光伏组件第一实施例
[0030]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光伏组件包括主体1、接线盒2和反光结构3,沿主体1的厚度方向,从主体1的表侧到背侧,主体1包括依次设置的表侧光伏玻璃11、第一透明封装胶膜12、电池片组件13、第二透明封装胶膜14和背侧光伏玻璃15,表侧光伏玻璃11和背侧光伏玻璃15均为本技术的光伏玻璃。其中,表侧光伏玻璃11和背部光伏玻璃15均为钢化玻
璃或半钢化玻璃,表侧光伏玻璃11的上表面(表侧表面)设置有AR减反膜,可以减少对太阳光反射,表侧光伏玻璃11的下表面具有绒毛微结构,对太阳光具有增透作用,光伏玻璃1的透光率≥91%,而背部光伏玻璃的透光率则应当≥88%。另外,第一透明封装胶膜12和第二透明封装胶膜14为EVA、POE或PVB等封装胶膜,电池片组件13中的电池片131为单晶或多晶电池片。
[0031]其中,电池片组件13包括汇流条139和六个电池串130,每个电池串130包括通过焊带132串联的十片电池片131,六个电池串130的焊带132均与汇流条139电连接。
[0032]如图1和图2所示,沿表侧光伏玻璃11的延伸方向,主体1包括电池片区域101和接线区域102,电池串130均位于电池片区域101中,汇流条139位于接线区域102中。参见图2,接线盒2通过粘接材料29固定在接线区域102的背侧102b,本实施例的粘接材料29为有机硅胶;反光结构3固定在接线区域102的表侧102a,本实施例的反光结构3呈三棱柱状,三棱柱的其中两个侧面分别为第一反光表面31和第二反光表面32,第三个侧面为连接面33,连接面33与表侧光伏玻璃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反光表面31和第二反光表面32相对设置且对称设置。第一反光表面31和第二反光表面32的反射率均大于95%,如图2所示,沿反光结构3的长度方向,反光结构3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第一反光表面31与电池片区域101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光伏组件,包括主体和接线盒,所述主体包括电池片组件和用于封装所述电池片组件的光伏玻璃,所述电池片组件包括汇流条和至少两个电池串,所述电池串包括通过焊带串联的至少两片电池片,多个所述电池串的所述焊带均与所述汇流条电连接;在所述光伏玻璃的延伸方向上,所述主体包括电池片区域和接线区域,多个所述电池串位于所述电池片区域,所述汇流条位于所述接线区域;所述接线盒通过粘接材料固定在所述接线区域的背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反光结构;所述反光结构固定在所述接线区域的表侧,在所述主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反光结构遮挡所述汇流条、所述粘接材料和所述接线盒;所述反光结构具有反光表面,所述反光表面用于将入射光反射至所述电池片区域的表侧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结构呈三棱柱状,所述三棱柱的其中两个侧面分别为两个所述反光表面,所述三棱柱的第三个侧面与所述主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包括两个所述电池片区域,在所述光伏玻璃的延伸方向上,两个所述电池片区域分别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明,刘秤明,赖兴余,顾忆华,吴云溪,王辉,胡红坡,伍世平,谢松延,芦真真,李秀敏,黄铭辉,符楚贤,钟荣,叶文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