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立专利>正文

白炽灯灯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6580 阅读:2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白炽灯灯头,包括壳体和压线盖构成的外壳,外壳内与接线部位联接或接触的2个接线片,其特征是接线片有U形口,该U形口的两内边是对称的、从两端向下由刀逐渐展开到平面的形状,两平面间的距离小于电源线的芯线直径;接线片之间有凸台定位块,壳体和压线盖内有与U形口对应的电源线定位槽和凹形嵌线筋条等,外壳顶端有夹线齿形夹。不用任何工具,将壳体与压线盖对合即完成接线,简易迅速可靠,并可带电操作。(*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白炽灯灯头(座),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快速接线的白炽灯灯头。现有白炽灯灯头,不论是卡口的还是螺口的,均包括有一个外壳和外壳内与灯头接线部位接触或联接的2个接线头,电源线与接线头的联接,一般要经过剥线、绞接(焊接或螺钉压接等),且需要使用剥线钳、铬铁、起子等电工工具,接线工序多,效率低,较难带电接线,接线质量随操作者的熟练程度而不同。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有U形口接线片的白炽灯灯头。本技术的内容是一种白炽灯灯头,包括外壳,外壳内与灯头接线部位接触或联接的2个接线头,其特征之处在于:所述的接线头是有U形口4的接线片3,该U形口4的两内边是对称的、从两端向下由刀口5逐渐展开到平面6的形状,两平面6间的距离小于电源线的蕊线直径;所述的外壳由壳体1和压线盖2联接构成并在顶端有进线孔15,壳体1内有凸台定位块7,2个接线片3限位在凸台定位块7两侧,接线片3的U形口4下方的壳体1上有凹缺10,压线盖2内有与壳体1的凹缺10和U形口4开口位置对应的由4块凸片8形成的电源线定位槽11和凹形嵌线筋条12。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中所述壳体1和压线盖2的联接可以是螺栓、螺-->钉或倒钩联接。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中,外壳顶端的进线孔15还可以套有有孔的弹性齿形夹13,以避免超重情况下电源线从U形口4中脱出;该齿形夹13可以与壳体1或/和压线盖2连为一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下列特点:(1)接线时不经过剥线、绞接等工序,也不使用接线工具,不论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如何,只需将电源线直接嵌入U形口中,即完成接线,嵌入过程中,电源线绝缘层被切开并分离,电源蕊线与U形口两平面  接触,简单迅速,接线质量可靠,并可带电操作;(2)凸台定位块和电源线定位槽使电源线隔离并预定位在U形口开口处,凹形嵌线筋条使电源线准确良好嵌入U形口中,操作简便、省力;(3)只要是需要接电源线的白炽灯灯头,不论是卡口的、还是螺口的,还是两者通用的,也不论白炽灯灯头的内部结构如何,本技术均可适用,只要制备不同U形口两平面间距离的接线片,即可分别用于不同直径的电源线(例如:对规格为0.5~0.8mm2和1.25~2.0mm2的电源线,可加工两种接线片,其U形口两平面间距离分别与一种规格的电源线相适应)。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去掉压线盖2);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有压线盖2并接有电源线14);图4是图1的B-B剖视图,即压线盖2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U形口4内边结构半剖图。图中:1-壳体,2-压线盖,3-接线片,4-U形口,5--->刀口,6-平面,7-凸台定位块,8-凸片,9-倒钩锁紧卡,10-凹缺,11-电源线定位槽,12-凹形嵌线筋条,13-齿形夹,14-电源线,15-进线孔。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一种卡口或/和螺口白炽灯灯头,包括外壳,外壳内与灯头接线部位接触或联接的2个接线片3,灯头的其它结构与现有技术一致。接线片3有U形口4,该U形口4的两内边是对称的,从两端向下由刀口5逐渐展开到平面6的形状,两平面间的距离小于电源线的蕊线直径,以便刀口5能切开电源线外绝缘层并使蕊线能紧紧卡在两平面6之间;外壳由壳体1和压线盖2倒钩联接构成并在顶端有进线孔15,壳体1内表面有凸台定位块7,2个接线片3限位在凸台定位块7两侧,接线片3的U形口4下方的壳体1上有凹缺10以放置被剥开的电源线外绝缘层,压线盖2内表面有与壳体1的凹缺10和U形口4开口位置对应的由4块凸片8构成的电源线定位槽11和凹形嵌线筋条12。外壳顶端的进线孔15套有一个由有弹性的橡胶、塑料等制成的有孔的齿形夹13,紧紧夹持电源线后,可大大减小外壳内电源线的受力。接线时,打开压线盖2,将2根电源线14穿过齿形夹13的孔分别置于压线盖2内的一个电源线定位槽11中预定位,此时电源线14即位于U形口4的开口处,盖上压线盖2用力压合,使电源线14准确定位于U形口4开口处,在凹形嵌线筋条12的配合作用下,电源线14受力被压入U形口4中,U形口4的相对的刀口5割开电源线绝缘层,绝缘层逐渐分开最后部份位于凹缺10中,电源线14蕊线与U形口相对两平面接触,从而使电路接通,壳体1与压线盖2-->压合至倒钩联接(即倒钩锁紧卡9到位)为一体,即可完成上述嵌线全过程。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
技术实现思路
均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白炽灯灯头,包括外壳,外壳内与灯头接线部位接触或联接的2个接线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线头是有U形口4的接线片3,该U形口4的两内边是对称的、从两端向下由刀口5逐渐展开到平面6的形状,两平面6间的距离小于电源线的蕊线直径;所述的外壳由壳体1和压线盖2联接构成并在顶端有进线孔15,壳体1内有凸台定位块7,两个接线片3限位在凸台定位块7两侧,接线片3的U形口4下方的壳体1上有凹缺10,压线盖2内有与壳体1的凹缺10和U形口开口位置对应的由4块凸片8形成的电源线定位槽11和凹形嵌线筋条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炽灯灯头,包括外壳,外壳内与灯头接线部位接触或联接的2个接线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线头是有U形口4的接线片3,该U形口4的两内边是对称的、从两端向下由刀口5逐渐展开到平面6的形状,两平面6间的距离小于电源线的蕊线直径;所述的外壳由壳体1和压线盖2联接构成并在顶端有进线孔15,壳体1内有凸台定位块7,两个接线片3限位在凸台定位块7两侧,接线片3的U形口4下方的壳体1上有凹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立
申请(专利权)人:孙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