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丹专利>正文

超重力溶媒提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6102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40
一种超重力溶媒提纯设备,其特征在于:动折流圈的内侧壁形成密集布置的第一弧形凹槽,静折流圈的内侧壁形成密集布置的第二弧形凹槽。通过第一弧形凹槽与第二弧形凹槽,在不增加超重力溶媒提纯设备整体体积的前提下,大幅度地增加了动折流圈与静折流圈的内表面面积,从而提高传质效率,液体在动折流圈与静折流圈之间快速运动时,发生的强烈击碎、剪切效果是现有平面结构产生的传质效率数倍以上。现有平面结构产生的传质效率数倍以上。现有平面结构产生的传质效率数倍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重力溶媒提纯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液接触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超重力溶媒提纯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折流式超重力旋转床是一种新型高效精馏设备,由一个或多个高速旋转的转子组成,具有特定结构的转子在壳体内高速旋转,气相由进气口进入壳体,从转子外缘进入转子内,液相由进液口进入转子中心,气液两相在转子内形成比表面积大而又不断更新的气液界面,具有极高的传质速率,最后气相经出气口离开床体;液相在壳体内收集后由出液口引出。
[0003]1.0m~1.5m的设备高度能够替代了精馏塔10m~22m的流程高度,传质效率高,设备体积小停留时间短,持液量小,抗堵能力强,操作维护方便,安全可靠,广泛应用于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乙腈、四氢呋喃、二氯甲烷、DMF、DMSO、甲苯、异丙醇、叔丁醇等有机溶媒的回收及产品分离提纯。
[0004]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325137C便公开了一种多层折流式超重力旋转床装置,但是其实际效果还是非常不好,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传质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研究改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重力溶媒提纯设备。
[0006]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超重力溶媒提纯设备,包括壳体、转轴以及转子组件,所述壳体上端设有气相出口与液相入口,下端设有气相入口与液相出口;所述转轴可旋转地设置在壳体中心,并连接有驱使其旋转的动力源;所述转子组件包括对应设置的动盘与静盘,所述动盘与转轴固定连接,其上表面形成有若干圈同心设置的动折流圈;所述静盘固定在壳体内,并位于动盘的上方,所述静盘下表面形成有若干圈同心设置的静折流圈,所述动折流圈与静折流圈依次间隔交替设置形成曲折的折流圈通道;所述动折流圈的内侧壁形成密集布置的第一弧形凹槽,所述动折流圈上还形成有密集布置的通孔;所述静折流圈的内侧壁形成密集布置的第二弧形凹槽。
[0007]所述动盘与静盘均呈中心低、边缘高的锥形结构。
[0008]所述静盘内圈连接有液体分布器,所述液体分布器外侧壁形成有密集布置的小孔。
[0009]所述动折流圈内侧与动盘的连接处设有若干周向均布的提升片。
[0010]所述静盘形成有夹套加热室,所述夹套加热室连接有换热液进口与换热液出口。
[0011]所述动盘外缘设有填料圈。
[0012]所述转子组件设有多组,并沿转轴从上至下层层排列;所述壳体侧壁对应相邻两组转子组件之间的位置形成有中间进液管。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第一弧形凹槽与第二弧形凹槽,在不增加超重力溶
媒提纯设备整体体积的前提下,大幅度地增加了动折流圈与静折流圈的内表面面积,从而提高传质效率,液体在动折流圈与静折流圈之间快速运动时,发生的强烈击碎、剪切效果是现有平面结构产生的传质效率数倍以上;2、动盘与静盘呈中心低、边缘高的锥形结构,根据离心力物理原理,液体受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在动盘上总是呈上升过程,动盘的结构实其能更好的适应液体流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转轴的功率,同时液体在静盘上,能够更快地沿静盘上表面流向中心位置;3、在动折流圈内侧与动盘的连接处设设置提升片,动盘旋转过程中,液体能够沿着提升片快速上升,防止液体在动折流圈与动盘的连接处(死角)停留,减少死角处持液量的同时也直接减少了旋转轴的轴功率;4、在静盘上形成夹套加热室,进一步增加换热了功能,5、在动盘外缘设置填料圈,液体通过折流圈