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系统专用溜筒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85148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运输系统专用溜筒,属于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圆柱形溜筒外壳内设有固定圆环,固定圆环的二侧下方分别与电动液压杆的上方相连接,圆柱形溜筒的内圈下部对称设有固定板,电动液压杆的下方与固定板相连接,固定圆环中间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中间设有旋转轴承,搅拌杆的中间部位固定在旋转轴承上,搅拌杆的下部与旋转盘的中间位置相连接,旋转盘的下部与旋转电机相连接,旋转电机的外部设有倒圆锥形外壳,电机支架上设有电机,电机与圆盘相连接,钢索的一端固定在圆盘上,钢索的另一端固定在拉环上,解决了现有人力成本过高以及操作效率差方面,主要应用于粮食码头运输上。主要应用于粮食码头运输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输系统专用溜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料装车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运输系统专用溜筒。

技术介绍

[0002]粮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保障,特别在码头需要通过火车进行装粮,然后再运输到全国各地。现有系统中,溜筒成为一种必要设备安装在装车楼上,每一条轨道上方会对应设置有一组溜筒给火车进行装粮,正常操作的过程中,每节车厢对应三个溜筒均匀排列在火车车厢的上方,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需要进行人工抹平操作,浪费人工人力,而且整个过程比较累,每一节车厢需要二个人进行抹平操作,而且整个调度需要进行三班倒,那么每天需要6个人来操作,当一个码头有四条装运线时,那么一天将需要24个人工进行操作,一个员工每年平均花费工资在7万元左右,每年光在抹平方面需要支出168万元的人工成本,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工的成本越来越高,如何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再提高工作效率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至少克服上述一种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运输系统专用溜筒,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4]运输系统专用溜筒,其特征在于:圆柱形溜筒外壳内设有固定圆环,固定圆环的二侧下方分别与电动液压杆的上方相连接,圆柱形溜筒的内圈下部对称设有固定板,电动液压杆的下方与固定板相连接,固定圆环中间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中间设有旋转轴承,搅拌杆的中间部位固定在旋转轴承上,搅拌杆的下部与旋转盘的中间位置相连接,旋转盘的下部与旋转电机相连接,旋转盘可以在电动液压杆的作用下进行夯实已经装好的物料,旋转电机的外部设有倒圆锥形外壳,倒圆锥形结构设计的外壳可以当物料快要装满的时候,倒圆锥形外壳可以插入在物料中继续进行抛撒物料,圆柱形溜筒的外壳上设有对称的轨道杆,轨道杆上设有滑轮,滑轮卡合在轨道内进行升降拉动圆柱形溜筒的升降,圆柱形溜筒的上方设有拉环,轨道固定在装车楼上,电机支架固定在装车楼上,电机支架上设有电机,电机与圆盘相连接,钢索的一端固定在圆盘上,钢索的另一端固定在拉环上,通过控制电机的转动来控制整个圆柱形溜筒的升降,电机、电动液压杆和旋转电机分别与PLC相连拉,PLC 与控制器相连接。
[0005]优选地:为了更好地达到均分物料的效果,旋转盘的结构为球形面且旋转盘的外圈呈圆周状均匀固定一圈挡板I,旋转盘的内圈呈圆周状均匀固定一圈挡板II,挡板I和挡板II的数量相同,每一个挡板II向外侧延伸线的方向为每二个挡板I 之间的中间位置,如此设计,可以使物料在被抛撒的过程中朝着360度的方向均匀抛撒,不会因为物料下落在旋转盘上不均匀而导致抛撒不均匀。
[0006]优选地:为了防止溜筒拥堵造成流淌不畅,搅拌杆的四周均匀一圈旋转板I和旋转板II,旋转板II和旋转板I相间排列并任一旋转板I和旋转板II之间的夹角为90 度,搅拌杆
的上部设有圆锥杆,搅拌杆边搅拌边上下运动,可以解决物料拥堵和均匀抛撒的技术问题。
[0007]优选地:为了更好地提高产品使用寿命,旋转盘、挡板I、挡板II的材料均为金属材料,当挡板I和挡板II的数量为18个时效果较佳。搅拌杆、旋转板I和旋转板II的材料均为金属材料。
[0008]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09]设计新颖独特,当采用本设备后,仅需要二个溜筒便可以代替原来的三个溜筒结构,在成本上节约20%左右,第二在人力成本上每年节约146万左右,第三在工作效率上提高30%以上,而且整个设备操作方便快捷,适于全面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专利技术运输系统专用溜筒内部结构图。
