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支撑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6254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1:44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坑支撑体系,其包括设置于基坑内并用于支撑边坡的支护板,第一边坡上的支护板与第二边坡上的支护板通过第一支撑杆相连,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内同轴穿设并滑动连接有两根第一滑杆,两根第一滑杆分别穿出第一套筒的一端,第一套筒沿其长度方向呈直线开设有若干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一套筒的第一通孔内沿其轴线方向活动穿设有用于与支护板相抵接的第一抵接杆,第一抵接杆远离支护板的一端于第一套筒内设置有第一楔形块,两根第一滑杆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与第一楔形块相抵接并用于第一抵接杆穿出第一通孔的第一抵接块。本申请具有提升支护板对基坑边坡的支撑强度的效果。基坑边坡的支撑强度的效果。基坑边坡的支撑强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支撑体系


[0001]本申请涉及基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坑支撑体系。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者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规定确定。
[0003]相关技术中,公告号为CN107794931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包括带空腔的支护板,支护板的上侧连通有真空泵,支护板的侧面设有插入土壤内的支护管,支护管与空腔相连通且支护管的管壁上设有吸水孔。支护管插入土壤中后,通过真空泵抽气,使得土壤内的水在负压下流入支护管内,支护管内的水进入支护板的空腔内,降低土壤对支护板的压力。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由于支护板缺少外部支撑,当支护板承受较大的侧压力时,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支护板难以支撑、造成基坑侧壁坍塌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升支护板对基坑边坡的支撑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基坑支撑体系。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坑支撑体系,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坑支撑体系,包括设置于基坑内并用于支撑边坡的支护板,所述基坑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边坡包括第一边坡、第二边坡、第三边坡和第四边坡,所述第一边坡和第二边坡沿基坑横截面的X轴方向相正对,所述第三边坡和第四边坡沿基坑横截面的Y轴方向相正对,所述第一边坡上的支护板与第二边坡上的支护板通过第一支撑杆相连,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内同轴穿设并滑动连接有两根第一滑杆,两根所述第一滑杆关于第一套筒中部对称设置,两根所述第一滑杆分别穿出第一套筒的一端,所述第一套筒内设置有分别与两根第一滑杆相抵接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套筒沿其长度方向呈直线开设有若干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通孔内沿其轴线方向活动穿设有用于与支护板相抵接的第一抵接杆,所述第一抵接杆远离支护板的一端于第一套筒内设置有第一楔形块,所述第一楔形块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套筒沿其长度方向等分为左半段和右半段,所述第一套筒左半段内第一楔形块的斜面与第一套筒右半段内第一楔形块的斜面相背,两根所述第一滑杆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与第一楔形块相抵接并用于第一抵接杆穿出第一通孔的第一抵接块。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基坑中的边坡进行支护的过程中,将支护板紧靠基坑的边坡,使得支护板对基坑的边坡进行支护;为了减少边坡中积水过多对支护板的侧压力,通过第一支撑杆沿着基坑横截面的X轴方向对第一边坡的支护板和第二边坡的支护板进行支撑,在此过程中,先将第一支撑杆沿着基坑横截面的X轴方向放置于第一边坡支护板和第二边坡支护板之间,两根第一滑杆分别在第一弹簧的抵接作用下从第一套筒内伸出,
从而分别与第一边坡的支护板和第二边坡的支护板进行抵接;当第一边坡和第二边坡中积水过多时,第一边坡上的支护板和第二边坡上支护板受到挤压,从而分别使得两根第一滑杆朝向第一套筒内进行滑动,第一滑杆上的第一抵接块与第一楔形块的斜面相抵接,在第一滑杆继续朝向第一套筒中进行运动的过程中,因为第一套筒左半段内第一楔形块的斜面与第一套筒右半段内第一楔形块的斜面相背,所以第一抵接块推动第一楔形块带动第一抵接杆穿出第一通孔分别与第三边坡或者第四边坡上的支护板进行抵接,从而将第一边坡的侧压力和第二边坡的侧压力分别通过第一支撑杆转化为对第三边坡或者第四边坡的抵接力,增加了第三边坡上的支护板和第四边坡上支护板对边坡进行支护的支护能力,提升了支护板对边坡的支撑强度。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三边坡上的支护板与第四边坡上的支护板通过第二支撑杆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杆包括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内同轴穿设并滑动连接有两根第二滑杆,两根所述第二滑杆关于第二套筒中部对称设置,两根所述第二滑杆分别穿出第二套筒的一端,所述第二套筒内设置有分别与两根第二滑杆相抵接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套筒沿其长度方向呈直线开设有若干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二通孔内沿其轴线方向活动穿设有用于与支护板相抵接的第二抵接杆,所述第二抵接杆远离支护板的一端于第二套筒内设置有第二楔形块,所述第二楔形块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二套筒沿其长度方向等分为左半段和右半段,所述第二套筒左半段内第二楔形块的斜面与第二套筒右半段内第二楔形块的斜面相背,两根所述第二滑杆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与第二楔形块相抵接并用于第二抵接杆穿出第二通孔的第二抵接块。