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整形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7535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整形工装。包括左压紧螺母(1)、左平板(2)、左压板(3)、中心限位柱(4)、右压板(5)、右平板(6)、拉杆(7)、右压紧螺母(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构造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整形工装,对电机定子绕组端部均匀挤压和初次浸漆定形,实现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整形,使定子绕组端部致密光滑、高低整齐,避免产品制造缺陷。避免产品制造缺陷。避免产品制造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整形工装


[0001]本技术属于电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制造工装,尤其涉及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整形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电机定子绕组一般由漆包线和绝缘件材料构成,由于绕线疏密不匀,以及漆包线存在弹性,导致定子绕组端部参差不齐、高低不平,如图1所示,对于定子绕组在电机壳体内安装空间苛刻的电机,这种缺陷(定子绕组端部参差不齐、高低不平)难以保证电气安全距离,影响电机使用寿命,甚至会导致定子绕组与电机壳体内壁发生电气短路现象,危及电机运行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构造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整形工装,通过所述工装对电机定子绕组端部均匀挤压和初次浸漆定形,实现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整形,使定子绕组端部致密光滑、高低整齐(如图2所示),避免产品制造缺陷。
[0004]本技术技术方案: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整形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压紧螺母1、左平板2、左压板3、中心限位柱4、右压板5、右平板6、拉杆7、右压紧螺母8;拉杆7依次穿过左平板2、左压板3、中心限位柱4、右压板5、右平板6的中心通孔,两端通过压紧螺母1和右压紧螺母8锁紧固定。
[0005]所述的左压板3、中心限位柱4、右压板5采用具有一定弹性和强度的非金属材料。
[0006]所述的左平板2、右平板6采用金属材料。
[0007]所述的左压板3、右压板5的通孔为中心台阶通孔。
[0008]所述的中心限位柱4的中段外径与定子铁芯内径间隙配合,两端的外径分别于与所述的左压板3、右压板5配合孔的内径间隙配合。
[0009]所述的右压板5、右平板6带有局部贯通缺口,传感器引线和绕组引线从所述的缺口处引出。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构造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整形工装,对电机定子绕组端部均匀挤压和初次浸漆定形,实现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整形,使定子绕组端部致密光滑、高低整齐,避免产品制造缺陷。所构造的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整形工装由8个零件组成,其中,中心限位柱具有中心通孔,并且中心限位柱的中段外径与定子铁芯内径保持尽量小的间隙,中心限位柱的两端的外径分别于与左压板、右压板配合孔的内径保持尽量小的间隙,确保定子绕组端部同轴度。
附图说明
[0011]图1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整形前三视图;a为剖视图、b为A

A方向示意图、 c为B

B方向示意图
[0012]图2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整形后三视图;a为剖视图、b为C

C方向示意图、 c为D

D方向示意图
[0013]图3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整形工装组合剖视图
[0014]图4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整形工装分解示意图
[0015]图5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整形工装与定子绕组装配体剖视图
[0016]图6左平板主视图及侧视剖视图
[0017]图7左压板主视图及侧视剖视图
[0018]图8中心限位柱侧视图及主视剖视图
[0019]图9右压板侧视剖视图及主视图
[0020]图10右平板侧视剖视图及主视图
[0021]图11拉杆主视图及侧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3]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整形工装,包括左压紧螺母1、左平板2、左压板3、中心限位柱4、右压板5、右平板6、拉杆7、右压紧螺母8,如图3

图5所示。
[0024]所述的左压板3、中心限位柱4、右压板5都具有中心通孔,所述的左压板3、中心限位柱4、右压板5由具有一定弹性和强度的非金属材料(比如环氧层压玻璃布板)制成,目的是避免绕组端部挤压损伤。
[0025]所述的左平板2、右平板6都具有中心通孔,所述的左平板2、右平板6由金属材料(比如铝板或钢板)制成,目的是确保左压板3、右压板5受力均匀,避免变形。
[0026]所述的左压板3、右压板5都具有中心台阶通孔,用于装配配合。
[0027]所述的中心限位柱4具有贯通的中心通孔,所述的中心限位柱4的中段外径与定子铁芯内径保持尽量小的间隙,所述的中心限位柱4的两端的外径分别与所述的左压板3、右压板5配合孔的内径保持尽量小的间隙,目的是为了保证定子绕组端部同轴度。
[0028]所述的拉杆7两端具有外螺纹,在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整形的过程中,通过逐渐拧紧所述的左压紧螺母1、右压紧螺母8,对电机定子绕组端部均匀挤压,达到整形的目的。
[0029]所述的右压板5、右平板6带有局部贯通缺口,在整形过程中,要确保所述的右压板5、右平板6缺口重合,传感器引线和绕组引线从所述的缺口处引出。
[0030]如图5所示,首先将所述的中心限位柱4(图8)插入定子铁芯内孔,然后将所述的拉杆7(图11)插入所述的中心限位柱4的内孔,把所述的拉杆7的左端依次插入所述的左压板3(图7)、左平板2(图6)的内孔,把所述的拉杆 7的右端依次插入所述的右压板5(图9)、右平板6(图10)的内孔,并使所述的右压板5和右平板6的缺口重合,同时将传感器引线和绕组引线从所述的右压板5和右平板6缺口处引出来,最后在所述的拉杆7两端分别拧上螺母1 和螺母8,随着所述的螺母1和螺母8不断拧紧,绕组端部受到均匀挤压,当所述的左压板3、右压板5与所述的中心限位柱4左右端面接触时,所述的螺母1和螺母8拧紧过程结束,此时,所述的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整形工装与定子绕组形成一个装配体;将所述的装配体进行真空浸漆,真空浸漆结束后对所述的装配体进行烘干,在漆膜半干燥状态且绕组定形后,松开所述的螺母1和螺母8,取下所述的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整形工装,至此完成定子绕组整形和初次
浸漆定形。后续按常规方法对定子绕组继续烘干和二次真空浸漆、二次烘干。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整形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压紧螺母(1)、左平板(2)、左压板(3)、中心限位柱(4)、右压板(5)、右平板(6)、拉杆(7)、右压紧螺母(8);拉杆(7)依次穿过左平板(2)、左压板(3)、中心限位柱(4)、右压板(5)、右平板(6)的中心通孔,两端通过压紧螺母(1)和右压紧螺母(8)锁紧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整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压板(3)、中心限位柱(4)、右压板(5)采用具有弹性和强度的非金属材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整形工装,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加民朱汉粉吕亚洲何民潘振宇刘丛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