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涌潮区透水软土地基的围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472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强涌潮区透水软土地基的围堰结构,包括围堰本体,围堰本体内设有内腔,内腔内设有围板和充泥管袋,围板包括前围板和后围板,内腔分为近水腔室、远水腔室和支撑腔室,近水腔室和远水腔室内均设有若干紧固索,充泥管袋填充于近水腔室和远水腔室内,且逐层分布于若干紧固索划分的空间内,支撑腔室内设有若干支撑柱,若干支撑柱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围板和后围板上,支撑腔室内设有固态填充料,围堰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近水坡和远水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通过前围板和紧固索对近水腔室内的充泥管袋进行支撑,且通过后围板和支撑柱对前围板进行支撑,使近水坡处的充泥管袋结构稳定,从而实现围堰。从而实现围堰。从而实现围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涌潮区透水软土地基的围堰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围堰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强涌潮区透水软土地基的围堰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围堰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为建造永久性水利设施,修建的临时性围护结构。其作用是防止水和土进入建筑物的修建位置,以便在围堰内排水,开挖基坑,修筑建筑物。
[0003]在强涌潮区的治理工程中,也需构筑施工围堰。在一些有强涌潮的地区,需要围堰有足够的抗冲压的能力,而且由于涌潮对围堰的冲击力比较大,还需要围堰有足够的防渗水的能力。而普通的围堰往往采用双排钢板桩或土堤加防渗墙围堰,围堰结构比较单一,其抗冲击能力有所不足。针对以上问题,以下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涌潮区透水软土地基的围堰结构,具有加强了围堰本体的抗冲击能力,使围堰本体能够承受住强涌潮的冲击的优点。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强涌潮区透水软土地基的围堰结构,包括围堰本体,所述围堰本体内设有内腔,所述内腔内设有围板和充泥管袋,所述围板包括前围板和后围板,所述前围板和后围板将内腔分为近水腔室、远水腔室和支撑腔室,所述近水腔室和远水腔室内均设有若干紧固索,若干所述紧固索倾斜固定在近水腔室和远水腔室,所述充泥管袋填充于近水腔室和远水腔室内,且逐层分布于若干紧固索划分的空间内,所述支撑腔室内设有若干支撑柱,若干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围板和后围板上,所述支撑腔室内设有固态填充料,所述围堰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近水坡和远水坡,所述近水坡包括下斜坡、上斜坡和护坡结构,所述护坡结构呈水平设置,所述护坡结构的一端与下斜坡的上端连接,所述护坡结构的另一端与上斜坡的下端连接,所述近水坡上设置有防渗结构,所述防渗结构的一侧与近水坡紧密贴合,所述防渗结构远离近水坡的一侧设有加固层,所述加固层与近水坡的结构相同,且与近水坡固定连接。
[0007]作为优选,所述前围板和后围板均为金属围板,所述前围板呈弧形结构,所述前围板的一侧设有若干加固柱,若干所述加固柱位于支撑腔室内。
[0008]作为优选,所述后围板的两侧设有若干加固杆,所述加固杆位于后围板的两侧,且与后围板紧贴。
[0009]作为优选,所述围堰本体上设有若干加固桩,所述加固杆和加固柱上均开设有固定道,所述围堰本体的上端面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下端与固定道的上端相通,所述加固桩的下端穿过卡槽和固定道,且位于固定道的下方,所述加固桩的上端固设有卡块,所述卡块卡接于卡槽内。
[0010]作为优选,所述围堰本体的上端面开设有若干填埋口,所述近水腔室、远水腔室、
支撑腔室分别通过若干填埋口与外界相通。
[0011]作为优选,所述近水坡和远水坡内均设有防护块,两块所述防护块分别位于近水坡和远水坡的最低处,所述防护块的一侧为斜面,且所述斜面分别与近水坡和远水坡的内壁相贴。
[0012]作为优选,所述防渗结构包括防渗土工膜和黏土层,所述防渗土工膜与近水坡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黏土层的一侧与防渗土工膜固定连接,所述黏土层的另一侧与加固层固定连接。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支撑腔室内,通过若干支撑杆将后围板和前围板连接,前围板受到的冲击力会通过支撑杆传递到后围板上,近水腔室内的若干充泥管袋通过紧固索固定,使其与围堰本体成为一个整体,当近水坡处受到强潮涌冲击时,涌潮先与下斜坡接触,护坡结构可以增强下斜坡的稳固度,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力,近水坡受到涌潮的冲击后,将冲击力传递到位于近水腔室内的若干充泥管袋上,紧固索将若干充泥管袋绑紧,减小充泥管袋在受到冲击时的位移,充泥管袋在吸收一部分能量后,将冲击力传递到前围板上,支撑腔室内的固定填充物和后围板会对前围板进行支撑,远水腔室内的若干充泥管袋也会对后围板进行支撑,使后围板能为前围板提供更大的支持力,从而使围堰本体能够承受更大的涌潮冲击。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A区的放大图。
