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3964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空调的室内风和新风温差大、混风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风模块包括混风室、风机以及新风管道,混风室设置有室内风进口,且混风室设置有新风进口与新风管道连通,如此室内风和新风均通入到混风室内进行混合,提高混风效果,降低新风和室内风的温差;并且,在混风室的顶端安装风机,在风机的作用下混合风经由同一个出风口排出,进一步混合新风和室内风,采用一个风机有利于简化空调室内机的结构,有利于降低成本。利于降低成本。利于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0001]本技术属于空调器
,具体涉及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0002]在封闭空间内使用空调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时,会导致室内空气的质量下降,导致室内的氧气含量降低。
[0003]在相关技术中,在空调室内机上设置新风模块,向室内引入室外的新鲜空气,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具体的,新风模块包括新风风道以及安装在新风风道内的新风风机,新风风机将室内空气引入新风风道。由于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存在温差,通常设置一个出风口,分别与新风风道和室内风风道连通,以使新风和室内风同时吹出。
[0004]然而,新风和室内风在出风口混合时间短,混风效果差,温差依然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空调的室内风和新风温差大、混风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0006]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混风室、风机以及新风管道;所述混风室的侧壁设置有室内风进口和新风进口,所述新风进口外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新风进口的进风方向和所述室内风进口的进风方向相交;所述混风室的顶壁设置有过风口;所述风机设置有风机进口和风机出口,所述风机固定在所述混风室的顶壁,且所述风机进口与所述过风口正对,所述风机出口安装有出风框,所述出风框设置有出风口;所述新风管道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固定连接,且所述新风管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新风进口连通。
[0007]在上述新风模块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混风室包括固定连接的前半壳和后半壳,所述前半壳和所述后半壳的侧壁分别设置有室内风进口,所述后半壳的后壁设置有所述新风进口;所述前半壳的顶壁设置有前半口,所述后半壳的顶壁设置有后半口,所述后半口和所述前半口形成所述过风口。
[0008]在上述新风模块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后半壳的后壁向后凸出形成凸出壳部,所述凸出壳部设置有所述新风进口;所述后半壳的顶壁和底壁分别设置有滑动凹槽;所述后半壳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开口,所述安装开口与所述后半壳上的所述室内风进口相对;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高效过滤器,所述高效过滤器穿过所述安装开口滑动安装在所述滑动凹槽内,所述高效过滤器与所述凸出壳部形成新风腔;所述高效过滤器、所述后半壳和所述前半壳形成混风腔,所述室内风进口与所述混风腔连通。
[0009]在上述新风模块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前半壳的前壁包括竖直壁以及设置在所述竖直壁底端的弧形壁,所述弧形壁的弧心朝向所述后半壳;所述弧形壁与所述新风进口相对。
[0010]在上述新风模块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前半壳的顶壁设置有前半环,所述前半环上设置有前半槽,所述前半槽内设置有多个第一筋板,所述第一筋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
前半槽的槽侧壁连接,多个所述第一筋板沿所述前半槽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后半壳的顶壁设置有后半环,所述后半环与所述前半环形成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与所述过风口相对;所述后半环设置有后半槽,所述后半槽和所述前半槽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第一垫圈;所述后半槽内设置有多个第二筋板,所述第二筋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半槽的槽侧壁连接,多个所述第二筋板沿所述后半槽的周向间隔设置。
[0011]在上述新风模块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混风室的顶壁设置有多个固定柱,多个所述固定柱沿所述过风口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固定柱的外侧套设有加强环,所述加强环和所述固定柱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条,多个所述加强条沿所述加强环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多个第一螺钉;所述风机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安装凸耳,每个所述安装凸耳分别与一个所述固定柱通过所述第一螺钉螺纹连接。
[0012]在上述新风模块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新风管道包括:第二连接管、伸缩管以及进风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伸缩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进风管与所述伸缩管远离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进风管的端部以及所述进风管的底部设置有进风孔;所述伸缩管上间隔套设有第一遮挡件和第二遮挡件,所述第一遮挡件位于室内,所述第二遮挡件位于室外。
