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子萌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56995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种子繁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种子萌发装置。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种子萌发装置,包括萌发槽,所述萌发槽的底部为隔网,所述隔网上设置有第二吸水板,所述萌发槽内放置有播种盒,所述播种盒上开设有若干个播种槽,所述播种槽的底部开设有数个过水孔,所述播种槽内设置有水量调节机构,所述萌发槽内设置有对播种槽进行提升的提升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细小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无法灵活控制水分的问题。灵活控制水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种子萌发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种子繁育
,具体涉及一种种子萌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种子萌发除了种子本身具有生命力外,还需要满足空气、水分和温度的需求。对于体积较小的种子,在其萌发过程中极易受内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轻微的环境因子波动均可能对其萌发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导致萌发失败。比如芒苞草种子、草莓种子、越橘种子、无花果种子、兰花种子和杜鹃花种子等,其种子的大小在1mm左右,或更小。尤其如兰花和杜鹃花等植物类群的种子,其大小细如粉尘,本身生命活力较弱;在萌发的过程中,这些种子对环境条件变化极为敏感;轻微的环境扰动均可能造成其种子萌发失败。
[0003]一般而言,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对水分条件的控制尤为重要;水分过少,种子难以完成吸胀吸水,以致萌发延迟或不萌发;水分过多,种子容易软烂感菌而变坏。此外,由于自身的生活力羸弱;细小种子的萌发成效时常表现不佳,具体体现为萌发势、萌发指数与萌发率均较低。再者,因种子弱小,若用传统的大田试验或人工基质来开展萌发工作,不仅难以适时观察细小种子的萌发动态效果与统计计数,而且亦增加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种子萌发装置,包括萌发槽(8),其特征在于:所述萌发槽(8)的底部为隔网(9),所述隔网(9)上设置有第二吸水板(10),所述萌发槽(8)内放置有播种盒(11),所述播种盒(11)上开设有若干个播种槽(12),所述播种槽(12)的底部开设有数个过水孔(13),所述播种槽(12)内设置有水量调节机构,所述萌发槽(8)内设置有对播种槽(12)进行提升的提升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种子萌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量调节机构包括承载盘(15),所述承载盘(15)的底部设置有数个长度不同的插入管(16),所述插入管(16)穿过过水孔(13)并插入到第二吸水板(10)中,所述承载盘(15)的顶面设置有第一环形槽(17),所述第一环形槽(17)的底部设置有与插入管(16)相通的通孔(18),所述第一环形槽(17)内设置有第一吸水条(23),所述第一吸水条(23)的底部设置有穿过通孔(18)伸进插入管(16)内的吸水杆(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种子萌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盘(15)的顶部位于第一环形槽(17)的区域内设置有第二环形槽(25),所述第二环形槽(25)与第一环形槽(17)之间通过数个条形槽(26)连通,所述第二环形槽(25)内设置有第二吸水条(27),所述第二吸水条(27)的一侧设置有置于条形槽(26)内的吸水横条(28),所述吸水横条(28)的另一端与第一吸水条(23)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种子萌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水条(23)、吸水杆(24)、第二吸水条(27)和吸水横条(28)一体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种子萌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包括设置在播种盒(11)外侧壁上的固定板(29),所述萌发槽(8)的内壁上设置有位于固定板(29)下方且可上下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亨宁徐波鞠文彬高信芬高云东余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