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和空气能组合供热于水源热泵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8193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15
本申请涉及一种太阳能和空气能组合供热于水源热泵的装置,其包括太阳能集热装置、空气能换热装置、水源热泵、供热水箱和整流塔;其中,在水源热泵上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用于将太阳能集热装置和空气能换热装置产生的热供给水源热泵,水源热泵用于输出热能,整流塔用于向供热水箱内补水。本申请具有降低太阳能和空气能组合供热于水源热泵的装置实施难度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和空气能组合供热于水源热泵的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水源热泵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太阳能和空气能组合供热于水源热泵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有太阳能集热器与空气源热泵结合生产热水的方法,在太阳能集热系统供热温度未达到用户要求时,可以由空气源热泵补充加热到用户所需温度,在空气源热泵供热温度未达到用户要求时,可以由太阳能集热器加热到用户所需温度,从而使得两者能够互补。
[0003]相关技术可参照授权公告号为CN102706037B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太阳能和空气能组合供热于水源热泵的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装置、空气能换热装置、水源热泵、供热水箱,水源热泵与供热水箱管路连接,太阳能集热装置和空气能换热装置组合供热于水源热泵;该技术的水源热泵特有的多通道热交换器是采用三层套管,与现有产品两层套管相比,同样管径、长度的换热面积可增加90%以上,换热效率大大提高;且三层套管可以实现太阳能、空气能等多种热能的同时供热。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本专利技术人发现,三层套管包括依次套设的内管、中管和外管,且三层套管采用呈螺旋绕设的方式安装在热泵型压缩机上,导致该太阳能和空气能组合供热于水源热泵的装置实施难度较大,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太阳能和空气能组合供热于水源热泵的装置实施难度大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太阳能和空气能组合供热于水源热泵的装置。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太阳能和空气能组合供热于水源热泵的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太阳能和空气能组合供热于水源热泵的装置,包括:用于加热第一热媒的太阳能集热装置、用于加热第二热媒的空气能换热装置以及输出热能的水源热泵;所述水源热泵包括热泵型压缩机、板式换热器和热力膨胀阀,所述热泵型压缩机上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呈螺旋状,所述换热管具有内管体、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内管体位于一内管体内,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均呈螺旋状的缠绕在内管体表面上,所述热泵型压缩机的高压管与板式换热器的氟里昂管进口相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氟里昂管出口与热力膨胀阀相连接;其中,所述内管体一端与热力膨胀阀相通,所述内管体的另外一端经过回气管与热泵型压缩机相连接,所述第一管路的其中一端与太阳能集热装置的出液口相通,所述第一管路的另外一端与太阳能集热装置的进液口相通;所述第二管路的其中一端与空气能换热装置的出液口相通,所述第二管路的另外一端与空气能换热装置的进液口相通。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太阳能集热装置和空气能换热装置分别为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供给第一热媒和第二热媒,因为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呈螺旋状缠绕在内管上,因此第一热媒和第二热媒能够对内管内的氟利昂换热管进行加热,同时,氟利昂换热管在热泵型压缩机、板式换热器和热力膨胀阀之间循环,并且,氟利昂换热管在板式换热器处会进行换热,从而达到输出热能的效果,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因为是采用螺旋缠绕在内管体的方式,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管壁直接与内管的管壁相接,能够大幅度降低实施难度,同时,能够进一步增加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与内管的接触面积,提高热转换效率。
[0009]可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包括若干根第一管体,各所述第一管体均呈螺旋状的缠绕在内管体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管路设置若干根第二管体,各所述第二管体均呈螺旋状的缠绕在内管体的外表面上;其中,各所述第一管体和各根第二管体互相间隔设置。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第一管路拆分成多根第一管体,并将第二管路拆分成多根第二管体,能够进一步增加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与内管体之间的接触面积,确保换热效率。
[0011]可选的,其特征在于:多通式连接头,所述多通式连接头设置有四件,各所述多通式连接头分别设置于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两端上;其中,各所述多通式连接头的其中一端分别与太阳能集热装置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以及空气能换热装置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相通;各所述多通式连接头的另外一端上设置有若干道插孔,各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端部分别插设于相应的各道插孔。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设置于多通式连接头上的插孔,使得多通式连接头其中一端能够起到连接由若干根第一管体组成的第一管路或由若干根第二管体组成的第二管路的效果。
