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乳化炸药稳定性的复合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5135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乳化炸药稳定性的复合脂,属民用爆破器材领域,所述复合脂的组分包括油性摩擦改性剂、环烷酸盐、减二线蜡、减三线蜡、减四线油及聚合蜡。具体的,以质量分数计,其中油性摩擦改性剂6.0%~10.0%,环烷酸盐1%~6%,减二线蜡10.0%~25.0%,减三线蜡15.0%~35.0%,减四线油20.0%~50.0%,聚合蜡3.0%~10.0%。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复合脂制备的乳化炸药与现有复合蜡制备的乳化炸药相比,其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自然储存期增加了15个月,高低温循环次数提高了10次;爆炸性能仍符合GB2828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乳化炸药稳定性的复合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备乳化炸药的一种外相材料,属民用爆破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乳化炸药稳定性的复合脂。

技术介绍

[0002]乳化炸药是以过饱和无机盐氧化剂水溶液的微细液滴为分散相,以燃料油为连续相,通过乳化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作用,形成的一种W/O型乳状液,而后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敏化使之形成乳化炸药,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乳化炸药在生产、储存、使用过程中,常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导致乳化炸药破乳、性能衰减甚至拒爆,因此乳化炸药的稳定性决定着乳化炸药是否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油相材料作为乳化炸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的油水界面膜的强度对于防止内相硝酸铵的析晶和乳胶膜的破坏有重要作用,目前现有的乳化炸药用复合蜡虽然性能优良,但因其形成的乳化界面膜强度较低,导致乳化炸药稳定性不佳,在储存过程中易分层、破乳,使乳化炸药爆轰性能下降甚至拒爆,因此采用某些油性摩擦改性剂及环烷酸盐,形成新型油相材料,提高乳化炸药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3]CN201410475312.8专利所述乳化炸药复合油相无油性摩擦改性剂,储存稳定性仅满足国家标准即6个月;CN 201810857998.5专利所述乳化炸药复合油相无油性摩擦改性剂及环烷酸盐,储存稳定性仅满足9个月;CN 201810947405.4专利主要涉及制备乳化炸药可再生油相,无油性摩擦改性剂及环烷酸盐,无提及乳化炸药储存稳定性,亦无乳化炸药爆炸性能表征;CN 201510385795.7专利所述油相仅可应用于高温敏化工艺生产的乳化炸药,无油性摩擦改性剂及环烷酸盐,无提及乳化炸药自然储存期,其高低温循环次数仅为20次;CN 201010589540.X专利所述乳化炸药复合油相无高分子活化物,储存稳定性仅满足国家标准即6个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国内乳化炸药专用复合蜡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引入油性摩擦改性剂及环烷酸盐,提供一种乳化炸药专用复合脂,增加乳化炸药的稳定性和爆炸性能。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提高乳化炸药稳定性的复合脂,所述复合脂的组分包括油性摩擦改性剂、环烷酸盐、减二线蜡、减三线蜡、减四线油及聚合蜡。
[0006]所述复合脂的各组份质量分数为:油性摩擦改性剂6.0%~10.0%,环烷酸盐1%~6%,减二线蜡10.0%~25.0%,减三线蜡5.0%~35.0%,减四线油20.0%~50.0%,聚合蜡3.0%~10.0%。
[0007]进一步的,所述油性摩擦改性剂6.0%~10.0%,环烷酸盐2%~5%,减二线蜡10.0%~20.0%,减三线蜡20.0%~34.0%,减四线油30.0%~43.0%,聚合蜡5.0%~8.0%。
[0008]所述的油性摩擦改性剂为二聚酸、油酸乙二醇酯、油酸丁酯、硫化动植物油中的一