通道,能够进入填料圈继续传质,两者结合得到更好的传质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超重力溶媒提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转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中A向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图2中B向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图2中C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一种超重力溶媒提纯设备,包括壳体1、转轴2以及转子组件。
[0020]所述壳体1上端设有气相出口11与液相入口12,下端设有气相入口13与液相出口14,所述壳体1侧壁从上至下均匀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中间进液管15。
[0021]所述转轴2可旋转地设置在壳体1中心,且与壳体1密封配合,所述转轴2下端连接有动力源,能驱使转轴2快速旋转。
[0022]所述转子组件设有3组,并沿转轴2从上至下层层排列,当然,转子组件的数量也可以是1组、2组或其它数量,不同数量的转子组件,能够针对不同溶媒和不同的浓度,达到所需的溶媒提纯目的。所述壳体1侧壁的中间进液管15则对应设置在相邻两组转子组件之间,通过中间进液管实现液体补充。
[0023]其中,每组转子组件均包括对应设置的动盘3与静盘4。
[0024]所述动盘3与转轴2固定连接,能随转轴2同步高速旋转,所述动盘3呈中心低、边缘高的锥形结构,其上表面垂直连接有若干圈同心设置的动折流圈31,所述动折流圈31的内侧壁形成密集布置的第一弧形凹槽311,所述第一弧形凹槽311优选为半球形,所述动折流圈31上还形成有密集布置的通孔312。
[0025]随着动盘3的高速旋转,能将动盘3上的液体甩离中心,在动折流圈31内表面上的液体能够产生超重力的加速度,因此能够沿着动折流圈31向上运动。
[0026]进一步的,所述动折流圈31内侧与动盘3的连接处设有若干周向均布的提升片32,
提升片32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液体在动折流圈31与动盘3的连接处(死角)停留,动折流圈31与动盘3的连接处的液体能够沿着提升片快速上升,减少死角处持液量的同时也直接减少了旋转轴的轴功率。
[0027]所述静盘4固定在壳体1内,并位于动盘3的上方,所述静盘4同样呈中心低、边缘高的锥形结构,与动盘3平行,所述静盘4下表面垂直连接有若干圈同心设置的静折流圈41,所述静折流圈41的内侧壁形成密集布置的第二弧形凹槽411,所述第二弧形凹槽411同样优选为半球形。
[0028]进一步的,所述静盘4形成有夹套加热室42,所述夹套加热室42连接有换热液进口421与换热液出口422,能够实现加热目的,加热热媒可以来自再沸器的残留液体作为热源,以达到节能为目的。
[0029]所述动折流圈31与静折流圈41依次间隔交替设置形成曲折的呈“S”型的折流圈通道5。
[0030]另外,所述静盘4内圈还连接有液体分布器6,所述液体分布器6外侧壁形成有密集布置的小孔61,动盘3外缘还设有填料圈7。
[0031]上述超重力溶媒提纯设备工作原理如下:气体从气相入口13进入壳体1,在压差的作用下,气体依次通过填料圈7、动折流圈31与静折流圈41之间的折流圈通道5曲折地由外缘向中心流动,然后从中间的液体分布器6向上流出,如此层层上升,最后从气相出口11处离开并进入下一工序。
[0032]液体则从液相入口12与中间进液管15进入,以与气体相反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重力溶媒提纯设备,包括壳体(1)、转轴(2)以及转子组件,所述壳体(1)上端设有气相出口(11)与液相入口(12),下端设有气相入口(13)与液相出口(14);所述转轴(2)可旋转地设置在壳体(1)中心,并连接有驱使其旋转的动力源;所述转子组件包括对应设置的动盘(3)与静盘(4),所述动盘(3)与转轴(2)固定连接,其上表面形成有若干圈同心设置的动折流圈(31);所述静盘(4)固定在壳体(1)内,并位于动盘(3)的上方,所述静盘(4)下表面形成有若干圈同心设置的静折流圈(41),所述动折流圈(31)与静折流圈(41)依次间隔交替设置形成曲折的折流圈通道(5);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折流圈(31)的内侧壁形成密集布置的第一弧形凹槽(311),所述动折流圈(31)上还形成有密集布置的通孔(312);所述静折流圈(41)的内侧壁形成密集布置的第二弧形凹槽(4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重力溶媒提纯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文远
申请(专利权)人:朱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