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河流水体原位修复的微生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4047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河流水体原位修复的微生物装置,其包括漂浮体,漂浮体的下侧设有推力机构,漂浮体的下端面设有气囊,漂浮体上设有微生物储存箱,微生物储存箱的上侧设有与微生物储存箱内部连通的进料管,漂浮体的下侧设有加料管,进料管向下延伸至推力机构下侧,漂浮体内设有增压泵,增压泵的进料口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微生物储存箱连通,增压泵的出料口通过第二连接管与加料管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河流水体原位修复的微生物装置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提高了微生物添加效率,降低向河流中添加微生物所需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漂浮体下端设置气囊,增强了漂浮体在河流中的稳定性。体在河流中的稳定性。体在河流中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河流水体原位修复的微生物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河流水体修复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河流水体原位修复的微生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河流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态系统间物质循环的主要通道, 健康的河流能够实现生态以及水利等诸多重要功能,然而河流生态比较容易受到外来污染的影响, 并且一旦发生污染, 则很容易波及整个流域。同时由于资源的不当利用和气候等因素,部分河流的生态环境严重退化,出现了很严重的黑臭以及富营养化等表现,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
[0003]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向河流中投加微生物菌剂来对污染的河流进行治理。
[0004]投加微生物菌剂法是用喷洒微生物的方法向水体中投加优势菌种,构成降解功能强大的微生物菌群,从而把被污染河流水体中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以去除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消除恶臭和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0005]投加微生物菌剂法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是由人工到指定河流点投加微生物菌剂,费时费力,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河流水体原位修复的微生物装置,以解决现有河流微生物添加费时费力,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用于河流水体原位修复的微生物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用于河流水体原位修复的微生物装置,包括漂浮体,所述漂浮体的下侧设有推力机构,所述漂浮体的下端面设有气囊,所述漂浮体上设有微生物储存箱,所述微生物储存箱的上侧设有与所述微生物储存箱内部连通的进料管,所述漂浮体的下侧设有加料管,所述进料管向下延伸至所述推力机构下侧,所述漂浮体内设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进料口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微生物储存箱连通,所述增压泵的出料口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加料管连接。
[0008]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漂浮体的前端呈尖状结构,所述推力机构具有两个,两个所述推力机构分别布置在所述漂浮体的前端和后端。
[0009]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力机构包括螺旋桨、螺旋桨轴以及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漂浮体内,所述螺旋桨轴转动装配在所述漂浮体下端,所述螺旋桨在所述螺旋桨轴上。
[0010]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布置在所述漂浮体下端面的两侧。
[0011]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生物储存箱具有两个,所述增压泵具有两个,两个所述增压泵分别布置在两个所述微生物储存箱的下侧。
[0012]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料管的下端具有喇叭状的扩口罩。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河流水体原位修复的微生物装置,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4]本技术的用于河流水体原位修复的微生物装置使用时,将漂浮体放置到被修复的河流上,驱动电机转动,带动螺旋桨轴转动,螺旋桨轴驱动螺旋桨转动,实现漂浮体在水上运动。通过进料管向微生物储存箱内添加微生物,增压泵将微生物储存箱中的微生物泵送至加料管内,微生物通过加料管加入至河流中,微生物对河流进行修复。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用于河流水体原位修复的微生物装置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提高了微生物添加效率,降低向河流中添加微生物所需成本。
[0015]本技术的用于河流水体原位修复的微生物装置中,通过在漂浮体下端设置气囊,增强了漂浮体在河流中的稳定性,推力机构推动漂浮体运动过程中,气囊增强了漂浮体运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用于河流水体原位修复的微生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用于河流水体原位修复的微生物装置的内部结构部分示意图;
[0018]图中标号:1、漂浮体;2、微生物储存箱;3、进料管;4、增压泵;5、第一连接管;6、第二连接管;7、加料管;8、扩口罩;9、气囊;10、推力机构;11、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0]本技术的用于河流水体原位修复的微生物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包括漂浮体1,漂浮体1包括矩形体段以及尖头段,矩形体段和尖头段一体成型。
[0021]本实施例中,漂浮体1内安装有两个微生物储存箱2,两个微生物储存箱2在漂浮体1内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漂浮体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进料管3,两个进料管3分别与一个微生物储存箱2连通。进料管3的上端焊接有料斗11,以便于向进料管3内添加微生物。
[0022]本实施例中,漂浮体1的下端焊接有加料管7,加料管7的上端位于漂浮体1内部。加料管7位于两个微生物储存箱2之间,加料管7的下端焊接有扩口罩8,扩口罩8呈喇叭口结构。
[0023]本实施例中,漂浮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增压泵4,两个增压泵4分别位于两个微生物储存箱2的正下方。增压泵4的进水口通过第一连接管5与微生物储存箱2连通,增压泵4的出水口通过第二连接管6与加料管7连通。
[0024]本实施例中,漂浮体1的下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气囊9,气囊9沿漂浮体1的边缘固定在漂浮体1下端两侧。漂浮体1内安装有两个推力机构10,两个推力机构10用于推动漂浮体1移动。推力机构10包括驱动电机、螺旋桨轴以及螺旋桨,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在漂浮体1内部,螺旋桨轴通过轴承转动装配在漂浮体1上,螺旋桨轴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螺旋桨轴的上端伸入至漂浮体1内部,并通过齿轮机构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螺旋桨轴的下端与螺旋桨连接,螺旋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螺旋桨罩。
[0025]本实施例中,两个推力机构10沿漂浮体1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其中,一个推力机构
10位于漂浮体1的前端,另一个推力机构10位于漂浮体1的后端。
[0026]本技术的用于河流水体原位修复的微生物装置使用时,将漂浮体1放置到被修复的河流上,驱动电机转动,带动螺旋桨轴转动,螺旋桨轴驱动螺旋桨转动,实现漂浮体1在水上运动。通过进料管3向微生物储存箱2内添加微生物,增压泵4将微生物储存箱2中的微生物泵送至加料管7内,微生物通过加料管7加入至河流中,微生物对河流进行修复。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用于河流水体原位修复的微生物装置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提高了微生物添加效率,降低向河流中添加微生物所需成本。
[0027]本技术的用于河流水体原位修复的微生物装置中,通过在漂浮体1下端设置气囊9,增强了漂浮体1在河流中的稳定性,推力机构10推动漂浮体1运动过程中,气囊9增强了漂浮体1运行稳定性。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河流水体原位修复的微生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体,所述漂浮体的下侧设有推力机构,所述漂浮体的下端面设有气囊,所述漂浮体上设有微生物储存箱,所述微生物储存箱的上侧设有与所述微生物储存箱内部连通的进料管,所述漂浮体的下侧设有加料管,所述进料管向下延伸至所述推力机构下侧,所述漂浮体内设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进料口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微生物储存箱连通,所述增压泵的出料口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加料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流水体原位修复的微生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体的前端呈尖状结构,所述推力机构具有两个,两个所述推力机构分别布置在所述漂浮体的前端和后端。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阳阳焦云煜赵瑞雪周小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秋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