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充电插头铜脚自动压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6659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车载充电插头铜脚自动压接装置,铜脚经铜脚导轨输送,推料气缸将铜脚推送,固定爪将电线固定在固定件上,推杆气缸带动第一、二连杆向穿线模运动,将电线的零线、火线、地线插入穿线模上的零线孔、火线孔和地线孔,插入铜脚内;电机驱动上铆压刀片、铆压镶块向下运动铆压零线、火线铜脚,铆压镶块的挤压斜面挤压推动斜面,推动左、右铆压滑块向中间运动铆压地线铜脚,实现一次铆压;铆压后,上铆压刀片、铆压镶块向上运动,左铆压滑块、右铆压滑块运动,使铆压后的铜脚脱离;穿线模运动使零线孔、火线孔和地线孔分开,将电线取出;推杆气缸带动第一、二连杆做远离穿线模运动,实现铆压后电线的输送。实现铆压后电线的输送。实现铆压后电线的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充电插头铜脚自动压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载充电插头铜脚自动压接装置,用于对车载充电插头铜脚进行压接。

技术介绍

[0002]在车载充电电源线的生产过程中,针对插头铜脚铆压的一般方法是:将穿好铜丝的车载充电插头铜脚放入车载充电插头铜脚刀模的下刀模定位槽内,然后通过车载充电插头铜脚机电机通过连杆带动刀模进行铆压,铆压好后从车载充电插头刀模定位槽里取出铜脚,由于车载充电插头铜脚PE线和车载充电插头铜脚L/N线铆压方向不一样,因此需要进行两次不同方向的铆压才能完成一个车载充电插头铜脚铆压加工,这样就需要使用两台车载充电插头铜脚机,需要两个工位及两位员工,而且需要人工把车载充电插头铜脚放入刀模定位槽,铆压好后人工再从车载充电插头铜脚刀模定位槽取出,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载充电插头铜脚自动压接装置,实现车载充电插头铜脚自动压接。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车载充电插头铜脚自动压接装置,包括上铆压刀片和下铆压刀片,所述下铆压刀片具有左铆压柱和右铆压柱,所述左铆压柱、右铆压柱分别用于放置零线铜脚、火线铜脚,所述左铆压柱和右铆压柱之间具有置物间隙,所述置物间隙内用于放置地线铜脚;在置物间隙左侧,所述下铆压刀片上具有左铆压滑槽,在置物间隙右侧,所述下铆压刀片上具有右铆压滑槽,所述左铆压滑槽内设置有左铆压滑块,所述右铆压滑槽内设置有右铆压滑块,所述地线铜脚位于左铆压滑块和右铆压滑块之间;所述左铆压滑块、右铆压滑块的外侧均具有推动斜面;所述上铆压刀片两边设置有铆压镶块,所述铆压镶块具有与推动斜面对应的挤压斜面,驱动装置驱动上铆压刀片、铆压镶块向下运动时,上铆压刀片与下铆压刀片铆压零线铜脚、火线铜脚,铆压镶块的挤压斜面挤压推动斜面,推动左铆压滑块和右铆压滑块向中间运动铆压地线铜脚。
[0005]为了实现左铆压滑块、右铆压滑块铆压后复位,所述左铆压滑块具有左连接孔,所述左连接孔连接有左铆压刀滑块,所述左铆压刀滑块连接有左滑块气缸,所述右铆压滑块具有右连接孔,所述右连接孔连接有右铆压刀滑块,所述右铆压刀滑块连接有右滑块气缸。
[0006]在铜脚铆压后,为了便于取出,所述下铆压刀片前方设置有穿线模,所述穿线模由上左穿线模、上右穿线模、下左穿线模、下右穿线模构成,所述穿线模上具有零线孔、火线孔和地线孔,所述上左穿线模、下左穿线模将零线孔分割,所述上右穿线模、下右穿线模将火线孔分割,所述下左穿线模、下右穿线模将地线孔分割;所述上左穿线模连接有将其向上驱动的上左气缸,所述上右穿线模连接有将其向上驱动的上右气缸,所述下左穿线模连接有将其向左驱动下左气缸,所述下右穿线模连接有将其向右驱动的下右气缸。
[0007]为了将电线输送进穿线模,所述穿线模前方设置有固定爪和固定件,所述固定爪
连接在电线固定气缸上,所述固定爪将电线固定在固定件上,所述电线固定气缸连接在第一连杆上,所述固定件连接在第二连杆上,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连接在一起并通过推杆气缸驱动。
[0008]所述下铆压刀片后方设置有铜脚导轨,用于输送铜脚;在所述铜脚导轨的下方设置有推料机构,所述推料机构包括推料气缸,所述推料气缸将铜脚导轨输送的铜脚向下铆压刀片推送。
[0009]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
[0010]具体地,所述左连接孔、右连接孔为腰形孔。
[0011]具体地,作为一种安装方式,所述下左穿线模具有左穿线滑孔,所述上左穿线模安装在左穿线滑孔内,所述下右穿线模具有右穿线滑孔,所述上右穿线模安装在右穿线滑孔内。
[0012]为了实现自动输送电线,所述固定件边设置有送线轨道,所述送线轨道将电线向固定件处输送。
[0013]为了实现自动输送铜脚,所述铜脚导轨的头端设置有铜脚振动盘。
[0014]本技术使铆压车载充电插头铜脚的人员分配更合理、操作更有效率,将分为两个方向的E线铆压工位和L/N线铆压工位合并成一个工位,一次压接便可实现,实现车载充电插头铜脚压接的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铆压质量更稳定。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立体图。
[0017]图2为输送、铆压部位示意图。
[0018]图3为铆压部位示意图。
[0019]图4为输送部位示意图。
[0020]图5为穿线模部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

