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式康复训练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式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康复器材是开展康复训练时,治疗师借助于一定的器械对患者作手法训练,或是治疗师指导、帮助患者利用器械进行训练,这些器械就叫康复训练器械,多数由钢材、木材、塑料等制作而成。它们的结构、形状、尺寸、重量、用途各不相同,有的由几十个、上百个零件组成,有的则非常简单。
[0003]传统的髋关节康复训练依赖于治疗师的一对一徒手操作,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效率低下。而现有的康复训练装置结构复杂,操作单一,达不到所预期的康复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复合式康复训练装置,能够对患者的髋关节部位进行全方位的康复训练,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且提高了康复训练的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康复床,康复床上侧面的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安装槽,前后两侧的安装槽的内底面上固定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复合式康复训练装置,它包含康复床(1),康复床(1)上侧面的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安装槽(2),前后两侧的安装槽(2)的内底面上固定设置有旋转座(3),旋转座(3)的顶面上固定设置有转动板(4);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传动柱(5),所述的传动柱(5)为两个,且分别垂直固定设置在转动板(4)的底面上,传动柱(5)的下端穿过旋转座(3)以及安装槽(2)的内底部后,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6);“U”形框(7),所述的“U”形框(7)活动设置在前后两侧的传动齿轮(6)的中部;导向条(8),所述的导向条(8)为两个,且分别对称固定设置在“U”形框(7)内部前后两侧的侧壁上;导向块(9),所述的导向块(9)为两个,且分别对称固定设置在康复床(1)的床板底面上,导向条(8)滑动穿设在相对应位置上的导向块(9)中部;齿条(10),所述的齿条(10)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设置在“U”形框(7)外侧壁的前后两侧;前后两侧的齿条(10)分别与前后两侧的传动齿轮(6)相啮合设置;驱动电机(11),所述的驱动电机(11)通过电机支架固定嵌设在康复床(1)的床板底面上,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动盘(12),转动盘(12)上通过转轴和轴承偏心连接有传动杆(13),传动杆(13)的另一端通过铰接件活动设置在“U”形框(7)的右侧壁上;所述的驱动电机(11)与外部电源连接;腿部夹持训练机构(16),所述的腿部夹持训练机构(16)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前后两侧的转动板(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槽(2)的内侧壁上侧开设有环形槽(14),转动板(4)的四周壁上固定设置有导向环(15),导向环(15)滑动设置在环形槽(14)的内部;通过导向环(15)在环形槽(14)内部的转动对转动板(4)进行限位和导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腿部夹持训练机构(16)包含:固定座(16
‑
1),所述的固定座(16
‑
1)为两个,且分别垂直对称固定设置在转动板(4)上侧面的前后两侧;大腿下侧夹持槽(16
‑
2),所述的大腿下侧夹持槽(16
‑
2)为半圆柱形空心结构,大腿下侧夹持槽(16
‑
2)下端的前后两侧分别通过转轴和轴承与前后两侧的固定座(16
‑
1)的侧壁旋转连接;大腿下侧夹持槽(16
‑
2)的上侧开设有插槽(16
‑
3);一号电动推杆(16
‑
4),所述的一号电动推杆(16
‑
4)的一端通过铰接件与大腿下侧夹持槽(16
‑
2)的左侧活动连接,一号电动推杆(16
‑
4)的另一端通过铰接件与导向轮(16
‑
5)的轮座上侧面相铰接;导向轨(16
‑
6),所述的导向轨(16
‑
6)固定设置在康复床(1)上侧面上,且导向轮(16
‑
5)滑动架设在导向轨(16
‑
6)上;大腿上侧夹持槽(16
‑
7),所述的大腿上侧夹持槽(16
‑
7)为半圆柱形空心结构,大腿上侧夹持槽(16
‑
7)下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弧形插板(16
‑
8),弧形插板(16
‑
8)的下端活动插设在插槽(16
‑
3)的内部,弧形插板(16
‑
8)的侧壁上等间距设置有数个限位孔(16
‑
9),锁紧螺栓(16
‑
10)的内端穿过大腿下侧夹持槽(16
‑
2)的侧壁后,插设在对应的限位孔(16
‑
9)的内部;
小腿夹持槽(16
‑
11),所述的小腿夹持槽(16
‑
技术研发人员:张妮,郭方圆,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