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用针及医疗用针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766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医疗用针(10)的针毂(14)具有贯穿地形成有供针体(12)的基端侧插入的针插入孔(17)的针保持构件(18)和设置于针保持构件(18)的基端部的中空状的操作构件(20),针体(12)的基端侧接合于形成针插入孔(17)的壁面,在操作构件(20)的前端面上形成有供针保持构件(18)的基端部嵌合的前端侧凹部(48)。医疗用针(10)的制造方法具有第一注射成型工序、第二注射成型工序、接合工序、嵌合工序。嵌合工序。嵌合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医疗用针及医疗用针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针及医疗用针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例如,日本特开2017-169896号公报中公开了具备针体和设置于针体的基端侧的树脂制的针毂的医疗用针。针毂中形成有供针体的基端侧插入的针插入孔。针体的基端侧接合于形成针插入孔的壁面。针毂为通过注射成型形成的单一构件(一体化成型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另外,使用者在用手指握持针毂的外周面的状态下进行针体的穿刺及拔针的操作。因此,必须将针毂的外径设为使用者易于用手指握持的尺寸。另一方面,必须将针插入孔的内径(孔径)设为与细径的针体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尺寸。
[0004]然而,在针毂为单一构件的情况下,注射成型时,形成针插入孔的壁面的冷却速度比针毂的外周面的冷却速度慢,因此,形成针插入孔的壁面上易产生收缩痕。存在如下问题:若为了抑制这种收缩痕的产生而谋求缩小针毂的外径以减小壁厚,则针毂的操作性降低。
[0005]本专利技术是考虑了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确保针毂的操作性的同时利用简易的结构来减少形成针插入孔的壁面的收缩痕的产生的医疗用针及医疗用针的制造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为医疗用针,其具备针体和设置于所述针体的基端侧的树脂制的针毂,其中,所述针毂具有针保持构件和中空状的操作构件,所述针保持构件贯穿地形成有供所述针体的基端侧插入的针插入孔,所述操作构件设置于所述针保持构件的基端部,所述针体的基端侧接合于形成所述针插入孔的壁面,在所述操作构件的前端面上形成有供所述针保持构件的基端部嵌合的前端侧凹部。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案为医疗用针的制造方法,其为具备针体和设置于所述针体的基端侧的树脂制的针毂的医疗用针的制造方法,所述针毂具有针保持构件和中空状的操作构件,所述针保持构件贯穿地形成有供所述针体的基端侧插入的针插入孔,所述操作构件设置于所述针保持构件的基端部,所述医疗用针的制造方法具有:将所述针保持构件注射成型的第一注射成型工序;将所述操作构件注射成型的第二注射成型工序;接合工序,将所述针体的基端侧接合于在所述第一注射成型工序中成型的所述针保持构件的形成所述针插入孔的壁面;嵌合工序,将在所述第一注射成型工序中成型的所述针保持构件的基端部嵌合于在所述第二注射成型工序中成型的所述操作构件的形成于前端面的前端侧凹部。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在分别将针保持构件及操作构件注射成型后,通过使针保持构件的基端部嵌合于操作构件的前端侧凹部从而形成针毂。此时,能够在将操作构件的外径和针保持构件的内径(针插入孔的孔径)维持在规定尺寸的状态下减小针保持构件的壁厚。由此,将针保持构件注射成型时,能够缩小针保持构件的外周面与形成针插入孔的壁面的
冷却速度差。因此,能够在确保针毂的操作性的同时利用简易的结构来减少形成针插入孔的壁面的收缩痕的产生。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医疗用针的纵剖视图。
[0010]图2为图1的医疗用针的分解立体图。
[0011]图3为沿图1的III-III线的横剖视图。
[0012]图4为对图1的医疗用针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0013]图5为第一注射成型工序的剖面说明图。
[0014]图6为第二注射成型工序的剖面说明图。
