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768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扶手,具备:第一扶手构件,其具有于外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插入孔的外筒部;第二扶手构件,其具有于外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开口孔且插入至外筒部的内筒部;圆筒状的螺丝座,其沿周向可旋动地设于第二扶手构件的内筒部的内部,于外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螺丝孔;及至少一个连结螺栓,其贯通插入孔及开口孔,紧固于螺丝孔,连结第一扶手构件与第二扶手构件。连结第一扶手构件与第二扶手构件。连结第一扶手构件与第二扶手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扶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扶手。

技术介绍

[0002]于扶手相对较长的情形或具有弯曲部的情形时,藉由将扶手分为多个扶手构件,并将该其连结从而形成扶手。扶手构件彼此的连结通常是将一方扶手构件插入至另一方扶手构件,于此状态下将扶手构件彼此固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此方法,可于扶手构件的边界部分不产生较大阶差而连结两扶手构件。
[0003]又,扶手构件彼此的固定是使用螺栓进行。具体而言,若在外侧的扶手构件形成插入孔,并且在内侧的扶手构件形成螺丝孔,将螺栓从插入孔插入而紧固于螺丝孔,则可将扶手构件彼此固定。
[0004]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

846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于上述扶手中,将一方扶手构件插入至另一方扶手构件而暂时设置两扶手构件时,若该些扶手构件的一方或双方偏离预定的绕轴角度,则有插入孔与螺丝孔的周向位置变得不一致,无法连结两扶手构件的担忧。此点不仅于新设置扶手的情形时如此,于更换扶手构件的情形时亦相同。
[0006]本专利技术鉴于以上事情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扶手,即使所连结的扶手构件的一方或双方偏离预定的绕轴角度地设置,也可连结两扶手构件。
[0007]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形态的扶手,具备:第一扶手构件,其具有于外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插入孔的外筒部;第二扶手构件,其具有于外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开口孔且插入至上述外筒部的内筒部;圆筒状的螺丝座,其沿周向能旋动地设于上述第二扶手构件的内筒部的内部,于外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螺丝孔;及至少一个连结螺栓,其贯通上述插入孔及上述开口孔,紧固于上述螺丝孔,连结上述第一扶手构件与上述第二扶手构件。
[0008]根据此构成,藉由在内筒部的内部旋动螺丝座,能够调整螺丝孔的周向位置。故而,即使所连结的扶手构件的一方或双方偏离预定的绕轴角度地设置,也能够使插入孔与螺丝孔的位置一致,结果能够链接两扶手构件。
[0009]专利技术效果: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提供一种扶手,即使所连结的扶手构件的一方或双方偏离预定的绕轴角度地设置,也可连结两扶手构件。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第一实施形态的扶手的分解图;图2是图1所示的扶手的分解剖视图;图3是第二实施形态的扶手的分解图;图4是图3所示的扶手的分解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第一实施形态)首先,对第一实施形态的扶手100进行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形态的扶手100的分解图。又,图2是图1所示的扶手100的分解剖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扶手100具备第一扶手构件10、第二扶手构件20、螺丝座30及连结螺栓40。以下,对该些构成要素依序进行说明。
[0012]<第一扶手构件>第一扶手构件10是连结于第二扶手构件20的构件,且是使用者直接用手触摸的部分。本实施形态的第一扶手构件10具有主体部11及外筒部12。
