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折叠吊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4019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折叠吊篮,包括支架以及半包围包覆在支架外侧的软性围设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至少包括一根倒置的U型支撑杆以及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U型支撑杆的两端部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还包括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位于所述U型支撑杆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和第二连杆的两端均分别转动设置在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在转动到位后能被该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限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固定连接在U型支撑杆两端部下侧的两个安装座,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直接转动设置在对应的安装座上实现快速合拢折叠,并且直接在U型支撑杆、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组成的支架外侧直接覆盖软性的围设物,人体可以直接坐躺在软性的围设物上,从而使人体拥有了更好的舒适度。拥有了更好的舒适度。拥有了更好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折叠吊篮


[0001]本技术涉及休闲椅
,尤其涉及一种能折叠吊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大,人们越来越对悠闲惬意的居家生活充满了向往,在外面奔波打拼了一天,更加渴望回到自己安全舒适的小窝里放松。近几年,时尚的吊篮在现代都市里悄然走俏。吊篮底部悬空,通过挂索吊挂在支架上,这类吊篮通常都是体积比较大,且不能折叠收拢,导致外出携带或包装运输时过于费劲,产生诸多不便。针对这儿问题,申请号为201921908963.6(授权公告号为CN 210696767 U型)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折叠吊篮及折叠吊椅》,该折叠吊篮及折叠吊椅包括:底座、多个连接件、多根U型条,相邻的U型条之间,以及位于最末端的U型条与底座之间分别通过连接件连接;位于最前端的U型条和底座设置成能够相互旋转,在最前端的U型条和底座之间的U型条的两端分别在安装件上的不同位置依次与安装件铰接,以使得U型条和底座能够依次相互伸展或收拢,采用这种结构的吊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携带和运输不便的缺陷,但是由于采用的还是U型条绕着底座转动实现快速折叠合拢,人体在使用时还是坐在硬性的底座上,导致人们在使用时体感舒适度很差,感觉并不是那么舒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既能实现快速合拢折叠又有很高体感舒适度的吊篮。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能折叠吊篮,包括支架以及半包围包覆在支架外侧的软性围设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至少包括一根倒置的U型支撑杆以及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U型支撑杆的两端部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还包括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位于所述U型支撑杆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和第二连杆的两端均分别转动设置在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在转动到位后能被该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限位。
[0005]优选的,所述软性围设物包覆在所述U型支撑杆、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的外侧,且所述软性围设物在U型支撑杆和所述第一连杆之间形成开口。
[0006]进一步,为了更好的支撑外部织物,在所述U型支撑杆和第二连杆之间还设置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上。
[0007]为了方便安装,进一步优选,在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上均依次设置有能供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第三连杆铰接的安装孔。
[0008]为了更好的实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限位,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的横截面呈U型,所述U型横截面开口朝上,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往下转动到与U型横截面的底部抵住而被限位。
[0009]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均具有顶部且自顶部向前下方倾
斜的第一安装部和自顶部向后下方倾斜的第二安装部,以方便第一、第二连接杆的组装。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的夹角α的角度范围为100
°
~160
°
,更能满足第一、第二连杆打开后的角度,以便保证使用时处于最佳的舒适度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杆向下转到到位后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呈直线,所述第二连杆向下转到位后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呈直线,以方便制作。
[0012]为了使产品更加牢固,优选的,所述U型支撑杆和所述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之间焊接连接。
[0013]进一步,为了方便与外部连接,所述U型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用来连接外部支撑架的挂钩。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固定连接在U型支撑杆两端部下侧的两个安装座,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直接转动设置在对应的安装座上实现快速合拢折叠,并且直接在U型支撑杆、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组成的支架外侧直接覆盖软性的围设物,人体可以直接坐躺在软性的围设物上,从而使人体拥有了更好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吊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吊篮支架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吊篮支架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吊篮支架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实施例的安装座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实施例的吊篮连接于外部支撑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2]如图1、2、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吊篮包括支架和围设物,其中的支架主要包括一根U型支撑杆1、第一安装座2和第二安装座3,该U型支撑杆1竖直倒置,即两个端部朝下,其中一端部固定连接第一安装座2,另外一端部固定连接第二安装座3,在本实施例中,U型支撑杆1和第一、第二安装座之间的连接方式优选为焊接,当然也可以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为了加工方便,上述第一安装座2和第二安装座3为形状相同的两个部件,第一、第二安装座的形状均呈弯曲状,也就是,第一安装座2和第二安装座3均具有顶部且自顶部向前下方倾斜的第一安装部a和自顶部向后下方倾斜的第二安装部b,第一安装部a和第二安装部b之间的夹角α,角度范围优选为100
°
~160
°
。U型支撑杆的两个端部分别固定在第一安装座2和第二安装座3的顶部,另外,第一安装座2和第二安装座3的横截面呈U型,U型横截面开口朝上,且在第一、第二安装座上均依次设置有3组安装孔7,即分别为第一组安装孔7a、第二组安装孔7b和第三组安装孔7c,每一组的两个安装孔均分别位于第一安装座2和第二安装座3侧壁的对应部位上。
[0023]如图2所示,其中第一组安装孔7a位于固定U型支撑杆1位置的前端的第一安装部a处,第二组安装孔7b、第三组安装孔7c则位于固定U型支撑杆1位置的后端的第二安装部b处,在位于第一安装部a处的第一组安装孔7a上安装有第一连杆4,第一连杆4也为U型结构,
其两个端部分别插在第一安装座2和第二安装座3所形成的U型横截面的开口处,并通过各自的销轴能转动的铰接在第一安装座2和第二安装座3的第一组安装孔7a上,当第一连杆4向下转动到被第一、第二安装座的底部抵住而被限位停止转动。同理,在第二安装部b处的后端的第三组安装孔7c上也安装有第二连杆,即该第二连杆5也铰接在位于第一安装座2和第二安装座3后端的第三组安装孔7c上,第二连杆5在转到被第一、第二安装座的底部抵住而被限位停止转动。优选的是,上述第一连杆4向下转到到位后与第一安装部a呈直线状态,第二连杆5向下转到位后与第二安装部b也呈直线状态。
[0024]在U型支撑杆1和第二连杆5之间还设置有第三连杆6,第三连杆6也是通过销轴铰接在第一安装座2和第二安装座3后端的第二组安装孔7b上实现转动。
[0025]参考图2、图3,当需要将支架折叠时,可将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向上转动,使第一连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折叠吊篮,包括支架以及半包围包覆在支架外侧的软性围设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至少包括一根倒置的U型支撑杆(1)以及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U型支撑杆(1)的两端部的第一安装座(2)和第二安装座(3),还包括有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所述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分别位于所述U型支撑杆(1)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连杆(4)的两端和第二连杆(5)的两端均分别转动设置在第一安装座(2)和第二安装座(3)上,所述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在转动到位后能被该第一安装座(2)和第二安装座(3)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折叠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围设物包覆在所述U型支撑杆(1)、第一连杆(4)以及第二连杆(5)的外侧,且所述软性围设物(8)在U型支撑杆(1)和所述第一连杆(4)之间形成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折叠吊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U型支撑杆(1)和第二连杆(5)之间还设置有第三连杆(6),所述第三连杆(6)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2)和第二安装座(3)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折叠吊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安装座(2)和第二安装座(3)上均依次设置有能供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震霄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卓域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