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ED与心电筛查、科普教育的一体化工作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4156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AED与心电筛查、科普教育的一体化工作站,其包括:投放于社区或公共区域的机柜;可拆卸式安放于所述机柜内的AED救助箱,所述AED救助箱内设置有AED救助设备,所述AED救助设备用于对需要心脏除颤的患者进行紧急救助;设置于所述机柜上的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用于显示所述AED救助设备的救助指导;设置于所述机柜一侧面的心电检测手柄,所述心电检测手柄内固定有心电检测传感器,所述心电检测手柄用于对人体进行心电检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化工作站在满足AED紧急救助的情况下,还具有心电检测的功能。同时,可以借助心电检测,提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体化工作站的使用频次,有利于对AED救助知识的科普教育,也能够快速的推广AED。能够快速的推广AED。能够快速的推广A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AED与心电筛查、科普教育的一体化工作站


[0001]本技术涉及领域医疗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AED与心电筛查、科普教育的一体化工作站。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心血管疾病逐步呈现高发态势,有关猝死的新闻越来越多。据国家心血管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55万人死于心脏骤停。其中的87%发生在医院以外。
[0003]抢救院外心跳骤停患者最有效的急救方法就是使用AED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在人口密集区域以及公共场所安装AED,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0004]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已经率先试点,在公园、商场、学校、车站等公共场所部署AED,但AED等急救相关的概念普及力度不足,AED设备功能应用单一,不能引起普通民众的关注,因此即便投放了设备,在紧急情况下依然不清楚AED位置,延误救援。
[0005]另外,据统计,因心律失常导致的心源性猝死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0%。伴心律失常的患者比普通人群更容易发生脑卒中,而脑卒中的死亡率和致残疾率分别高达 40%和 80%。所以,如果有方便准确的单导联心电图,当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随时测试,就有可能捕捉到心率失常的心电图信息,这样可以对心律失常做一个预诊和粗筛,可以作为心脏类疾病的早期预警,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从而挽救生命。
[0006]因此,居于心脏异常心电早筛、ADE科普教育、心脏骤停AED抢救三位一体的工作站的推广普及,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ED与心电筛查、科普教育的一体化工作站,旨在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0008]本技术提供AED与心电筛查、科普教育的一体化工作站,其包括:包括:
[0009]投放于社区或公共区域的机柜;
[0010]可拆卸式安放于所述机柜内的AED救助箱,所述AED救助箱内设置有AED救助设备,所述AED救助设备用于对需要心脏除颤的患者进行紧急救助;
[0011]设置于所述机柜上的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用于显示所述AED救助设备的救助指导;
[0012]设置于所述机柜一侧面的心电检测手柄,所述心电检测手柄内固定有心电检测传感器,所述心电检测手柄用于对人体进行心电检测;
[0013]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机柜侧面的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用于显示所述心电检测手柄的检测指导和/或所述AED救助设备的救助指导。
[0014]本技术公开的一体化工作站在满足AED紧急救助的情况下,还具有心电检测的功能,通过心电检测能够预防大部分的心脏疾病,防止出现心脏停跳,房颤等情况。同时,可以借助具有公共医疗性质的心电疾病预防,提高本技术的一体化工作站的使用频
次,同时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上显示医疗救助的AED救助指导和心电检测指导,有利于对AED救助知识的科普教育,也能够快速的推广AED。
[0015]其中,在AED救助箱被取下用于救助时,可以通过第一终端上的AED救助指导进行救助,防止出现操作不当的情况。其中,当救助的位置比较远时,还可以将AED救助箱和第二终端一同拆下,当到达救助位置后,可以通过可以移动的第二终端查看AED救助指导,能够保证实现即时的救助。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一体化工作站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一体化工作站的工作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0019]请参考图1并结合图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AED与心电筛查、科普教育的一体化工作站100,所述一体化工作站100包括:投放于社区或公共区域的机柜10、设置于所述机柜10内的AED救助箱50、机柜10上的第一终端20,第二终端60以及安装于机柜10一侧面的心电检测手柄70。