[0013]可选的,所述多通式连接头包括:环套,所述环套呈圆环状,所述环套套设在体内管体的外壁上,所述环套的内部设置有环形腔室,各所述插孔均设置于环套其中一侧面上,且各所述插孔环绕着环套的轴线周向排布,所述环套的外壁上还设置有接孔;其中,所述环套通过接孔与太阳能集热装置或空气能换热装置相通。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呈圆环状的环套可以套设在内管上,利用设置于环套其中一侧面上的插孔,使得各根第一管体(或各根第二管体)的端部能够与环套内部的环形腔室相通,利用接孔使得环套内部的环形腔室可以通过其余软管与太阳能集热装置或空气能换热装置相通。
[0015]可选的,所述环套上还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环绕着环套的轴线周向排布设置有若干道,各所述穿孔贯穿设置环套上,各所述穿孔分别与各道接孔间隔设置。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穿孔使得各根第一管体和各根第二管体可以选择性
的穿设过环套,避免第一管路或第二管路与多通式连接头发生干涉。
[0017]可选的,还包括:外管体,所述外管体套设在换热管上,所述外管体包覆在各根第一管体和各根第一管体的外壁上。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外管体能够起到保护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效果,同时,当第一管路、第二管路或内管体中任一管路发生破裂时,外管能够起到防泄漏的效果。
[0019]可选的,还包括:供热水箱,所述供热水箱的上端与板式换热器的出水口相通,所述供热水箱的下端与板式换热器的进水口相通;其中,所述外管体其中一端与外界水源相通,所述外管体的另外一端与供热水箱的上端相通。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供热水箱与板式换热器之间的配合,能够达到利用水源热泵输出的热量的效果,通过将外管体的两端分别与供热水箱和外界水源连通,使得外界水源可以直接通过外管体对供热水箱进行补水。
[0021]可选的:所述外管体由橡胶条缠绕在换热管上形成,相邻设置的两圈橡胶条边缘重合的部位利用热熔的方式密封连接;其中,还包括整流塔,所述整流塔的进水口与外界水源相通,所述整流塔的出水口与外管体远离供热水箱的一端相通。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管体水压过大时,外界水源的供水能够暂时储存于整流塔内,从而使得整流塔能够起到整流、稳压的效果,避免外管体内水压过大,确保外管体的使用安全。
[0023]可选的:所述供热水箱的外壁上设置有连接接头,所述外管体其中一端套设在连接接头上,所述连接接头与整流塔的出水口相通;所述供热水箱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补水口,所述外管体的另外一端与补水孔相通;其中,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均延伸至供热水箱内部。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和空气能组合供热于水源热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加热第一热媒的太阳能集热装置(1)、用于加热第二热媒的空气能换热装置(2)以及输出热能的水源热泵(3);所述水源热泵(3)包括热泵型压缩机(31)、板式换热器(32)和热力膨胀阀(33),所述热泵型压缩机(31)上设置有换热管(34),所述换热管(34)呈螺旋状,所述换热管(34)具有内管体(341)、第一管路(342)和第二管路(343),内管体(341)位于一内管体(341)内,第一管路(342)和第二管路(343)均呈螺旋状的缠绕在内管体(341)表面上,所述热泵型压缩机(31)的高压管与板式换热器(32)的氟里昂管进口相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32)的氟里昂管出口与热力膨胀阀(33)相连接;其中,所述内管体(341)一端与热力膨胀阀(33)相通,所述内管体(341)的另外一端经过回气管与热泵型压缩机(31)相连接,所述第一管路(342)的其中一端与太阳能集热装置(1)的出液口相通,所述第一管路(342)的另外一端与太阳能集热装置(1)的进液口相通;所述第二管路(343)的其中一端与空气能换热装置(2)的出液口相通,所述第二管路(343)的另外一端与空气能换热装置(2)的进液口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和空气能组合供热于水源热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342)包括若干根第一管体(345),各所述第一管体(345)均呈螺旋状的缠绕在内管体(341)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管路(343)设置若干根第二管体(346),各所述第二管体(346)均呈螺旋状的缠绕在内管体(341)的外表面上;其中,各所述第一管体(345)和各根第二管体(346)互相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和空气能组合供热于水源热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多通式连接头(35),所述多通式连接头(35)设置有四件,各所述多通式连接头(35)分别设置于第一管路(342)和第二管路(343)的两端上;其中,各所述多通式连接头(35)的其中一端分别与太阳能集热装置(1)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以及空气能换热装置(2)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相通;各所述多通式连接头(35)的另外一端上设置有若干道插孔(353),各所述第一管体(345)和第二管体(346)的端部分别插设于相应的各道插孔(35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和空气能组合供热于水源热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尚凯诺机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