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过滤的细胞制剂回输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3767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过滤的细胞制剂回输袋,包括:软质袋体,具有一容液腔;输入管,具有第一管口,与第一管口相对的另一端连接在软质袋体下端,并与容液腔连通,输入管上设有过滤器;输液管,具有第二管口,与第二管口相对的另一端连接在软质袋体下端并与容液腔连通,第二管口处设有封口阀;输出管,具有第三管口,与第三管口相对的另一端连接在软质袋体下端,并与容液腔连通。细胞液经输入管进入软质袋体的途中被过滤器过滤,此举可以省去罐装前的过滤步骤,节约时间;通过输出管取样,避免取样时细胞液被污染。细胞液被污染。细胞液被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过滤的细胞制剂回输袋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医用耗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过滤的细胞制剂回输袋。

技术介绍

[0002]细胞疗法是新崛起的生物治疗技术。细胞疗法技术日趋成熟,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细胞疗法是从人体内采集的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将细胞扩增到一定数量后进行灌装到回输袋中制成细胞制剂,再回输到人体内,从而起到预防某些疾病产生的作用,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改善生活质量,在一定成度上亦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0003]目前临床常用的细胞罐装方式是将制备好的单个细胞用生理盐水等重悬后,注入输液袋或血袋中。在此过程中,细胞经过复苏、清洗、离心、过滤、重悬等制成细胞悬液,通过注射器等注入回输袋,然后取样进行各项检测。常用的回输袋基本都是包括一根输入管和一根输液管,进取样都是通过输入管。部分的回输袋在输入管上添加了一支管。
[0004]常用的回输袋一般是只设计有一输入管,没输出管,进取样都是通过输入管进行的,容易造成污染;回输袋上没有设计过滤器,制剂过滤和注入回输袋过程往往是分开的,增加了操作时长;没有添加支管的时候,回输过程中如需临时添加适配药剂或者冲管等是通过输液管进行的,这大大增加了操作者的时间及细胞污染的风险;套式的管体帽容易脱落,造成回输袋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一种可过滤的细胞制剂回输袋,包括:
[0006]软质袋体,软质袋体内具有一容液腔,软质袋体的上端具有一个悬挂孔;
[0007]输入管,一端具有第一管口,另一端连接在软质袋体的下端,并与容液腔连通,输入管上设有过滤器;
[0008]输液管,一端具有第二管口,另一端连接在软质袋体的下端并与容液腔连通,第二管口处设有封口阀;以及
[0009]输出管,一端具有第三管口,另一端连接在软质袋体的下端,并与容液腔连通。
[0010]本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输入管上设置一过滤器,细胞液在进入软质袋体的途中被过滤器过滤,此举可以省去罐装前的过滤步骤,节约了时间;因为本实施方式的细胞液是在输入管中过滤的,如果直接从输入管取样,则细胞液在沿输入管反向流动过程中,会带出过滤器上滤掉的杂质,导致所取样品被污染,本实施方式通过输出管取样,进样和取样通道分开,避免了取样时细胞液被污染。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管口处设有螺旋式的第一管体帽。第一管体帽用于封闭第一管口,防止细胞液从第一管口泄露。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管口处设有螺旋式的第二管体帽。第二管体帽用于封闭第二管口,防止细胞液从第二管口泄露。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输入管上连接了一根支管,支管与输入管的连接点位于过滤器的上方。支管可以方便操作中在回输过程中临时添加适配药剂、二次追加补液或冲洗作业,实现药液进出分离。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管的自由端设有封口塞。封口塞可用橡胶、硅胶等材料制成,有利于多次穿刺后仍能有效防止液体渗漏。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过滤器包括第一接管、第二接管和位于第一接管与第二接管之间的滤网,输入管包括上段和下段,上段与第一接管螺纹连接,下段与第二接管螺纹连接。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采用组装式结构,降低了制造的成本和难度。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过滤器包括上盖与下盖,上盖与下盖螺纹连接后形成一个容置腔,第一接管连接在上盖的外表面,第二接管连接在下盖的外表面,滤网周围设有环形边框,沿环形边框的外侧壁环周向设有凹槽,凹槽中设有密封圈,密封圈挤压容置腔的内壁。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滤网的材质为尼龙。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可过滤的细胞制剂回输袋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可过滤的细胞制剂回输袋的过滤器与输液管连接结构的分解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可过滤的细胞制剂回输袋的过滤器剖视图。
