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工控协议的安全识别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7989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工控协议的安全识别方法及装置,属于工控协议领域,通过在每个执行单元与直孔单元之间均安装有核对单元,可以对主控单元上发出的指令进行识别,避免主控单元上的指令有误导致执行单元进行错误运行造成损失,通过将备用控制单元与核对单元进行电连接,使得核对单元在识别主控单元指令有误时,可以紧急调用备用控制单元上的指令继续控制执行单元工作,避免执行单元停机,并通过将降温单元安装在机体上,并根据机体内的实际稳定自动调控,提高机体内各单元运行效率的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能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能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工控协议的安全识别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工控协议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工控协议的安全识别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工控协议是指工业自动化控制中运用到的各个协议指令,通过对电子电气、机械以及协议指令的组合,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控制,被广泛运用于现今智能化机械制造中,以便于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生产精准性。
[0003]工控协议在使用时,通常需要考虑其安全性,避免工控协议被入侵时,执行单元将错误指令识别并执行,现有技术中的工控协议为避免设备被入侵造成损失,通常采用账户识别的方式来进行安全认证,该方式过于单一,当入侵者盗取账户权限后,则可以进行整条协议控制链的修改,使得遭受入侵后协议所控制生产线的损失过于严重。
[000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工控协议的安全识别方法及装置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工控协议的安全识别方法及装置,可以实现对每个执行单元所接受到的指令进行单独核对,并且在对指令核对有误时启用备用控制单元上的指令,同时触发报警单元,使得该安全识别方法更加精细化,有利于降低协议遭到入侵后的整体损失,通过将降温单元安装在机体上,并根据机体内的实际稳定自动调控,提高机体内各单元运行效率的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能耗。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工控协议的安全识别装置,包括:机体(1),机体(1)的内部安装有主控单元、备用控制单元、降温单元,机体(1)的外侧安装有多个与主控单元电连接的执行单元,每个执行单元与主控单元之间均电连接有核对单元,备用控制单元均通过导线与多个核对单元之间构成电连接,机体 (1)的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有报警单元,且报警单元与备用控制单元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每个执行单元的输入指令都要经过核对单元核对。
[0008]优选地,机体(1)的内部填充有适量的绝缘油,机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主散热管,
[0009]所述主散热管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分别固定连通在机体(1)的前后两侧外端壁上;
[0010]所述主散热管贴近其进水口的一端内部固定连接有抽泵一(201)。
[0011]优选地,机体(1)的底部依次固定连接有多个与机体(1)并排设置的副散热管(3),且副散热管(3)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分别固定连通在机体(1)的前后两侧外端壁上,副散热管(3)贴近其进水口的一端内部固定连接有抽泵二(301)。
[0012]所述副散热管(3)共设置有四个;
[0013]每个所述副散热管(3)靠近其出水口的内端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电磁阀门 (302),且每个电磁阀门(302)的外侧均安装有温控探头(303);
[0014]位于最左侧所述温控探头(303)的感应端插设在主散热管(2)靠近出水口的内壁上,
[0015]位于右侧的三个所述温控探头(303)的感应端依次插设在其左侧相邻设置的副散热管(3)靠近出水口的内壁上,
[0016]所述温控探头(303)与其相对应的电磁阀门(302)之间构成电连接,
[0017]所述副散热管(3)上设置的抽泵二(301)与其对应设置的温控探头(303) 之间构成电连接。
[0018]优选地,所述主散热管(2)和副散热管(3)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金属散热板(4),且金属散热板(4)的外表面上均匀固定有多个横向设置的金属薄片。
[0019]所述多个主散热管(2)和多个副散热管(3)的整体连接均设置为循环的“S”型结构,
[0020]所述单个主散热管(2)和单个副散热管(3)的外形设置为扁平形结构。
[0021]优选地,所述主散热管(2)、副散热管(3)与金属散热板(4)的外侧均固定套设有分隔框(401),且分隔框(40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402);
[0022]多个所述副散热管(3)相对应的散热风扇(402)分别通过导线与多个对应设置的温控探头(303)之间构成电连接。
[0023]优选地,所述散热风扇(402)依次间隔交错设置在多个分隔框(401)的前后两端,每个所述散热风扇(402)与其对应的分隔框(401)之间均固定安装有引导罩(403),且引导罩(403)远离分隔框(401)的一端呈向外敞开设置,
