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尾气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3823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持式尾气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尾气采集盒、自动识别采集部、连接杆、控制器盒、蓝牙模块、数据处理部、声光报警器和手持支撑杆;所述尾气采集盒由集采分析盒和气体引导盒组成;所述自动识别采集部包括气体传感器和光源集采模块;所述连接杆介于所述尾气采集盒和所述手持支撑杆之间;所述控制器盒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上,底部预留有开关端口和充电口,所述控制器盒的背部分别设置有安装卡扣和卡环;所述蓝牙模块设置于所述控制器盒的内部;所述数据处理部包括主控器、操作与显示部件和热敏打印机;所述声光报警器设置于所述控制器盒内,与所述主控器电连接;所述手持支撑杆包括支撑架和托杆。手持支撑杆包括支撑架和托杆。手持支撑杆包括支撑架和托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式尾气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动车尾气污染排放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尾气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尾气是汽车使用时产生的废气,废气中含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氨氮化合物等污染物,尾气的排放会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因此需要对车辆排放的尾气进行黑烟检测,对于检测不达标的车辆需要进行相应处理,以降低汽车尾气的危害。
[0003]现有的汽车尾气检测装置是检测黑烟车尾气的,一般通过将采集到的黑烟尾气的图像和视频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以计算得到林格曼黑度值,从而检测车辆的尾气排放是否达标。但是,现有的汽车尾气检测装置通常是固定设置在某一检测点,例如车辆年检站,不便于携带,不利于机动性执法。虽然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手持式汽车尾气检测装置,但是其体型都较大,不便于携带,也不适合长时间握持,使用起来十分不方便。
[0004]公告号CN205538640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红外烟气分析仪,包括带有目镜和物镜的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设载有林格曼黑度条的光屏,在壳体上端设有风向仪,还包括电动旋转台,壳体通过转轴与电动旋转台连接并在电动旋转台的带动下转动。该技术解决了现有人为目测判断尾气黑度的方式检测准确度低,以及手动调节设备导致的检测效率低的问题,但是存在如下缺点:使用成本过高,并需要多人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持式尾气检测装置。
[0006]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尾气采集盒、自动识别采集部、连接杆、控制器盒、蓝牙模块、数据处理部、声光报警器和手持支撑杆;
[0007]所述尾气采集盒由集采分析盒和气体引导盒组成,所述气体引导盒位于所述尾气采集盒的底端,两端开设有采集口,所述气体引导盒的顶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集采分析盒的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圆孔和所述第二圆孔相对应的第三圆孔和第四圆孔;
[0008]所述自动识别采集部包括气体传感器和光源集采模块,所述气体传感器卡设于所述第一圆孔与所述第三圆孔的两端,所述光源集采模块设置于所述集采分析盒和气体引导盒内,能够自动识别检测环境的明亮程度并开启辅助照明;
[0009]所述连接杆介于所述尾气采集盒和所述手持支撑杆之间,两端分别与所述集采分析盒的顶端和所述手持支撑杆的头部连接固定;
[0010]所述控制器盒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上,内部具有容置空间,底部预留有开关端口和充电口,所述控制器盒的背部分别设置有安装卡扣和卡环,所述连接杆依次穿过所述卡环和所述安装卡扣与所述手持支撑杆连接固定;
[0011]蓝牙模块设置于所述控制器盒的内部,移动终端与所述检测装置之间通过所述蓝牙模块进行无线数据传输;
[0012]所述数据处理部包括主控器、操作与显示部件和热敏打印机,所述主控器和所述热敏打印机安装于所述控制器盒内,所述操作与显示部件安装于所述控制器盒的表面,所述主控器分别与所述操作与显示部件和热敏打印机电连接;
[0013]所述声光报警器设置于所述控制器盒内,与所述主控器电连接,接收所述主控器发送的预警指令并将指令转换为声音和光电信号;
[0014]所述手持支撑杆包括支撑架和托杆,所述支撑架为X型支架,内部具有插孔,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托杆的尾部通过所述插孔插接固定。
[0015]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供电模块;
[0016]所述供电模块设置于所述控制器盒内,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充电电池和电池管理芯片,所述充电电池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主控器、所述充电口和所述电池管理芯片电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盒内所述蓝牙模块、所述数据处理部和所述声光报警器电连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光源集采模块包括:辅助光源、光传感器和摄像头;
[0018]所述辅助光源设置于所述集采分析盒内,所述光传感器与所述气体传感器相对设置,所述摄像头安装于所述集采分析盒内,镜头面向所述第二圆孔设置。
[0019]进一步的,所述气体传感器为氮氧化物传感器,所述氮氧化物传感器与所述主控器通过有线连接方式进行通信。
[0020]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防护片;
[0021]所述防护片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二圆孔和第四圆孔的上表面,所述防护片采用透光性以及防污性能好的光学镜片。
[002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孔和凸起,所述集采分析盒与所述连接杆的头部通过所述安装孔连接固定,所述凸起与所述卡环相抵顶,限制所述控制器盒沿所述连接杆方向的位移。
[0023]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插头;
[0024]所述插头具体由第一航空插头和第二航空插头组成,所述第一航空插头设置于所述集采分析盒的顶端,与所述自动识别采集部电连接,所述第二航空插头设置于所述控制器盒的底端,分别与所述主控器和供电模块电连接。
[0025]进一步的,所述操作与显示部件具体包括:OLED显示器和多功能按键;
[0026]所述OLED显示器安装于所述控制器盒的表面,用于显示设置参数和实时检测数据以及警告信息,所述多功能按键设置于所述OLED显示器的上方,用于选择和设置装置参数。
[0027]进一步的,所述热敏打印机通过嵌入方式设置于所述控制器盒内,与所述主控器电连接,所述热敏打印机用于向用户输出检测结果。
[0028]进一步的,声光报警器具体包括:蜂鸣器和状态指示灯;
[0029]所述蜂鸣器和所述状态指示灯通过声音与闪光的同时作用,增强警示功能。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31]1、结构简单。与现有技术中尾气检测装置相比,所述检测装置采用分体式结构,拆装简便,连接杆能够伸缩,适合采集不同排烟口设计的车辆尾气。
[0032]2、检测效率高,检测范围广。与现有技术中尾气检测装置相比,引导盒尺寸大,检
测前无需预热即可使用,1秒内完成气体的林格曼黑度分析结果,能够检测除林格曼黑度参数外 NOX和O2的参数。
[0033]3、内置辅助光源,便于夜间采集。与现有技术中尾气检测装置相比,所述检测装置内置光线补偿模块,能够适应夜间采集环境。
[0034]4、适应性强。与现有技术中尾气检测装置相比,所述检测装置能够在零下40度至零上 85度之间运行。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本技术所述检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36]图2为图1中气体引导盒的倒置结构示意图;
[0037]图3为图1中连接杆和控制器盒的装配仰视示意图;
[0038]图4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9]图中标记:1