5所示,车载充电插头铜脚自动压接装置包括上铆压刀片1和下铆压刀片3,所述下铆压刀片3具有左铆压柱4和右铆压柱5,所述左铆压柱4、右铆压柱5分别用于放置零线铜脚、火线铜脚,所述左铆压柱4和右铆压柱5 之间具有置物间隙6,所述置物间隙6内用于放置地线铜脚;在置物间隙6左侧,所述下铆压刀片3上具有左铆压滑槽,在置物间隙6右侧,所述下铆压刀片3 上具有右铆压滑槽,所述左铆压滑槽内设置有左铆压滑块7,所述右铆压滑槽内设置有右铆压滑块8,所述地线铜脚位于左铆压滑块7和右铆压滑块8之间;所述左铆压滑块7、右铆压滑块8的外侧均具有推动斜面;所述上铆压刀片1两边设置有铆压镶块2,所述铆压镶块2具有与推动斜面对应的挤压斜面,驱动装置 (具体为电机)驱动上铆压刀片1、铆压镶块2向下运动时,上铆压刀片1与下铆压刀片3的左铆压柱4、右铆压柱5分别铆压零线铜脚、火线铜脚,铆压镶块 2的挤压斜面挤压推动斜面,推动左铆压滑块7和右铆压滑块8向中间运动铆压地线铜脚。
[0022]为了实现左铆压滑块7、右铆压滑块8铆压后复位,所述左铆压滑块7具有左连接
孔,所述左连接孔连接有左铆压刀滑块9,所述左铆压刀滑块9连接有左滑块气缸11,所述右铆压滑块8具有右连接孔,所述右连接孔连接有右铆压刀滑块10,所述右铆压刀滑块10连接有右滑块气缸12。所述左连接孔、右连接孔为腰形孔(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在铆压镶块2的挤压斜面挤压推动斜面时,左铆压滑块7、右铆压滑块8的运动不至于带动左滑块气缸11、右滑块气缸12运动。
[0023]在铜脚铆压后,为了便于取出,所述下铆压刀片3前方设置有穿线模,所述穿线模由上左穿线模26、上右穿线模27、下左穿线模28、下右穿线模29 构成,所述穿线模上具有零线孔、火线孔和地线孔,所述上左穿线模26、下左穿线模28将零线孔分割,所述上右穿线模27、下右穿线模29将火线孔分割,所述下左穿线模28、下右穿线模29将地线孔分割;所述上左穿线模26连接有将其向上驱动的上左气缸15,所述上右穿线模27连接有将其向上驱动的上右气缸16,所述下左穿线模28连接有将其向左驱动下左气缸13,所述下右穿线模 29连接有将其向右驱动的下右气缸14。所述下左穿线模28具有左穿线滑孔,所述上左穿线模26安装在左穿线滑孔内,所述下右穿线模29具有右穿线滑孔,所述上右穿线模27安装在右穿线滑孔内。
[0024]为了将电线输送进穿线模,所述穿线模前方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载充电插头铜脚自动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铆压刀片和下铆压刀片,所述下铆压刀片具有左铆压柱和右铆压柱,所述左铆压柱、右铆压柱分别用于放置零线铜脚、火线铜脚,所述左铆压柱和右铆压柱之间具有置物间隙,所述置物间隙内用于放置地线铜脚;在置物间隙左侧,所述下铆压刀片上具有左铆压滑槽,在置物间隙右侧,所述下铆压刀片上具有右铆压滑槽,所述左铆压滑槽内设置有左铆压滑块,所述右铆压滑槽内设置有右铆压滑块,所述地线铜脚位于左铆压滑块和右铆压滑块之间;所述左铆压滑块、右铆压滑块的外侧均具有推动斜面;所述上铆压刀片两边设置有铆压镶块,所述铆压镶块具有与推动斜面对应的挤压斜面,驱动装置驱动上铆压刀片、铆压镶块向下运动时,上铆压刀片与下铆压刀片铆压零线铜脚、火线铜脚,铆压镶块的挤压斜面挤压推动斜面,推动左铆压滑块和右铆压滑块向中间运动铆压地线铜脚;所述左铆压滑块具有左连接孔,所述左连接孔连接有左铆压刀滑块,所述左铆压刀滑块连接有左滑块气缸,所述右铆压滑块具有右连接孔,所述右连接孔连接有右铆压刀滑块,所述右铆压刀滑块连接有右滑块气缸;所述下铆压刀片前方设置有穿线模,所述穿线模由上左穿线模、上右穿线模、下左穿线模、下右穿线模构成,所述穿线模上具有零线孔、火线孔和地线孔,所述上左穿线模、下左穿线模将零线孔分割,所述上右穿线模、下右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锦强程庆田军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利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