[0015]图7为嵌合工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边参照附图边举出适宜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医疗用针及医疗用针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0017]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医疗用针10构成为用于从生物体内(静脉)采集血液的采血针。其中,医疗用针10并不限定于采血针,例如也可以为用于将输液注入体内的留置针。
[0018]在与医疗用针10有关的以下说明中,将图1的左侧称为“前端”,将右侧称为“基端”。如图1及图2所示,医疗用针10具备前端具有锐利的针尖11的管状的针体12、设置于针体12的基端侧的树脂制的针毂14、覆盖针体12的保护套16。
[0019]作为针体12的构成材料,例如,可举出不锈钢、铝或铝合金、钛或钛合金这样的金属材料。针体12为具有可成为血液等体液或输液等的流路的内腔12a(参考图1)的圆管状的构件。针体12的前端部形成有作为液体的出入口而发挥功能的开口12b。
[0020]针毂14具有形成有供针体12的基端侧插入的针插入孔17的针保持构件18、和设置于针保持构件18的基端部的中空状的操作构件20。
[0021]针保持构件18为利用树脂材料一体式注射成型而成的单一构件(一体成型品)。优选利用注射成型性良好(注射成型时的流动性良好)且与针体12的接合性(粘接性)良好的树脂材料构成针保持构件18。具体而言,针保持构件18的构成材料优选为聚碳酸酯(PC)或聚丙烯(PP)。
[0022]操作构件20为利用树脂材料一体式注射成型而成的单一构件(一体成型品)。优选利用使用者的手指不易打滑的树脂材料构成操作构件20。另外,优选利用与同基端部连接的管100(参考图1)的构成材料相同的树脂材料构成操作构件20。具体而言,操作构件20的构成材料优选为聚氯乙烯(PVC)。
[0023]即,针保持构件18与操作构件20由相互不同的材料构成。换言之,针保持构件18与操作构件20的物性(例如,硬度)相互不同。操作构件20是利用比针保持构件18更柔软的材料而构成的。操作构件20的构成材料的热收缩率大于针保持构件18的构成材料的热收缩率。对于粘接剂带来的与针体12的粘接性而言,针保持构件18的构成材料优于操作构件20的构成材料。操作构件20的构成材料的抓握性(使用者的手指的握持性)优于针保持构件18
的构成材料。
[0024]针保持构件18及操作构件20各自的构成材料也可以利用相互相同的树脂材料而构成。另外,针保持构件18及操作构件20各自的构成材料并不受上述限定,例如,可以为聚乙烯、聚烯烃、聚氨酯、聚酰胺、聚酯、聚丁二烯、聚缩醛等。
[0025]针保持构件18形成为圆筒状。针保持构件18包含插入至保护套16的内腔16a的安装部22、设置于安装部22的基端部的中间部24、从中间部24向基端方向突出的基端凸部26。安装部22形成针保持构件18的前端部。中间部24比安装部22更朝径向外侧突出。即,中间部24中形成有朝向前端方向的前端侧层差面28。在将保护套16安装于针保持构件18的安装部22的状态下,使前端侧层差面28与保护套16的基端面接触或靠近(参考图1)。
[0026]基端凸部26的外径小于中间部24的外径。即,中间部24中形成有朝向基端方向的基端侧层差面30。基端侧层差面30与操作构件20的前端面抵接。基端凸部26从中间部24突出的长度与针保持构件18的轴线方向上的安装部22的长度大致相同。
[0027]图1中,针插入孔17在针保持构件18的整个长度上延伸。针插入孔17包含在针保持构件18的前端面开口的针导入孔32、从针导入孔3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医疗用针,其具备针体和设置于所述针体的基端侧的树脂制的针毂,其中,所述针毂具有针保持构件和中空状的操作构件,所述针保持构件贯穿地形成有供所述针体的基端侧插入的针插入孔,所述操作构件设置于所述针保持构件的基端部,所述针体的基端侧接合于形成所述针插入孔的壁面,在所述操作构件的前端面上形成有供所述针保持构件的基端部嵌合的前端侧凹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针,其中,所述针体与形成所述针插入孔的壁面中的位于所述前端侧凹部内侧的部位接合。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用针,其中,所述针保持构件的构成材料与所述操作构件的构成材料相互不同。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用针,其中,所述操作构件的构成材料的热收缩率大于所述针保持构件的构成材料的热收缩率。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医疗用针,其中,所述针体通过粘接剂而粘接于形成所述针插入孔的壁面,对于所述粘接剂带来的与所述针体的粘接性而言,所述针保持构件的构成材料优于所述操作构件的构成材料。6.如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针,其中,所述操作构件的构成材料的抓握性优于所述针保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秋山真洋
申请(专利权)人:泰尔茂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