[0021]符号说明:
[0022]软质袋体1、容液腔2、悬挂孔3、输入管4、输液管5、输出管6、支管7、封口塞8、过滤器9、第一管口10、第一管体帽11、封口阀12、第二管口13、第三管口14、第二管体帽15、第一接管16、第二接管17、滤网18、上段19、下段20、上盖21、下盖22、容置腔23、环形边框24、密封圈25
具体实施方式
[0023]请参考图1,一种可过滤的细胞制剂回输袋,包括:
[0024]软质袋体1,软质袋体1内具有一容液腔2,软质袋体1的上端具有一个悬挂孔3;
[0025]输入管4,一端具有第一管口10,另一端连接在软质袋体1的下端,并与容液腔2连通,输入管4上设有过滤器9;
[0026]输液管5,一端具有第二管口13,另一端连接在软质袋体1的下端并与容液腔2连通,第二管口13处设有封口阀12;以及
[0027]输出管6,一端具有第三管口14,另一端连接在软质袋体1的下端,并与容液腔2连通。
[0028]本实施方式在输入管4上设置一过滤器9,细胞液在进入软质袋体1 的途中被过滤器9过滤,此举可以省去罐装前的过滤步骤,节约了时间;因为本实施方式的细胞液是在输入管4中过滤的,如果直接从输入管4取样,则细胞液在沿输入管4反向流动过程中,会带出过滤器9上滤掉的杂质,导致所取样品被污染,本实施方式通过输出管6取样,进样和取样通道分开,避免了取样时细胞液被污染。
[00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管口10处设有螺旋式的第一管体帽11。第一管体帽11用
于封闭第一管口10,防止细胞液从第一管口10泄露。
[00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管口14处设有螺旋式的第二管体帽15。第二管体帽15用于封闭第二管口13,防止细胞液从第二管口13泄露。
[00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输入管4上连接了一根支管7,支管7与输入管4 的连接点位于过滤器9的上方。支管7可以方便操作中在回输过程中临时添加适配药剂、二次追加补液或冲洗作业,实现药液进出分离。
[003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管7的自由端设有封口塞8。封口塞8可用橡胶、硅胶等材料制成,有利于多次穿刺后仍能有效防止液体渗漏。
[003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2和图3,过滤器9包括第一接管16、第二接管17和位于第一接管16与第二接管17之间的滤网18,输入管4 包括上段19和下段20,上段19与第一接管16螺纹连接,下段20与第二接管17螺纹连接。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9采用组装式结构,降低了制造的成本和难度。
[003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3,过滤器9包括上盖21与下盖22,上盖21与下盖22螺纹连接后形成一个容置腔23,第一接管16连接在上盖 21的外表面,第二接管17连接在下盖22的外表面,滤网18周围设有环形边框24,沿环形边框24的外侧壁环周向设有凹槽,凹槽中设有密封圈25,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过滤的细胞制剂回输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软质袋体,所述软质袋体内具有一容液腔,所述软质袋体的上端具有一个悬挂孔;输入管,一端具有第一管口,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软质袋体的下端,并与所述容液腔连通,所述输入管上设有过滤器;输液管,一端具有第二管口,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软质袋体的下端并与所述容液腔连通,所述第二管口处设有封口阀;以及输出管,一端具有第三管口,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软质袋体的下端,并与所述容液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过滤的细胞制剂回输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口处设有螺旋式的第一管体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过滤的细胞制剂回输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口处设有螺旋式的第二管体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过滤的细胞制剂回输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上连接了一根支管,所述支管与所述输入管的连接点位于所述过滤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振华苏晓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南沙普瑞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