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温度和风量的通风实验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风柜
,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温度和风量的通风实验柜。
技术介绍
[0002]实验通风柜,用于实验过程中对柜内进行通风的目的,便于实验过程中能够迅速将柜内温度、气压或洁净度进行调节;从而保证实验过程中实验物能够满足实验要求的环境下进行操作;
[0003]而对实验柜内进行调节时,主要是以进风和出风的风量进行调节,市场上通风柜的风量控制无论是面风速传感器控制法还是移门位移控制法,都是和移门开度有关,实际通风柜应用中,有90%的实验时间为准备时间和微排放时间,
[0004]当需要进行工作时,由于准备时间和微排放时间较长,严重影响了实验效率,因此缺少一种能够提高通风效率的实验通风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温度和风量的通风实验柜,用以实现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提高实验柜的通风效率,降低实验等待时间,提高实验效率。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温度和风量的通风实验柜,包括:试验箱,所述试验箱的其中一侧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温度和风量的通风实验柜,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箱(1),所述试验箱(1)的其中一侧间隔设置有进气管道(2)和出气管道(3),所述进气管道(2)和所述出气管道(3)的另一侧连通温度调节柜(5);所述进气管道(2)和所述出气管道(3)靠近所述温度调节柜(5)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开合机构(6),所述开合机构(6)用于对所述进气管道(2)和所述出气管道(3)进行打开或封闭;以及,用于对所述进气管道(2)和所述出气管道(3)的开口进行大小调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温度和风量的通风实验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柜(5)的顶部设置有废气管道(4),所述废气管道(4)位于所述温度调节柜(5)的一端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出气管道(3);并用于将所述试验箱(1)内的废气通过所述出气管道(3)排出实验室。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温度和风量的通风实验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柜(5)上设置有第二调节口(22),所述开合机构(6)用于对所述第二调节口(22)的开口大小进行调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温度和风量的通风实验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机构(6)包括: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分别对所述第二调节口(22)的开口大小进行调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温度和风量的通风实验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挡板(17),所述第二挡板(17)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向外凸起的第一滑块(21),所述第一滑块(21)为V型结构,所述第一滑块(21)滑动设置在第二滑轨(15)的第一滑道(20)中,所述第二滑轨(15)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口(22)的两侧;所述第二挡板(17)的其中一侧设置有U型结构的第一调节口(16),所述第一调节口(16)用于和第二调节组件、第二挡板(17)对所述第二调节口(22)的大小进行调节。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温度和风量的通风实验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推板(9),所述第一推板(9)的两侧滑动设在第一滑轨(11)的滑槽内,所述第一滑轨(11)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口(22)的上方;所述第一推板(9)远离温度调节柜(5)内壁的一面下方设置有向外突起凸台(23),所述凸台(23)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铰接柱,位于中心的所述铰接柱上转动连接第五摆杆(25),所述第五摆杆(25)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摆杆(8),所述第一摆杆(8)远离第五摆杆(25)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第一凸起柱(7)内,并且所述转轴用于连接驱动机构;所述凸台(23)两侧对称设置的铰接柱分别转动连接第三摆杆(13),各所述第三摆杆(13)的另一端均铰接有第二摆杆(12)和第四摆杆(14),所述第二摆杆(1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凸起柱(10)转动设在温度调节柜(5)的内壁;所述第一调节口(16)的U型结构内壁对称设置有第一槽口(19),所述第一槽口(19)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铰接轴(18),所述第一铰接轴(18)用于所述第四摆杆(14)远离第二摆杆(12)和第三摆杆(13)的一端进行铰接;所述第一推板(9)的下方通过连杆(39)连接有第一挡板(24),所述第一挡板(24)用于将所述第一调节口(16)的开口大小进行调节。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温度和风量的通风实验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17)远离第一调节口(16)的一面还设置有伸缩的封闭门(26),所述封闭门(26)的两侧设
置有传感器(27),所述传感器(27)用于对所述封闭门(26)和所述温度调节柜(5)的内底面距离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的所述距离对所述封闭门(26)进行打开或闭合。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温度和风量的通风实验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转接轴(29),所述第一转接轴(29)和第二转接轴(30)分别通过吊装杆(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海鹏,张怀东,邢希学,张京军,龚长华,黎思源,何世楠,周相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戴纳实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