[0011]图2是本专利技术运输系统专用溜筒的旋转盘部分俯视图。
[0012]图3是图2中的局部放大位置A。
[0013]图4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位置B。
[0014]图5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位置C。
[0015]图6是本专利技术运输系统专用溜筒的使用状态图I。
[0016]图7是本专利技术运输系统专用溜筒的使用状态图II。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1
[0018]如图1-图7所示:
[0019]运输系统专用溜筒,其特征在于:圆柱形溜筒1外壳内设有固定圆环10,固定圆环10的二侧下方分别与电动液压杆6的上方相连接,圆柱形溜筒1的内圈下部对称设有固定板16,电动液压杆6的下方与固定板16相连接,固定圆环10中间设有支撑杆15,支撑杆15的中间设有旋转轴承14,搅拌杆17的中间部位固定在旋转轴承14上,搅拌杆17的下部与旋转盘7的中间位置相连接,旋转盘7的下部与旋转电机11相连接,旋转电机11的外部设有倒圆锥形外壳8,旋转盘7可以在电动液压杆6的作用下进行夯实已经装好的物料,旋转电机的外部设有倒圆锥形外壳8,倒圆锥形结构设计的外壳可以当物料快要装满的时候,倒圆锥形外壳可以插入在物料中继续进行抛撒物料,圆柱形溜筒1的外壳上设有对称的轨道杆18,轨道杆18上设有滑轮,滑轮卡合在轨道2内进行升降拉动圆柱形溜筒1的升降,圆柱形溜筒1的上方设有拉环,轨道2固定在装车楼上,电机支架3固定在装车楼上,电机支架3上设有电机4,电机4与圆盘5相连接,钢索的一端固定在圆盘5 上,钢索的另一端固定在拉环上,通过控制电机4的转动来控制整个圆柱形溜筒1 的升降,电机4、电动液压杆6和旋转电机11分别与PLC相连拉,PLC与控制器相连接,旋转盘的结构为球形面且旋转盘的外圈呈圆周状均匀固定一圈挡板I,旋转盘的内圈呈圆周状均匀固定一圈挡板II,挡板I和挡板II的数量相同,每一个挡板II向外侧延伸线的方向为每二个挡板I之间的中间位置,搅拌杆的四周均匀一圈旋转板I和旋转板II,旋转板II和旋转板I相间排列并任一旋转板I和旋转板 II之间的夹角为90度,搅拌杆17的上部设有圆锥杆9,旋转盘7、挡板I12、挡板II18的材料均为金属材料,挡板I12和挡板II18的数量为18个,搅拌杆17、旋转板I13和旋转板II19的材料均为金属材料。本专利技术
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在装车楼上装有二个运输系统专用溜筒,二者之间相距4米,当不需要装料的时候,通过电机4将圆柱形溜筒拉至最高处,当需要装车时,通过控制室将火车车厢停至溜筒的正下方,此时控制电机4将溜筒下部的开口向下放至车厢20内,此时将装车楼上的物料管道21的阀门打开并控制旋转电机11开始旋转并带动旋转盘7旋转,控制电动液压杆6每十秒钟进行一次上下运动,旋转盘7的旋转带动搅拌杆17旋转,搅拌杆在电动液压杆6的作用下进行上下运动的同时并旋转来防止物料拥堵在溜筒内,正常每一节车厢的装载重量为60-70吨,根据物料的不同,装载的重量不同,当物料装满车厢95%的时候停止电动液压杆6的上下运动,当物料装至98%的时候停止进行加料,关闭旋转电机11并通过电机4 将溜筒拉高,再将下一节车厢移动到溜筒的下方,如此循环操作直至整个火车车厢装满,现有作业模式下,一节车厢装车时间约为9分钟,以一个编组16节车厢计算,一般需要185分钟以上。如果因为物料密度较低或者杂质较多需要抹平,一个编组的装车一般需要240分钟以上。使用该设备,每节车厢的装车时间约为7 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运输系统专用溜筒,其特征在于:圆柱形溜筒(1)外壳内设有固定圆环(10),固定圆环(10)的二侧下方分别与电动液压杆(6)的上方相连接,圆柱形溜筒(1)的内圈下部对称设有固定板(16),电动液压杆(6)的下方与固定板(16)相连接,固定圆环(10)中间设有支撑杆(15),支撑杆(15)的中间设有旋转轴承(14),搅拌杆(17)的中间部位固定在旋转轴承(14)上,搅拌杆(17)的下部与旋转盘(7)的中间位置相连接,旋转盘(7)的下部与旋转电机(11)相连接,旋转电机(11)的外部设有倒圆锥形外壳(8),圆柱形溜筒(1)的外壳上设有对称的轨道杆(18),轨道杆(18)上设有滑轮,滑轮卡合在轨道(2)内进行升降拉动圆柱形溜筒(1)的升降,圆柱形溜筒(1)的上方设有拉环,轨道(2)固定在装车楼上,电机支架(3)固定在装车楼上,电机支架(3)上设有电机(4),电机(4)与圆盘(5)相连接,钢索的一端固定在圆盘(5)上,钢索的另一端固定在拉环上,通过控制电机(4)的转动来控制整个圆柱形溜筒(1)的升降,电机(4)、电动液压杆(6)和旋转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自健李振铎陆化
申请(专利权)人:盛世沛金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江苏海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