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形缝合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447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整形缝合镊,包括镊子本体和引线长槽,所述镊子本体具有加持部,所述引线长槽开设于所述加持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整形缝合镊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引线长槽,扩大了引线区域,进行伤口缝合时,可直接将引线长槽夹持在待缝合部位,大部分的待缝合区域位于引线长槽区域内,即使在视角盲区,也可以方便医生快速找到引线区域进行插针,既提高了缝合效率,又避免了在缝合区域盲目摸索引线对患者或整形者造成的误伤。同时,由于整形缝合镊的两个镊子柄上的引线区域均作了扩展,出针时不再受限于微小圆孔,能够实现缝合针快速插针后的迅速出针,极大提升了出针效率,从而提高了整体缝合效率,实用性极强。实用性极强。实用性极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形缝合镊


[0001]本技术涉及医美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整形缝合镊。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所示,现有的整形缝合镊虽然具备引线孔,但是引线圆孔为微小圆孔7,在进行鼻部等隐蔽部分缝合时,由于视角问题,医生无法见孔插针,而只能凭借摸索插入引线孔,不仅大大降低了缝合效率,而且摸索过程中,还会导致针尖误伤其他部分,造成患者(或整形者)的不适。同时,缝合时需要缝合针穿透一侧至另一侧,而现有的整形缝合镊,两个镊子柄前端的引线圆孔同轴对齐设置,位置过于精准,不便于缝合针插入患部后快速从另一侧出针,缝合针在患部滞留时间长,也是极不利于缝合效率和患者舒适度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更加合理的整形缝合镊,以解决上述现有缝合镊存在的缝合效率低,且易误伤患者(或整形者)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整形缝合镊,包括:
[0006]镊子本体,所述镊子本体具有加持部;
[0007]引线长槽,所述引线长槽开设于所述加持部。
[0008]可选的,所述引线长槽为矩形或椭圆形。
[0009]可选的,所述引线长槽的两条长边为直线或曲线。
[0010]可选的,所述镊子本体为直形镊或弯形镊。
[0011]可选的,所述镊子本体为长镊或短镊。
[0012]可选的,所述镊子本体上设置有手持部。
[0013]可选的,所述手持部设置有防滑结构。
[0014]可选的,所述镊子本体为医用不锈钢镊子本体。医用不锈钢(Stainless Steel as Biomedical Material)为铁基耐蚀合金,是最早开发的生物医用合金之一,其特点是易加工、价格低廉,耐蚀性,屈服强度可以通过冷加工提高,避免疲劳断裂。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奥氏体超低碳不锈钢316L。
[0015]可选的,所述引线长槽为矩形长槽,所述矩形长槽的长度为0.5~1.0cm,宽度为0.2~0.6cm。
[0016]可选的,所述镊子本体包括两个镊子柄,任意一所述镊子柄上具有所述加持部;两所述加持部上的两个所述引线长槽对齐设置。
[0017]可选的,两所述加持部上的两个所述引线长槽的形状和面积完全相同。
[0018]可选的,所述矩形长槽的长度方向按照所述加持部的延伸方向延展,或者所述矩形长槽的长度方向按照与所述加持部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延展,或者所述矩形长槽的长度延展方向与所述加持部的延伸方向呈夹角布置。
[0019]可选的,所述矩形长槽的槽孔面积占据所述加持部整体面积的30%以上。当所述矩形长槽的槽孔面积占据所述加持部整体面积达到90%以上时,所述加持部为一框架结构。
[0020]可选的,所述加持部的前端具有钝化圆角结构,避免加持部的前端对患部造成损伤。
[0021]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2]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整形缝合镊,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引线长槽,相比现有的圆形引线孔做了加长设置,扩大了引线区域,进行伤口缝合时,可直接将引线长槽夹持在待缝合部位,如此,大部分的待缝合区域位于引线长槽区域内,即使在视角盲区,也可以方便医生快速找到引线区域进行插针,既提高了缝合效率,又避免了在缝合区域盲目摸索引线对患者或整形者造成的误伤。同时,由于整形缝合镊的两个镊子柄上的引线区域均作了扩展,出针时不再受限于微小圆孔,能够实现缝合针快速插针后的迅速出针,极大提升了出针效率,从而提高了整个缝合效率,不容易误伤患者,实用性极强。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现有整形缝合镊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公开的整形缝合镊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公开的整形缝合镊的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附图标记为:1

整形缝合镊;2

镊子本体;3

加持部;4

引线长槽;5

手持部;6

防滑结构;7

微小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更加合理的整形缝合镊,以解决上述现有缝合镊存在的缝合效率低,且易误伤患者(或整形者)的问题。
[0030]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1]实施例1:
[003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整形缝合镊1,包括镊子本体2和引线长槽4,镊子本体2的前端具有加持部3,引线长槽4开设于加持部3。
[0033]本实施例中,引线长槽4可为矩形、椭圆形或其他具有长度方向延伸的多边形。作为优选方式,本实施例将引线长槽4设置为矩形长槽,矩形长槽的长度为0.5~1.0cm,宽度
为0.2~0.6cm,在宽度方向上,相比常规的圆形引线孔扩宽了至少1mm。引线长槽4的实际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多种规格,以适应不同面积的患部。
[0034]本实施例中,引线长槽4的两条长边可为直线或曲线,为曲线时可以适当扩展引线长槽4在其宽度方向上对待缝合区域的覆盖范围,更有利于提升缝合效果。
[0035]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作为优选方式,将镊子本体2设置为直形镊。直形镊还可以根据目前现有技术对于直形镊的划分以及实际操作需求,设置为长镊或短镊。
[0036]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镊子本体2的中部设置有手持部5,该手持部5具有与人手指形状或人手握持姿势相匹配的仿形结构,便于人手握持。手持部5上还设置有防滑结构6,避免使用过程中镊子本体2在人手中打滑,有利于提高医疗安全。其中,防滑结构6可以是套设在镊子本体2的两个镊子柄上的硅胶套,硅胶套上可设置防滑纹路,防滑结构6也可以是直接成型于镊子柄上的防滑纹路。上述防滑纹路可以是条纹或格子纹路。
[0037]本实施例中镊子本体2为医用不锈钢镊子本体。医用不锈钢(Stainless Steel as Biomedical Material)为铁基耐蚀合金,是最早开发的生物医用合金之一,其特点是易加工、价格低廉,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形缝合镊,其特征在于,包括:镊子本体,所述镊子本体具有加持部;引线长槽,所述引线长槽开设于所述加持部;所述镊子本体包括两个镊子柄,任意一所述镊子柄上具有所述加持部;两所述加持部上的两个所述引线长槽对齐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形缝合镊,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长槽为矩形或椭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形缝合镊,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长槽的两条长边为直线或曲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形缝合镊,其特征在于,所述镊子本体为直形镊或弯形镊。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红杨永成朱红振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红瑞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