[0020]其中,所述AED救助箱50设置在机柜10的一个开窗40内,AED救助箱50可拆卸安装。在所述AED救助箱50内设置有AED救助设备12,所述AED救助设备12用于对需要心脏除颤的患者进行紧急救助。所述第一终端20内储存有AED救助设备12的救助指导视频,可以通过播放救助指导视频协助救助人员规范操作AED救助设备12完成救助。
[0021]其中,所述心电检测手柄70内固定有心电检测传感器11,所述心电检测传感器11用于对人体进行心电检测,所述心电检测传感器11采用2导式检测方式。检测时,待检测人只需要双手握住心电检测手柄70的两端就可以完成心电检测。
[0022]在本技术中,所述机柜10内还设置有通信模块13,所述通信模块13所述通信模块13通过无线或有线通信方式向远程数据服务器通信,从而将AED救助设备12和/或所述心电检测传感器11的检测数据上传至网络,实现远程数据共享。
[002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通信模块13采用无线蜂窝通信实现无线数据通信,还可以采用万维网通信接口实现互联网通信,通过通信方式能够将心电检测数据上传至远端的远程数据服务器,从而实现云端数据共享。
[0024]其中,所述机柜10上还设置有紧急救助按钮30,所述紧急救助按钮30按下时发送紧急救助信号至所述通信模块13,所述通信模块13将紧急救助信号发送至医疗救助中心,从而将所述第一终端20或第二终端60与所述医疗救助中心建立通信链接,便于获得所述医疗救助中心的救助帮助。
[0025]工作时,按动紧急救助按钮30,通信模块13通过网络向医疗救助中心发送紧急救助信号,同时在第一终端20和/或第二终端60上建立通信,实现视频通话,远程指导救助等操作,极大的提高了救助的效率和有效性。
[0026]其中,所述机柜10内还设置有定位模块14,所述定位模块14用于发送机柜10定位信息给所述通信模块13,从而在所述通信模块13向网络通信时,同步上传所述位置信息。
[0027]在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模块14还可以设置在所述AED救助设备12内,此时通信模块13也可以设置在AED救助设备12内;当通过AED救助设备12进行救助时,发送定位信号至所述通信模块13,同时配合拆卸下来一同携带的第二终端60实现移动式的视频通信,第二终端60也可以直接播放救助指导视频,从而实现远程救助指导等。另外,通信模块13发送的定位信号发送至医疗救助中心,医疗救助中心能够快速的确定救助实施的地点,即时地派出救助医疗车接送被救助者前往医疗机构进一步治疗,获得更好更及时和全面的救助服务。
[0028]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二终端60内具有身份识别模块,通过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对检测人员身份识别,并根据识别的身份建立心电检测报告,所述心电检测报告通过所述通信模块13发送至远程数据服务器,从而实现所述心电检测报告的云端储存和查看。
[0029]当心电检测时,可以通过读取身份证,扫描二维码等方式获得身份识别模块的身份认证,在心电检测完成后,形成与身份相绑定的心电检测报告,并将心电检测报告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ED与心电筛查、科普教育的一体化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站包括:投放于社区或公共区域的机柜;可拆卸式安放于所述机柜内的AED救助箱,所述AED救助箱内设置有AED救助设备,所述AED救助设备用于对需要心脏除颤的患者进行紧急救助;设置于所述机柜上的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用于显示所述AED救助设备的救助指导;设置于所述机柜一侧面的心电检测手柄,所述心电检测手柄内固定有心电检测传感器,所述心电检测手柄用于对人体进行心电检测;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机柜侧面的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用于显示所述心电检测手柄的检测指导和/或所述AED救助设备的救助指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AED与心电筛查、科普教育的一体化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内还设置有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通过无线或有线通信方式向远程数据服务器通信,从而将AED救助设备和/或所述心电检测传感器的检测数据上传至网络,实现远程数据共享。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AED与心电筛查、科普教育的一体化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上还设置有紧急救助按钮,所述紧急救助按钮按下时发送紧急救助信号至所述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将紧急救助信号发送至医疗救助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江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徕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