[0024]通过温控探头(303)控制散热风扇(402)通电启动,对分隔框(401)的内部进行气流吹动,加快金属散热板(4)上热量向外消散的概率。
[0025]优选地,所述主散热管(2)和副散热管(3)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均固定安装有单向阀,用于保障主散热管(2)和副散热管(3)内绝缘油流向一致。
[0026]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工控协议的安全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步骤1,主控单元内设置有协议指令,其向执行单元输入指令时经过核对单元核对;
[0028]步骤2,当核对单元核对步骤1输出的指令无误,则指令继续输入至执行单元内进行工作;
[0029]步骤3,当核对单元核对步骤1输出的指令有误,则核对单元对主控单元内输出的指令进行拦截,并接收备用控制单元内输入的指令,执行步骤4;
[0030]步骤4,备用控制单元内设置有备用协议指令,当备用控制单元内的指令被输出成功,则报警单元被激发启动,提醒出现异常状况;
[0031]步骤5,当多个核对单元均接收到主控单元上的异常指令时,则备用控制单元直接判定为最高级别异常,并进行紧急断电。
[003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33](1)本方案通过在每个执行单元与直孔单元之间均安装有核对单元,可以对主控单元上发出的指令进行识别,避免主控单元上的指令有误导致执行单元进行错误运行造成
损失,通过将备用控制单元与核对单元进行电连接,使得核对单元在识别主控单元指令有误时,可以紧急调用备用控制单元上的指令继续控制执行单元工作,避免执行单元停机。
[0034](2)通过在备用控制单元上电连接有报警单元,在备用控制单元启动时可以触发报警,以便于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处理异常,通过断电的方式,控制整个工控协议进行紧急停止处理,可以有效的降低该协议适用设备在生产时造成的损失。
[0035](3)通过将主散热管连通在机体的底部,并在主散热管的内部安装有用于抽动绝缘油流动的抽泵一,可以促使绝缘油在机体和主散热管内部循环流动,以便于将机体内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快速向外散出,有利于提升机体内各单元工作的稳定性,通过增添多个副散热管进行绝缘油的流动,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机体内热量向外散出的效率,从而提升机体内降温效果。
[0036](4)通过将多个温控探头的感应端依次插设在位于其左侧相邻一组主散热管以及副散热管的内部,可以检测主散热管以及副散热管内绝缘油经过降温后的温度,从而灵活控制多个副散热管逐层导通,以便于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工控协议的安全识别装置,包括:机体(1),机体(1)的内部安装有主控单元、备用控制单元、降温单元,机体(1)的外侧安装有多个与主控单元电连接的执行单元,每个执行单元与主控单元之间均电连接有核对单元,备用控制单元均通过导线与多个核对单元之间构成电连接,机体(1)的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有报警单元,且报警单元与备用控制单元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每个执行单元的输入指令都要经过核对单元核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工控协议的安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机体(1)的内部填充有适量的绝缘油,机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主散热管,所述主散热管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分别固定连通在机体(1)的前后两侧外端壁上;所述主散热管贴近其进水口的一端内部固定连接有抽泵一(2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工控协议的安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底部依次固定连接有多个与机体(1)并排设置的副散热管(3),且副散热管(3)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分别固定连通在机体(1)的前后两侧外端壁上,副散热管(3)贴近其进水口的一端内部固定连接有抽泵二(30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工控协议的安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散热管(3)共设置有四个;每个所述副散热管(3)靠近其出水口的内端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电磁阀门(302),且每个电磁阀门(302)的外侧均安装有温控探头(303);位于最左侧所述温控探头(303)的感应端插设在主散热管(2)靠近出水口的内壁上,位于右侧的三个所述温控探头(303)的感应端依次插设在其左侧相邻设置的副散热管(3)靠近出水口的内壁上,所述温控探头(303)与其相对应的电磁阀门(302)之间构成电连接,所述副散热管(3)上设置的抽泵二(301)与其对应设置的温控探头(303)之间构成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工控协议的安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散热管(2)和副散热管(3)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金属散热板(4),且金属散热板(4)的外表面上均匀固定有多个横向设置的金属薄片。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岑李暖暖杨文郭志民吕卓张伟剑狄立刘欣刘潮陈旭张铮蔡军飞李鸣岩常昊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