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与金属接头连接的杆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6866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与金属接头连接的杆件结构,所述杆件结构包括金属接头、复合材料杆、高强螺栓和缘条固定件,所述金属接头设置在复合材料杆两端并通过高强螺栓与复合材料杆连接,所述缘条固定件设置在复合材料杆周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复合材料飞机常用的长桁制备工艺配合双剪螺栓连接接头,基于拉压受力和复材各向异性特征设计结构,杆件制造简单,铺层设计性强,连接强度可靠,安全性高且维修维护容易。修维护容易。修维护容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材料与金属接头连接的杆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飞机结构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材料与金属接头连接的杆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飞行器机体构件的设计要求在所允许的有限重量下实现结构轻量化。随着先进复合材料技术成熟度提高,大大推动了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广泛应用。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应用遵循由小到大、从次承力结构到主承力结构的规律。虽然当代民用飞机构型没有重大变化,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比刚度、比强度在现代航空飞行器主、次承力结构中获得大量原位替换金属的应用。飞机发动机吊挂为飞机主承力部件,其中对于超静定吊挂与机翼连接的核心部件之一下连杆,主要用于传递发动机推力,只承受拉/压载荷。相比传统全金属中空吊挂连杆结构(B737、B777、C919飞机采用),复合材料通过合理设计,新型复合材料与金属接头连接的杆件结构可实现明显减重效果,获得良好的使用效果,如B787飞机吊挂下连杆采用复材杆与钛合金接头连接。
[0003]针对已有复合材料连接杆件,其设计难点在于如何保证复合材料与金属接头连接结构安全可靠、易维护低成本。很多设计人员对连接形式、接头设计、复合材料杆件和铺层优化开展大量研究。例如连接形式采用胶接、螺纹连接、缝合和螺栓连接等;接头设计采用混杂接头,纺锤接头等;复合材料杆件主要采用中空圆柱铺层或缠绕复合材料杆。如图6所示。现有技术方案中,与本申请提案最为接近的技术方案有6种,分别如7~12所示。
[0004]图7来自专利“Composite base structure and end fittingjoint and method”,申请号4,469,730。该方案将复材杆与金属接头之间的拉伸载荷转化为hoop载荷,也即90
°
的碳纤维tension载荷,压缩载荷通过复材与金属的接触面传递。该方案只将原金属杆件原位局部替换为复合材料,通过胶接和斜面接触传递载荷,且容易因热和湿坏境导致粘接面老化失效。
[0005]图8来自专利“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haft ofa gas

turbine engine,in particular a radial shaft or a shaft arranged at an angle to the machine axis”,申请号US2014130964。该方案提出了一种复合材料涡轮轴与金属接头的连接方案。该方案设计了花键形式的内、外金属接头,将复材预浸料铺贴到内金属接头上,而后连接外金属接头将复材压实到花键中,从而传递扭矩。方案为传扭轴设计,传递拉压载荷能力不足。
[0006]图9来自专利“复合材料细长杆增强复合材料管道接头剪切强度的结构及方法”,申请号CN101509582B。该方案与图8方案类似,提出了一种复合材料中空杆与金属接头的连接方案,为了增加结构载荷传递效率和剪切强度,采用锯齿状螺纹增加接触面积。
[0007]图10来自专利“一种复合材料中空杆与金属接头的连接结构”,申请号CN2017211110.1。该方案提出了一种复合材料中空杆与金属接头的连接方案,采用纺锤型接头通过螺纹连接。金属接头分为主副接头。但该结构通过斜面接触传递拉压载荷,且金属
接头结构相较于全金属结构减重效果不显著。
[0008]图11来自专利“具有复合材料

金属接头的复合材料结构以及制造其的方法”,申请号CN103068565B。该方案提出了一种复合材料层板与金属接头的连接方案,采用叠层式方案连接。金属片与复合材料边缘交叉固化后连接。该方案虽增加了胶粘面积,但传递较大的拉压载荷效率不高。
[0009]图12来自专利“一种复合材料与金属结合的连杆结构”,申请号201811332440.1。该方案提出一种复合材料与金属结合的连杆结构,复合材料筒身为内外双筒结构;两个金属接头的金属连接结构的末端分别与复合材料筒身内筒的两个端部连接;沿着连杆的轴向方向,利用复合材料将两个金属接头的金属连接结构和复合材料筒身的内筒的缠绕在一起,并在内筒和金属连接结构的外表面形成复合材料筒身的外筒。
[0010]根据专利数据库检索的结果来看,吊挂下连杆以复材圆管原位替换金属圆管为主;复材圆管以缠绕工艺居多;因圆管采用螺栓连接圆周较困难,连接形式以胶接或斜面连接为主。但以上方案结构或接头重量大、或纤维承载效率低、或连接复杂维修维护成本高。
[0011]比如专利1“Composite base structure and end fitting joint and method”和专利2“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haft of a gas

turbine engine,in particular a radial shaft or a shaft arranged at an angle to the machine axis”是一种典型的复合材料圆管原位替换金属管件并通过胶接连接的一种结构。专利3“复合材料细长杆增强复合材料管道接头剪切强度的结构及方法”及专利“一种复合材料中空杆与金属接头的连接结构”均涉及复合材料管件通过螺纹或斜面连接,没有涉及螺栓连接形式。专利5“具有复合材料

金属接头的复合材料结构以及制造其的方法”和专利“一种复合材料与金属结合的连杆结构”提出了一种增加胶接面积以提高连接强度的方案。以上技术方案虽然都于飞机杆件连接结构相关,但是结构上均较复杂,且复合材料与金属接头连接结构安全可进一步提高,维护成本也较高。
[0012]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复合材料与金属接头连接的杆件结构来应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以解决或减轻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与金属接头连接的杆件结构,以复合材料飞机常用的长桁制备工艺配合双剪螺栓连接接头,基于拉压受力和复材各向异性特征设计结构,杆件制造简单,铺层设计性强,连接强度可靠,安全性高且维修维护容易。
[0014]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材料与金属接头连接的杆件结构,所述杆件结构包括金属接头、复合材料杆、高强螺栓和缘条固定件,所述金属接头设置在复合材料杆两端并通过高强螺栓与复合材料杆连接,所述缘条固定件设置在复合材料杆周侧,所述金属接头通过铸造成型。
[0015]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复合材料杆包括捻子条和四个L形剖面复合材料,所述四个L形剖面复合材料为四个具有相同铺层的单向带,所述捻子条为具有四个相同铺面的中心填充单向带,所述四个L形剖面复合材料整体呈十字状铺设在捻子条的四个相同铺面上。
[0016]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缘条固
定件为复合材料缘条加强件或复合材料缘条加强组合件。
[0017]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与金属接头连接的杆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结构包括金属接头、复合材料杆、高强螺栓和缘条固定件,所述金属接头设置在复合材料杆两端并通过高强螺栓与复合材料杆连接,所述缘条固定件设置在复合材料杆周侧,所述金属接头通过铸造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杆包括捻子条和四个L形剖面复合材料,所述四个L形剖面复合材料为四个具有相同铺层的单向带,所述捻子条为具有四个相同铺面的中心填充单向带,所述四个L形剖面复合材料整体呈十字状铺设在捻子条的四个相同铺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杆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缘条固定件为复合材料缘条加强件或复合材料缘条加强组合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杆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缘条加强件为圆形金属件,内部为与复合材料杆形状配合的十字形中空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杆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缘条加强组合件包括固定泡沫、复合材料角片和复合材料圆管,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发张广鑫秦晓陈李星温顺达胡震东万玉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