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天线反射面及其加工方法、其主结构层的设计方法和重构精度验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3720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卫星天线反射面,所述反射面采用负泊松比材料或负泊松比超材料制成;对所述反射面施加径向拉力,使得所述反射面的面积尺寸变大,与已有的机械可重构反射面相比,在具有合适的弯曲刚度情况下,面内刚度较小,故作动器的做功更多地转化为反射面面外的弯曲变形,因此需要作动器的输出力更小,从而减小作动器的尺寸及重量,减小了反射器整体的重量和发射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所述反射面,在宏观上呈现出负泊松比形式,在单个作动器作动下,使反射面整体具有更大的面外变形,而不是只影响局部,特别是当作动器作动时,可使反射面做正交方向上同向弯曲,形成“碗”形,更符合抛物面反射面的形状。面反射面的形状。面反射面的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卫星天线反射面及其加工方法、其主结构层的设计方法和重构精度验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星天线反射面
,尤其涉及一种卫星天线反射面及其加工方法、其主结构层的设计方法和重构精度验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卫星通信系统中,希望天线波束具有在轨重构功能,也就是天线在平时产生覆盖服务区的赋形波束能够随时根据通信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快速地实现卫星天线的波束形状的在轨重构。此外,如有需要,能够在服务区内任意特定的区域产生点波束,点波束天线具有较高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可以精确控制指向区域,在获得高增益的同时可避免信号干扰。
[0003]传统的赋形天线只有一个固定的反射面几何,只能提供特定的辐射场型及固定的目标增益区,不能满足天线波束在轨重构的需求。天线的可重构就是通过改变天线的一些特性参数,使其能够提供多个目标增益区域,从而实现一星多用。天线在轨机械式重构是在天线反射面的背面布置作动器阵列,通过阵列中各作动器作动,改变反射面的几何型面,以此来改变辐射场型图。
[0004]机械式可重构天线要求反射面在面外方向上具有足够大的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卫星天线反射面,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结构层和电磁波反射层,所述主结构层和电磁波反射层之间采用环氧树脂粘接;所述反射面采用负泊松比材料或负泊松比超材料制成;对所述反射面施加径向拉力,使得所述反射面的面积尺寸变大;所述电磁波反射层为金属丝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天线反射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泊松比超材料的单元体结构包括凹多边形结构、手性结构、旋转刚体结构和旋转半刚体结构;若干所述凹多边形结构单元体相互嵌合组成所述反射面;所述手性结构包括柱体和带体,所述柱体设于所述带体一端,若干所述柱体和所述带体呈手性排列,组成所述手性结构单元体,若干所述手性结构结构单元体相互嵌合组成所述反射面;所述旋转刚体结构包括子刚体,若干个所述子刚体之间柔性连接组成所述旋转刚体结构单元体,若干所述旋转刚体结构单元体相互嵌合组成所述反射面;所述旋转半刚体结构包括子半刚体,若干个所述子半刚体之间柔性连接组成所述旋转半刚体结构单元体,若干所述旋转半刚体结构单元体相互嵌合组成所述反射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卫星天线反射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为刚性带或柔性带;所述柱体为圆柱或多边形柱。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卫星天线反射面,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子刚体之间柔性连接以在其中间形成四边形孔;所述子刚体之间的连接处发生转动,使得所述四边形孔的各个角的角度改变,从而使得所述反射面的面积尺寸增大或减小;四个所述子半刚体之间柔性连接以在其之间形成四边形孔;所述子半刚体之间的连接处发生转动,使得所述四边形孔的各个角的角度改变,从而使得所述反射面的面积尺寸增大或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卫星天线反射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为铰链连接;或旋转刚体结构、所述旋转半刚体结构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子刚体的连接处的厚度小于所述子刚体的厚度,所述子半刚体的连接处的厚度小于所述子半刚体的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卫星天线反射面,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子刚体之间柔性连接以在其之间形成正交孔,所述正交孔为椭圆;所述旋转刚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子刚体的连接处的厚度小于所述子刚体的厚度,每个所述子刚体包括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斌方厚菲侯仰青江水东兰澜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跃盛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