[0013]在上述新风模块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遮挡件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一挡圈,所述第一套筒套设在所述伸缩管上,所述第一挡圈固定在所述第一套筒远离所述第二遮挡件的一端,所述第一挡圈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二遮挡件弯折形成遮挡翻边,所述第一挡圈为圆形;所述第二遮挡件包括第二套筒和第二挡圈,所述第二套筒套设在伸缩管上,所述第二挡圈固定在所述第二套筒远离所述第一套筒的一端,所述第二挡圈为锥形。
[0014]在上述新风模块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风机包括上半壳、下半壳、电机、风轮以及第二螺钉,所述上半壳和所述下半壳通过所述第二螺钉固定连接,所述下半壳的底壁设置有所述风机进口,所述下半壳的后壁凸出形成下半口,所述下半壳与所述混风室固定连接;所述上半壳的后壁凸出形成上半口,所述上半口和所述下半口形成所述风机出口;所述电机与所述风轮固定连接,且所述电机和所述风轮位于所述上半壳和所述下半壳内,且所述电机与所述上半壳的顶壁固定连接。
[0015]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以及上述的新风模块,所述机壳上设置有出风端口和进风端口,所述新风模块安装在所述机壳内,且所述新风模块的出风口与所述出风端口连通,所述新风模块的新风管道从所述进风端口穿出
[0016]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技术空调室内机包括新风模块,新风模块,包括混风室、风机以及新风管道,混风室设置有室内风进口和新风进口,室内风进口用于通入室内风,新风进口与新风管道连通,用于通入室外新风,如此室外新风和室内风可以混风室内混合;并且室内风进口和新风进口的进风方向不同,使得室内风和新风在混风室内碰撞混合,有利于提高混风效果,降低室内风和新风的温差。混风室的顶壁设置过风口,过风口与风机的风机进口连通,风机的风机出口设置有出风框,如此混风室内的混合空气在风机的作用下经由出风框的出风口排出,既可以进一步混风,还可以简化新风模块的结构,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7]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的可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模块的爆炸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风室、风机和高效过滤器的俯视图;
[0021]图4是图3的A

A剖视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模块的后半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模块的前半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模块的新风管道的爆炸图;
[0025]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模块的风机的爆炸图。
[0026]附图中:100:混风室;101:混风腔;102:新风腔;103:过风口;110:前半壳;111:室内风进口;112:前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混风室、风机以及新风管道;所述混风室的侧壁设置有室内风进口和新风进口,所述新风进口外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新风进口的进风方向和所述室内风进口的进风方向相交;所述混风室的顶壁设置有过风口;所述风机设置有风机进口和风机出口,所述风机固定在所述混风室的顶壁,且所述风机进口与所述过风口正对,所述风机出口安装有出风框,所述出风框设置有出风口;所述新风管道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固定连接,且所述新风管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新风进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风室包括固定连接的前半壳和后半壳,所述前半壳和所述后半壳的侧壁分别设置有室内风进口,所述后半壳的后壁设置有所述新风进口;所述前半壳的顶壁设置有前半口,所述后半壳的顶壁设置有后半口,所述后半口和所述前半口形成所述过风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半壳的后壁向后凸出形成凸出壳部,所述凸出壳部设置有所述新风进口;所述后半壳的顶壁和底壁分别设置有滑动凹槽;所述后半壳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开口,所述安装开口与所述后半壳上的所述室内风进口相对;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高效过滤器,所述高效过滤器穿过所述安装开口滑动安装在所述滑动凹槽内,所述高效过滤器与所述凸出壳部形成新风腔;所述高效过滤器、所述后半壳和所述前半壳形成混风腔,所述室内风进口与所述混风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半壳的前壁包括竖直壁以及设置在所述竖直壁底端的弧形壁,所述弧形壁的弧心朝向所述后半壳;所述弧形壁与所述新风进口相对。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半壳的顶壁设置有前半环,所述前半环上设置有前半槽,所述前半槽内设置有多个第一筋板,所述第一筋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半槽的槽侧壁连接,多个所述第一筋板沿所述前半槽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后半壳的顶壁设置有后半环,所述后半环与所述前半环形成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与所述过风口相对;所述后半环设置有后半槽,所述后半槽和所述前半槽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第一垫圈;所述后半槽内设置有多个第二筋板,所述第二筋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半槽的槽侧壁连接,多个所述第二筋板沿所述后半槽的周向间隔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中宣孔令波成汝振郝本华柯靖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