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防疫耳标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601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防疫耳标识别方法,属于耳标识别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防疫耳标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基础数据集:获取a张耳标样本图片作为基础数据集;S2、基于基础数据集,扩展生成增量数据集;S3、对所述增量数据集进行增强处理,生成训练数据集;S4、构建CNN卷积神经网络,对所述训练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S5、CNN网络调参:以设定的准确率为导向,在模型训练过程中进行网络调参;S6,结果验证;S7、输出模型;S8、模型移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使用较少的耳标样本图片即可生成训练数据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模型训练,实现通过移动终端直接识别防疫耳标。直接识别防疫耳标。直接识别防疫耳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防疫耳标识别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耳标识别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防疫耳标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农业农村部《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中规定的生猪免疫耳标广泛使用在生猪的饲养、调运、屠宰过程中的是一种塑料材质的耳标,该耳标具有成本低、创伤小、坚固耐用、无毒无害的诸多优点,但该耳标中的矩阵码不是标准的QR二维码,需要专用的设备才能进行读取,在日常的生产管理和政府监管工作中较为不利,增加了数据采集和管理的难度。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进,可自动且低成本地识别该耳标上的号码需求越来越强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防疫耳标识别方法,通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算法实现对防疫耳标的识别算法,进而实现通过移动端如手机、平板等带摄像头的设备进行耳标号码的快速识别,降低耳标信息采集的难度。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防疫耳标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5]S1、获取基础数据集:获取a张耳标样本图片作为基础数据集;
[0006]S2、生成增量数据集:基于基础数据集,扩展生成增量数据集;
[0007]S3、生成训练数据集:对所述增量数据集进行增强处理,生成训练数据集;
[0008]S4、CNN网络设计:构建CNN卷积神经网络,对所述训练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
[0009]S5、CNN网络调参:以设定的识别准确率为导向,在模型训练过程中进行网络调参,并不断优化超参数;其中超参数(卷积核数量、网络层数等)是不能通过训练过程获得的,必须人工来设定,经过参数调整后,本模型结构在样本集可达到准确率为93.4%。软件环境TensorFlow作为模型训练工具,硬件环境使用配置2张8G显存的GPU卡的工作站,经过多轮迭代的方式,不断进行超参数优化,最终获取到本方法中描述的超参数。
[0010]S6,结果验证:训练完成后,对形成的模型进行保存,利用保存的模型对对所述基础数据集进行准确性验证;
[0011]S7、输出模型:当准确率达到要求后,将保存的模型打包成持久化的模型文件;
[0012]S8、模型移植:使用TensorFlow提供的工具将模型文件编译为可在移动设备上使用的二进制文件(.so)。
[0013]考虑到所述基础数据集通常采用人工整理,在数量较小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样本的泛化效果,进一步,所述S2具体为:基于所述基础数据集,使用python的cv2库相关函数,使用不同的字体,不同的字间距和角度,最终获取增量数据集,其中增量数据集中的图片数量为基础数据集的b倍,且所述增量数据集中的图片均去除多余元素仅保留耳标号码,取a
=100,b=200,则增强数据量中的图片数量为20000张。
[0014]为了进一步增加样本的泛化能力,所述S3具体为:对所述增量数据集中的每个数据均进行如下增强操作:随机亮度(m张)、随机切边(n张)、随机旋转(i张)、随机增加噪点(j张)操作;每张图片经过增强后,形成k张图片,其中k=m+n+i+j,则训练数据集包括的图片数量为所述增量数据集的k倍;取m=5,n=4,i=5,j=5,则k=19,如此训练数据集中将包括380000张图片。
[0015]进一步,所述训练数据集中的图片均设置为256*256像素。
[0016]进一步,所述CNN卷积神经网络包括输入层、Cov1层、Maxpool1层、Cov2层、Maxpool2层、Cov3层、Cov4层、Maxpool3层、FC全连接层、softmax层。卷积核类似神经元的感受野,过小无法提取有效的局部特征,过大提取的特征过于复杂度。设置合适大小的卷积核,对于CNN网络的的性能非常重要,所以调参过程中对于卷积核大小的调整也是关键的步骤。