[0013]主体部11具有管状的形状,占第一扶手构件10的大部分。主体部11的外径与下述外筒部12的外径相同。另一方面,主体部11的内径小于外筒部12的内径。因此,于第一扶手构件10的内部,于内径发生变化的轴向位置形成有阶差部13。
[0014]外筒部12位于第一扶手构件10的轴向端部。外筒部12具有筒状的形状,供下述第二扶手构件20的内筒部22插入。外筒部12于外周面形成有多个插入孔14。于本实施形态中,两个插入孔14形成于外筒部12。该些插入孔14相隔180度形成于外筒部12的周向。再者,插入孔14的数量并无特别限定,可为一个,亦可为三个以上。插入孔14的外侧部分是所谓的埋头孔,可容纳连结螺栓40的头部。
[0015]<第二扶手构件>第二扶手构件20为连结于第一扶手构件10的构件,且是使用者直接用手触摸的部分。本实施形态的第二扶手构件20具有主体部21及内筒部22。
[0016]主体部21具有管状的形状,占第二扶手构件20的大部分。主体部21的外径与第一扶手构件10的外径相同,但大于内筒部22的外径。因此,于第二扶手构件20的外部,于外径发生变化的轴向位置形成有外阶差部23。另一方面,主体部21的内径小于内筒部22的内径。因此,于第二扶手构件20的内部,于内径发生变化的轴向位置形成有内阶差部24。
[0017]内筒部22位于第二扶手构件20的轴向端部。内筒部22插入至第一扶手构件10的外筒部12。内筒部22具有筒状的形状,于外周面形成有多个开口孔25。于本实施形态中,与插入孔14相同的两个开口孔25形成于内筒部22。该些开口孔25相隔180度形成于内筒部22的周向。
[0018]本实施形态的开口孔25的直径大于第一扶手构件10的插入孔14的直径,且大于后述的螺丝座30的螺丝孔31的直径。例如,开口孔25的直径为螺丝孔31的直径的1.5倍以上2倍以下。再者,于本实施形态中,开口孔25的剖面形成为圆形,但开口孔25也可为沿内筒部22的周向延伸的长孔。又,开口孔25还可沿周向延伸至上述两个开口孔25相连的程度。
[0019]于内筒部22的外周面形成有一个挡止孔26。本实施形态的挡止孔26于内筒部22的周向位于两个开口孔25中间。于该挡止孔26插入有制动件27。本实施形态的制动件27即所
谓的开口销。制动件27的外侧端部位于内筒部22的外周面上,内侧端部位于较内筒部22的内周面更靠径向内侧。又,于内筒部22的内周面中较开口孔25靠近轴向外侧处,遍及内筒部22的内周面全周形成有卡环槽28。
[0020]<螺丝座>螺丝座30是位于第二扶手构件20的内筒部22内部的构件。螺丝座30具有圆筒状形状,可于内筒部22的内部沿周向旋动。于螺丝座30形成有与插入孔14相同数量的螺丝孔31。于本实施形态中,与插入孔14相同的两个螺丝孔31形成于螺丝座30。该些螺丝孔31相隔180度形成于螺丝座30的周向。
[0021]于螺丝座30的外周面形成有一个卡止孔32。本实施形态的卡止孔32于螺丝座30的周向位于两个螺丝孔31中间。如上所述,于第二扶手构件20的挡止孔26插入有制动件27,但制动件27贯通挡止孔26,制动件27的内侧端部位于卡止孔32内。藉此,若螺丝座30旋动一定角度以上,则制动件27卡止于卡止孔32,此后的旋动受到限制。也就是螺丝座30的旋动被限制于既定范围内。
[0022]于螺丝座30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狭缝33。狭缝33形成于螺丝座30的周向的两个螺丝孔31中间且与卡止孔32对向的位置。本实施形态的狭缝33从螺丝座30的轴向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但也可仅形成于螺丝座30的轴向的一部分。又,螺丝座30上还可形成槽而代替狭缝33。
[0023]<连结螺栓>连结螺栓40是用以连结第一扶手构件10与第二扶手构件20的螺栓。扶手100具备与插入孔14相同数量的连结螺栓40。连结螺栓40从第一扶手构件10的外侧插入至插入孔14,贯通第二扶手构件20的开口孔25,并紧固于螺丝座30的螺丝孔31。连结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扶手,具备:第一扶手构件,其具有于外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插入孔的外筒部;第二扶手构件,其具有于外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开口孔且插入至上述外筒部的内筒部;圆筒状的螺丝座,其沿周向能旋动地设于上述第二扶手构件的内筒部的内部,于外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螺丝孔;及至少一个连结螺栓,其贯通上述插入孔及上述开口孔,紧固于上述螺丝孔,连结上述第一扶手构件与上述第二扶手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连结螺栓,于上述第一扶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濑允纪川岛贵宏
申请(专利权)人:川崎车辆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