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政务平台中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与知识服务协同实现方法
1、
[0001]公共管理(电子政务)、权利监督、知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工程)、档案学、电子文件前端控制
2、
技术介绍
[0002](1)公共管理:电子政务项目相关管理规范与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相关技术标准。
[0003](2)权力监督:特指构建行政权力源头可溯、行政行为过程可查、行政结果责任可追、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现代化政府权力运行监督体系。本专利技术中特指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对于权力运行过程的记录(电子文件前端控制与单套制归档、单轨制运行),实现数据可公开、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的目标。
[0004](3)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在本专利技术中是对政务业务流程中的背景知识、业务领域知识进行科学地表达与物化,支撑政务业务流程、流程中的业务处理等问题的发现与识别,以提高政务业务流程规范性与可优化性、支持知识检索与问题发现。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用政府业务知识流程统一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在知识标准化、业务流程规范化的前提下,在一个委局级信息系统平台中实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对于利用本发明说明书中政务业务系统实现基础环境构造方法,其技术特征为:利用符合国家电子政务技术标准的电子政务平台支撑层的工作流组件与文件模板编辑通用组件实现电子文件前端控制,支撑电子文件“单轨制”的运行方法;利用政务业务的工作流定义以及每个环节所产生的电子文件定义对应形成电子文件元数据的技术实现方法;在政务业务系统中对新形成的电子文件就进行逻辑归档,且经过任一工作流程时,对于电子文件的审批、增减、组件增减等涉及内容变化的行为,均生成新的电子文件组件,并以合理规定(自定义)的文件号给予唯一关联命名的方法。2.对于利用本发明中“伴生文件”策略分离业务应用与文件归档的工作并实现业务利用的方法与过程,其技术特征为:电子文件单组件的伴生文件概念:“伴生文件是指针对业务应用目的,自电子文件中抽取相关要素内容所产生的,能针对应用目标代替原文件完成现实效用的文件”。伴生文件在管理者“捕获”申请者的正式文件并认定其合规性后即可产生,形成“电子文件前段控制、伴生文件业务利用”的电子文件利用与管理协同模式。基于上述概念与获取过程,申请保护利用预先定义的伴生文件模板进行内容精简与逻辑重构并基于此生成伴生文件的保护权、利用本发明说明中附图6的过程获取伴生数据文件的方法的保护权。伴生文件在本发明中来自于原始电子文件的内容,是依据应用需求所抽取而来,本发明实现文件伴生的方法是自定义的伴生文件模板定义器。该定义器会根据伴生文件所对应的原始文件,按照数据定位、要素对齐的方式,对原始文件进行内容和格式精简,进行逻辑重构和数据抽取,重新组合成一个文件。3.对于利用本发明中“政务业务与档案管理业务协同逻辑”,其技术特征为:政务业务与档案管理业务协同逻辑是本发明中自行定义、设计的,在电子政务平台系统中支撑“单轨制”运行的关键技术方法(如附图3所示)。区别于传统的档案学解决方案,该方案利用电子政务平台系统的标准体系结构,借用支撑层的能力完成电子文件前端控制,并支持业务流程再造、电子文件模板与件伴生模板定义、元数据动态补全等工作,解决了传统档案学模型中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业务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三重结构依托接口互联而造成的相互制约、必须关联调整等核心问题。4.对于电子政务平台中实现电子文件元数据动态补全方法,其技术特征包括:
①
元数据结构构建工具每个工作环节所产生的电子文件,其所具有的背景信息、环境信息、标题内容的规则都不同,故需要一个专业的元数据构建工具,去定义每个电子文件的具体的元数据结构。该工具具有如下几点技术特征:第一,图形化拖拽元数据编辑,是一款在线编辑器。编辑器内提供不同类型的组件,对应元数据结构中不同类型的属性分类;提供拖拽的形式将组件放入画布进行组合,最终形成元数据结构配置信息;第二,元数据关系映射,平台提供工具展示元数据本体的各项子结构对象的数据载体,借助工具内置组件,选择对象结构中对应的绑定关系字段对子对象直接的关系进行灵活设定,实现元数据关系映射操作;第三,元数据规则配置,为每个受支持的对象实例创建自定义对话框。对话框内进行元
数据规则信息的设计工作,包括名称、类型、值域、描述等;通过标签化管理对数据采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斌,吴诺,
申请(专利权)人:众成代码天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