[0016]附图标记:1、围堰本体;2、充泥管袋;3、前围板;4、后围板;5、近水腔室;6、远水腔室;7、支撑腔室;8、紧固索;9、支撑柱;10、固态填充料;11、近水坡;12、远水坡;13、下斜坡;14、上斜坡;15、护坡结构;16、加固层;17、加固柱;18、加固杆;19、加固桩;20、卡块;21、填埋口;22、防护块;23、防渗土工膜;24、黏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部”和“顶部”、“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强涌潮区透水软土地基的围堰结构,包括围堰本体1,围堰本体1内设有内腔。内腔内设有围板,围板包括前围板3和后围板4,前围板3和后围板4将内腔分为了近水腔室5、远水腔室6和支撑腔室7。
[0019]围堰本体1的两侧也分别设有近水坡11和远水坡12,近水坡11包括下斜坡13、上斜坡14和护坡结构15,护坡结构15呈水平设置,护坡结构15的一端与下斜坡13的上端连接,护坡结构15的另一端与上斜坡14的下端连接。潮涌首先与下斜坡13接触,对下斜坡13产生冲击,当潮涌的高度高于下斜坡13的高度后,才会对上斜坡14产生冲击。水平设置的护坡结构15将一个长的斜坡分为了两个小的斜坡,斜坡的受力点多了两处,从而增加了斜坡的抗冲
击能力。而坡度较缓的斜面,也能够将潮涌带来的冲击力进行大幅度的分散,增加近水坡11的抗冲击能力。
[0020]在近水腔室5内设有若干紧固索8,若干紧固索8倾斜设置并固定在近水腔室5内部,若干紧固索8将近水腔室5分割为若干空间,每个空间内都填充有充泥管袋2,每一部分空间内的充泥管袋2都被紧固索8抵紧,使若干充泥管袋2之间紧密贴合,增加近水坡11防渗漏的性能。
[0021]近水坡11上设置有防渗结构,防渗结构包括防渗土工膜23和黏土层24,防渗土工膜23与近水坡11的侧壁固定连接,黏土层24的一侧与防渗土工膜23固定连接,黏土层24的另一侧与加固层16固定连接。黏土层24和防渗土工膜23共同作用,能够增加近水坡11的防渗能力。
[0022]围板包括前围板3和后围板4,前围板3和后围板4均为金属围板,优选为钢材,前围板3呈弧形结构,前围板3的一侧与近水腔室5内的充泥管袋2相抵,充泥管袋2受到的冲击力会传递到前围板3上,金属材质的前围板3拥有较好的强度,不易损坏。前围板3能够为近水腔室5内的充泥管袋2提供一个支持力,使充泥管袋2不会发生位移,从而使若干充泥管袋2始终保持在紧密压合的状态,防止渗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涌潮区透水软土地基的围堰结构,包括围堰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堰本体(1)内设有内腔,所述内腔内设有围板和充泥管袋(2),所述围板包括前围板(3)和后围板(4),所述前围板(3)和后围板(4)将内腔分为近水腔室(5)、远水腔室(6)和支撑腔室(7),所述近水腔室(5)和远水腔室(6)内均设有若干紧固索(8),若干所述紧固索(8)倾斜固定在近水腔室(5)和远水腔室(6),所述充泥管袋(2)填充于近水腔室(5)和远水腔室(6)内,且逐层分布于若干紧固索(8)划分的空间内,所述支撑腔室(7)内设有若干支撑柱(9),若干所述支撑柱(9)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围板(3)和后围板(4)上,所述支撑腔室(7)内设有固态填充料(10),所述围堰本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近水坡(11)和远水坡(12),所述近水坡(11)包括下斜坡(13)、上斜坡(14)和护坡结构(15),所述护坡结构(15)呈水平设置,所述护坡结构(15)的一端与下斜坡(13)的上端连接,所述护坡结构(15)的另一端与上斜坡(14)的下端连接,所述近水坡(11)上设置有防渗结构,所述防渗结构的一侧与近水坡(11)紧密贴合,所述防渗结构远离近水坡(11)的一侧设有加固层(16),所述加固层(16)与近水坡(11)的结构相同,且与近水坡(1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涌潮区透水软土地基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板(3)和后围板(4)均为金属围板,所述前围板(3)呈弧形结构,所述前围板(3)的一侧设有若干加固柱(17),若干所述加固柱(17)位于支撑腔室(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叶青王亮陈世俊高建楠杨建峰张明文赵艳琪孔增增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交投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