[0017]进一步,所述CNN卷积神经网络的流程如下:
[0018]所述输入层:将所述训练数据集图片进行灰度化,且所述输入层图像大小设置为221*221像素;调整为灰度图后,图片的通道为1,降低网络的训练参数,所述输入层是将图片数据集输入到卷积神经网络,供后续层作特征提取;
[0019]所述Cov1层:设置96个5*5大小的卷积核进行特征提取,产生96*55*55的张量;卷积运算的目的是提取输入的不同特征,第一层卷积层只能提取一些低级的特征如边缘、线条等;
[0020]所述Maxpool1层:采用3*3大小的卷积核进行池化操作,产生96*27*27的张量;池化层不提取特征而用于减小数据的空间大小,从而参数的数量和计算量也会下降;
[0021]所述Cov2层:设置256个3*3大小的卷积核进行特征提取,产生256*25*25的张量;从上层卷积层中抽取更复杂的特征;
[0022]所述Maxpool2层:采用3*3大小的卷积核进行池化操作,产生256*12*12的张量;Maxpool2相当于对特征进行了压缩,防止过拟合;
[0023]所述Cov3层:设置256个2*2大小的卷积核进行特征提取,产生256*7*7的张量;从上层卷积层中抽取更复杂的特征;
[0024]所述Cov4层:设置256个2*2大小的卷积核进行特征提取,产生256*10*10的张量;从上层卷积层中抽取更复杂的特征;
[0025]所述Maxpool3层:采用3*3大小的卷积核进行池化操作,产生256*8*8的张量;
[0026]所述FC全连接层:对256*8*8特征图进行连接,即使用4096个256*8*8的卷积核,对256*8*8的张量,得到一个值,即为一个特征点,然后对应于4096个神经元中的一个点;该层中的每个神经元与其前一层的所有神经元进行连接。整合卷积层或者池化层中具有类别区分性的局部信息;
[0027]所述softmax层:采用softmax进行分类,从而将特征映射到对应的分类空间中。
[0028]进一步,在利用保存的模型对所述基础数据集进行准确性验证之前,先对所述增量数据集中按一定比例选取数据进行准确性验证。
[002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数据增强和自动生成技术,使用较少的耳标样本图片数据即可大量生成训练数据集,降低训练数据集构建的难度;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进
行模型训练,泛化能力强;实现通过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摄像头直接识别防疫耳标的功能,降低识别成本。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流程示意图。
[0031]图2为耳标样本图片示意图。
[0032]图3为增量数据集中的图片效果图。
[0033]图4为训练数据集中的图片效果图。
[0034]图5为CNN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36]实施例一,参见图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防疫耳标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基础数据集:获取a张耳标样本图片作为基础数据集;S2、生成增量数据集:基于基础数据集,扩展生成增量数据集;S3、生成训练数据集:对所述增量数据集进行增强处理,生成训练数据集;S4、CNN网络设计:构建CNN卷积神经网络,对所述训练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S5、CNN网络调参:以设定的准确率为导向,在模型训练过程中进行网络调参,并不断优化超参数;S6,结果验证:训练完成后,对形成的模型进行保存,利用保存的模型对对所述基础数据集进行准确性验证;S7、输出模型:当准确率达到要求后,将保存的模型打包成持久化的模型文件;S8、模型移植:将模型文件编译为可在移动设备上使用的二进制文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防疫耳标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为:基于所述基础数据集,使用python的cv2库相关函数,,使用不同的字体,不同的字间距和角度,最终生成增量数据集,其中所述增量数据集中的图片数量为所述基础数据集的b倍,且所述增量数据集中的图片均去除多余元素仅保留耳标号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防疫耳标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具体为:对所述增量数据集中的每个数据均进行如下增强操作:随机亮度(m张)、随机切边(n张)、随机旋转(i张)、随机增加噪点(j张)操作;每张图片经过增强后,形成k张图片,其中k=m+n+i+j,则训练数据集包括的图片数量为所述增量数据集的k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防疫耳标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数据集中的图片均设置为256*256像素。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防疫耳标识别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涛张利宇刘瑶罗龑李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通服公众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