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0009]所述的环烷酸盐为环烷酸锌、环烷酸钙、环烷酸铁、环烷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0010]所述的聚合蜡为无规聚丙烯、聚乙烯蜡、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热熔胶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点: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乳化炸药复合脂制备的乳化炸药与现有乳化炸药相比,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自然储存期达18个月(现有乳化炸药储存期为6个月),高低温循环(高温50℃
±
2℃,恒温12h;转入低温-20℃,恒温12h;每24h为一循环)次数达30个(现有乳化炸药高低温循环次数为15个,后即破乳),乳化炸药爆炸性能仍符合GB28286-2012《工业炸药通用技术条件》中乳化炸药性能指标。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4]实施例1
[0015]复合脂制备:将6.0%的油酸乙二醇酯、5%的环烷酸锌、20.0%的减二线蜡、34.0%的减三线蜡、30.0%的减四线油、5.0%的无规聚丙烯,各组分合计90g加热熔化,搅拌均匀于85-95℃,保温待用。
[0016]水相制备:将82.8%的硝酸铵、6.5%的硝酸钠、10.7%的水,各组分合计1870g加热熔化,搅拌均匀于90-100℃,保温待用。
[0017]乳化炸药制备:将2%计40g乳化剂SP-80溶于上述复合脂中搅拌均匀,缓慢将水相在1450r/min的转速搅拌下加入复合脂中,搅拌乳化5min,即成乳胶基质;将乳胶基质冷却至50-55℃,加入3.5%(外加)的膨胀珍珠岩,混合均匀,装入塑膜中,形成乳化炸药(装药密度在1.10-1.18g/cm3)。
[0018]稳定性性能:将乳化炸药自然储存18个月后检测性能:
[0019]爆速:4750m/s,殉爆距离4cm,猛度18.2mm;30个高低温循环后无分层、硬化、破乳现象。
[0020]实施例2
[0021]复合脂制备:将8.0%的二聚酸、3%的环烷酸钙、10.0%的减二线蜡、30.0%的减三线蜡、43.0%的减四线油、6.0%的聚乙烯蜡,各组分合计90g加热熔化,搅拌均匀于85-95℃,保温待用。
[0022]水相制备:将82.8%的硝酸铵、6.5%的硝酸钠、10.7%的水,各组分合计1870g加热熔化,搅拌均匀于90-100℃,保温待用。
[0023]乳化炸药制备:将2%计40g乳化剂SP-80溶于上述复合脂中搅拌均匀,缓慢将水相在1450r/min的转速搅拌下加入复合脂中,搅拌乳化5min,即成乳胶基质;将乳胶基质冷却至50-55℃,加入3.5%(外加)的膨胀珍珠岩,混合均匀,装入塑膜中,形成乳化炸药(装药密度在1.11-1.17g/cm3)。
[0024]稳定性性能:将乳化炸药自然储存18个月后检测性能:
[0025]爆速:4930m/s,殉爆距离4cm,猛度18.8mm;30个高低温循环后无分层、硬化、破乳
现象。
[0026]实施例3
[0027]复合脂制备:将10.0%的油酸丁酯、2%的环烷酸铜、20.0%的减二线蜡、20.0%的减三线蜡、40.0%的减四线油、8.0%的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各组分合计90g加热熔化,搅拌均匀于85-95℃,保温待用。
[0028]水相制备:将82.8%的硝酸铵、6.5%的硝酸钠、10.7%的水,各组分合计1870g加热熔化,搅拌均匀于90-100℃,保温待用。
[0029]乳化炸药制备:将2%计40g乳化剂SP-80溶于上述复合脂中搅拌均匀,缓慢将水相在1450r/min的转速搅拌下加入复合脂中,搅拌乳化5min,即成乳胶基质;将乳胶基质冷却至50-55℃,加入3.5%(外加)的膨胀珍珠岩,混合均匀,装入塑膜中,形成乳化炸药(装药密度在1.12-1.19g/cm3)。
[0030]稳定性性能:将乳化炸药自然储存18个月后检测性能:爆速:5030m/s,殉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乳化炸药稳定性的复合脂,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复合脂的组分包括油性摩擦改性剂、环烷酸盐、减二线蜡、减三线蜡、减四线油及聚合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脂的各组份质量分数为:油性摩擦改性剂6.0%~10.0%,环烷酸盐1%~6%,减二线蜡10.0%~25.0%,减三线蜡5.0%~35.0%,减四线油20.0%~50.0%,聚合蜡3.0%~1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性摩擦改性剂6.0%~10.0%,环烷酸盐2%~5%,减二线蜡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平利叶志文顾道斌缪金妹张洁张伟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