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照明装置及照明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多功能灯具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照明装置及照明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风扇灯是在吸顶灯或吊灯的基础上安装风扇扇叶,由于扇叶外露,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有叶风扇灯的基础上,通过将扇叶隐藏设置在灯壳内部,形成无叶风扇灯。
[0003]无叶风扇灯,采用涡轮结构的扇叶,噪音较小,但由于扇叶面积小,风量会显得不足,出风效果不佳。此外,这些无叶风扇灯的入风口一般设置在灯体的顶部,由上方进风,下方出风,需要在上方留有足够的入风间隙,大部分以吊灯的形式安装,无法做成吸顶灯。
[0004]近年来,各种杀菌消毒产品应运而生,如UV灯,然而,现有的产品在杀菌消毒的时候,需要人员离开场地,无法做到人机共存。
[0005]另外,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照明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不再满足于照明装置仅仅提供照明的功能,还希望能获得更多的健康照明因素,如减少蓝光等,健康照明的其他因素也是研究人员持续关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第一光源组件、第二光源组件、风扇组件、负离子发生器和UVC管;所述壳体组件,自下而上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所述第一壳体在中间开设有入风口,在所述入风口的外围向上隆起形成了主光源腔体和副光源腔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形成送风腔体,且所述第二壳体的外沿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沿形成呈环形间隙的出风口;所述第三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并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了容纳腔体;所述第一光源组件整体呈环形设置于所述主光源腔体中;所述第二光源组件整体呈环形设置于所述副光源腔体中;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电机、转轴和扇叶模组,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体中,并通过所述转轴与设置于所述送风腔体中的扇叶模组驱动连接;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体中,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负离子释放端插入所述送风腔体中;所述UVC管设置于所述送风腔体中,且所述UVC管与所述负离子释放端分别位于所述扇叶模组与所述出风口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组件由若干块第一光源件拼接在一起形成,所述第一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光源组件的外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组件包括第二光源件和导光件,所述导光件为具有单圈螺旋结构的导光环,所述导光件的起始端与终末端相接,且自起始端延伸至终末端时厚度逐渐减小,进而在起始端形成呈断层面的入光部,所述第二光源件贴合固定于所述入光部中;所述导光件的底部为出光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模组包括底板和成弧形结构的扇叶,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中心,所述扇叶围绕所述转轴呈螺旋状固定于所述底板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的内侧宽度大于外侧宽度,且相邻两片扇叶的距离由内向外逐渐增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扇叶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导风板,所述UVC管与所述负离子释放端分别位于所述导风板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体的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第一光源组件、第二光源组件、风扇组件、负离子发生器和UVC管电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盖和减振组件,所述上盖吸顶安装于外部固定件中,并与所述第三壳体连接;所述减振组件包括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所述第一减振件设置于所述上盖中,所述第二减振件设置于所述第三壳体中。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件为安装于磁铁盒的第一磁铁,所述第二减振件为安装于磁铁盒的第二磁铁,在所述上盖与所述第三壳体的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一磁铁正对于所述第二磁铁,且所述第一磁铁朝向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念松,潘淑军,徐晓东,段豪飞,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