尾气采集盒,1.1

集采分析盒,1.2

气体引导盒,1.3

固定块,1.2.1

第一圆孔,1.2.2

第二圆孔;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尾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尾气采集盒、自动识别采集部、连接杆、控制器盒、蓝牙模块、数据处理部、声光报警器和手持支撑杆;所述尾气采集盒由集采分析盒和气体引导盒组成,所述气体引导盒位于所述尾气采集盒的底端,两端开设有采集口,所述气体引导盒的顶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集采分析盒的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圆孔和所述第二圆孔相对应的第三圆孔和第四圆孔;所述自动识别采集部包括气体传感器和光源集采模块,所述气体传感器卡设于所述第一圆孔与所述第三圆孔的两端,所述光源集采模块设置于所述集采分析盒和气体引导盒内,能够自动识别检测环境的明亮程度并开启辅助照明;所述连接杆介于所述尾气采集盒和所述手持支撑杆之间,两端分别与所述集采分析盒的顶端和所述手持支撑杆的头部连接固定;所述控制器盒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上,内部具有容置空间,底部预留有开关端口和充电口,所述控制器盒的背部分别设置有安装卡扣和卡环,所述连接杆依次穿过所述卡环和所述安装卡扣与所述手持支撑杆连接固定;所述蓝牙模块设置于所述控制器盒的内部,移动终端与所述检测装置之间通过所述蓝牙模块进行无线数据传输;所述数据处理部包括主控器、操作与显示部件和热敏打印机,所述主控器和所述热敏打印机安装于所述控制器盒内,所述操作与显示部件安装于所述控制器盒的表面,所述主控器分别与所述操作与显示部件和热敏打印机电连接;所述声光报警器设置于所述控制器盒内,与所述主控器电连接,接收所述主控器发送的预警指令并将指令转换为声音和光电信号;所述手持支撑杆包括支撑架和托杆,所述支撑架为X型支架,内部具有插孔,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托杆的尾部通过所述插孔插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尾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设置于所述控制器盒内,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充电电池和电池管理芯片,所述充电电池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主控器、所述充电口和所述电池管理芯片电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盒内所述蓝牙模块、所述数据处理部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旬田策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朗观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