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支撑杆沿着基坑横截面的Y轴方向对第三边坡的支护板和第四边坡的支护板进行支撑,在此过程中,先将第二支撑杆沿着基坑横截面的Y轴方向放置于第三边坡支护板和第四边坡支护板之间,两根第二滑杆分别在第二弹簧的抵接作用下从第二套筒内伸出,从而分别与第三边坡的支护板和第四边坡的支护板进行抵接;当第三边坡和第四边坡中积水过多时,第三边坡上的支护板和第四边坡上支护板受到挤压,从而分别使得两根第二滑杆朝向第二套筒内进行滑动,第二滑杆上的第二抵接块与第二楔形块的斜面相抵接,在第二滑杆继续朝向第二套筒中进行运动的过程中,因为第二套筒左半段内第一楔形块的斜面与第二套筒右半段内第二楔形块的斜面相背,所以第二抵接块推动第二楔形块带动第二抵接杆穿出第二通孔分别与第三边坡或者第四边坡上的支护板进行抵接,从而将第三边坡的侧压力和第四边坡的侧压力分别通过第二支撑杆转化为对第一边坡或者第二边坡的抵接力,增加了第一边坡上的支护板和第二边坡上支护板的支护能力,提升了支护板对边坡的支撑强度。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的端部均转动连接有用于与支护板相抵接的转动板。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有转动板,使得滑杆在与支护板相抵接时,转动板可以根据支护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转动后与支护板相贴合,分别增大了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与支护板的抵接面积。
[0012]优选的,所述支护板包括若干支板,所述支板的内设置有一端开口的插槽,所述支板的侧面设置有用于与插槽相插接的插块,上下相邻的两块所述支板通过插块和插槽插接配合,左右相邻的两块所述支板通过连杆相连。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护板通过若干支板拼接而成,在将支板安装至护坡上的过程中,沿着边坡由下至上进行支板的安装,当下层支板安装完成后,由基坑上方沿着边坡的斜面对上层支板进行下放,使得上层支板下端的插块插接进下层支板的插槽中,从而使得上下相邻的两块支板经过插接配合后形成整体,在对左右相邻的两块支板进行连接的过程中,通过连杆进行相连,从而使得左右相邻的两块支板通过连杆形成整体,因此,若干拼接而成的支护板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对同一边坡进行支撑。
[0014]优选的,所述插槽和插块的横截面均为等腰三角形,所述插槽于支板内的开口由外向内逐渐减小,所述插块朝向远离支板的方向长度逐渐减小。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插槽和插块的横截面均设置为等腰三角形,插槽于支板内的开口有外向内逐渐减小,插块朝向远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基坑(1)内并用于支撑边坡(2)的支护板(3),所述基坑(1)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边坡(2)包括第一边坡(201)、第二边坡(202)、第三边坡(203)和第四边坡(204),所述第一边坡(201)和第二边坡(202)沿基坑(1)横截面的X轴方向相正对,所述第三边坡(203)和第四边坡(204)沿基坑(1)横截面的Y轴方向相正对,所述第一边坡(201)上的支护板(3)与第二边坡(202)上的支护板(3)通过第一支撑杆(4)相连,所述第一支撑杆(4)包括第一套筒(401),所述第一套筒(401)内同轴穿设并滑动连接有两根第一滑杆(402),两根所述第一滑杆(402)关于第一套筒(401)中部对称设置,两根所述第一滑杆(402)分别穿出第一套筒(401)的一端,所述第一套筒(401)内设置有分别与两根第一滑杆(402)相抵接的第一弹簧(5),所述第一套筒(401)沿其长度方向呈直线开设有若干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一通孔(6),所述第一套筒(401)的第一通孔(6)内沿其轴线方向活动穿设有用于与支护板(3)相抵接的第一抵接杆(7),所述第一抵接杆(7)远离支护板(3)的一端于第一套筒(401)内设置有第一楔形块(8),所述第一楔形块(8)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套筒(401)沿其长度方向等分为左半段和右半段,所述第一套筒(401)左半段内第一楔形块(8)的斜面与第一套筒(401)右半段内第一楔形块(8)的斜面相背,两根所述第一滑杆(402)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与第一楔形块(8)相抵接并用于第一抵接杆(7)穿出第一通孔(6)的第一抵接块(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边坡(203)上的支护板(3)与第四边坡(204)上的支护板(3)通过第二支撑杆(10)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杆(10)包括第二套筒(1001),所述第二套筒(1001)内同轴穿设并滑动连接有两根第二滑杆(1002),两根所述第二滑杆(1002)关于第二套筒(1001)中部对称设置,两根所述第二滑杆(1002)分别穿出第二套筒(1001)的一端,所述第二套筒(1001)内设置有分别与两根第二滑杆(1002)相抵接的第二弹簧(11),所述第二套筒(1001)沿其长度方向呈直线开设有若干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二通孔(12),所述第二套筒(1001)的第二通孔(12)内沿其轴线方向活动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家尧蒋凌杰蒋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能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