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释放诱鱼剂的仿生鱼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3470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可释放诱鱼剂的仿生鱼饵,包括第一鱼腹、第二鱼腹和拼接鱼尾,所述第二鱼腹活动安装在第一鱼腹的上部,所述拼接鱼尾拼接安装在第一鱼腹的底部,所述第一鱼腹和第二鱼腹之间通过柔性接带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鱼腹和第二鱼腹的内部均为空心结构,所述第二鱼腹的一侧活动安装有侧旋盖板,所述侧旋盖板的侧边外表面开设有若干组第二释放槽;利用弧形槽配合第一释放槽的使用,使得第一鱼腹的诱鱼剂释放速度快于第二鱼腹,从而令第一鱼腹和第二鱼腹可以灵活适用不同类型的诱鱼剂,利用第一鱼腹和第二鱼腹的设置,使得该可释放诱鱼剂的仿生鱼饵具有双重释放结构,提升其使用效果。提升其使用效果。提升其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释放诱鱼剂的仿生鱼饵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渔具
,更具体的是可释放诱鱼剂的仿生鱼饵。

技术介绍

[0002]可释放诱鱼剂的仿生鱼饵,是一种使用在垂钓过程中,通过塑料材料制成鱼饵形状,对鱼类起到引诱作用的一种塑料鱼饵,通过其可以代替传统鱼饵,且可以重复使用,如图5所示。
[0003]专利号CN211832499U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上翘尖钩仿生鱼饵,包括尖钩、仿生鱼饵前段和仿生鱼饵后段,所述仿生鱼饵前段的前端设置有尖钩,且仿生鱼饵前段的背部设置有鱼背鳍,鱼背鳍的左上角设置有吊线口,并且仿生鱼饵前段的后方设置有仿生鱼饵后段,所述仿生鱼饵后段的背部设置有鱼尾鳍,且仿生鱼饵后段的后端面设置有尾端。
[0004]现有的可释放诱鱼剂的仿生鱼饵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传统可释放诱鱼剂的仿生鱼饵采用单腔体结构设计,从而使得传统可释放诱鱼剂的仿生鱼饵一次只可以释放一种诱鱼剂,诱鱼效果较差,且单腔体结构,使得传统可释放诱鱼剂的仿生鱼饵无法适用不同颗粒大小的诱鱼剂,降低了其适用范围;其次传统可释放诱鱼剂的仿生鱼饵的两段之间通过铰链活动连接,且可释放诱鱼剂的仿生鱼饵长时间使用在水中,在仿生鱼饵起竿时,容易使得仿生鱼饵的连接结构容易出现锈蚀断裂现象,降低了其使用时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鱼尾的仿生效果,使得鱼尾摆动较为生硬,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释放诱鱼剂的仿生鱼饵,可以解决现有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
[0007]1、传统可释放诱鱼剂的仿生鱼饵采用单腔体结构设计,从而使得传统可释放诱鱼剂的仿生鱼饵一次只可以释放一种诱鱼剂,诱鱼效果较差,且单腔体结构,使得传统可释放诱鱼剂的仿生鱼饵无法适用不同颗粒大小的诱鱼剂,降低了其适用范围;
[0008]2、传统可释放诱鱼剂的仿生鱼饵的两段之间通过铰链活动连接,且可释放诱鱼剂的仿生鱼饵长时间使用在水中,在仿生鱼饵起竿时,容易使得仿生鱼饵的连接结构容易出现锈蚀断裂现象,降低了其使用时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鱼尾的仿生效果,使得鱼尾摆动较为生硬。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0]可释放诱鱼剂的仿生鱼饵,包括第一鱼腹、第二鱼腹和拼接鱼尾,所述第二鱼腹活动安装在第一鱼腹的上部,所述拼接鱼尾拼接安装在第一鱼腹的底部,所述第一鱼腹和第二鱼腹之间通过柔性接带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鱼腹和第二鱼腹的内部均为空心结构,所述第二鱼腹的一侧活动安装有侧旋盖板,所述侧旋盖板的侧边外表面开设有若干组第二释放槽,所述第一鱼腹的侧边外表面开设有若干组第一释放槽。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拼接鱼尾的上端中部位置设有螺纹卡环,所
述拼接鱼尾和第一鱼腹之间通过螺纹卡环对接固定,所述拼接鱼尾的下端活动活动安装有鱼尾鳍,第二鱼腹的内部设有收纳槽,第一鱼腹的下端内侧设有螺纹槽,利用螺纹卡环的设置,可以将拼接鱼尾和第一鱼腹之间分离,便于使用者将一种诱鱼剂放入至第一鱼腹的内部,第一鱼腹入水后,诱鱼剂通过第一鱼腹的第一释放槽排出。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鱼腹和侧旋盖板之间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鱼腹和第二鱼腹的端部均设有配合柔性接带使用的对接卡槽,利用对接卡槽的设置,可以方便第一鱼腹、第二鱼腹和柔性接带之间进行对接操作,同时利用热塑加固方式,对第一鱼腹、第二鱼腹和柔性接带之间起到固定作用。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鱼腹的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二挂钩,所述第二鱼腹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鱼腹鳍,所述第二鱼腹和鱼腹鳍之间通过卡槽拼接固定,利用第二挂钩的设置,可以对鱼的嘴部起到固定作用。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拼接鱼尾的侧边外表面开设有弧形槽口,所述拼接鱼尾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鱼尾鳍和拼接鱼尾之间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拼接鱼尾的内部为空心结构,利用转轴的设置,可以灵活调节拼接鱼尾的摆动角度,提升仿生鱼饵的使用效果,同时利用弧形槽口的设置,可以对第一鱼腹内的诱鱼剂起到二次释放作用。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鱼腹的上端拼接安装有发光鱼头,所述发光鱼头的上部设有固定挂环,所述第二鱼腹和发光鱼头之间通过螺纹接头对接固定,发光鱼头的内部设有灯珠,螺纹接头的内侧设有纽扣电池,灯珠通过纽扣电池供电,使得发光鱼头在夜间垂钓时可以起到照明作用。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拼接鱼尾和鱼尾鳍之间设有柔性卡套,所述鱼尾鳍的下部设有第一挂钩,鱼尾鳍和第一挂钩之间通过固定挂槽活动连接,固定挂槽的数量为三组,利用三组固定挂槽的设置,可以在鱼尾鳍上安装任意数量的第一挂钩,柔性卡套可以对第一鱼腹和鱼尾鳍之间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1、通过设置第一鱼腹和第二鱼腹,在该可释放诱鱼剂的仿生鱼饵使用时,利用空心结构的第一鱼腹和第二鱼腹,使得其内部形成双重诱鱼剂释放结构,使用者首先通过转动拼接鱼尾,使得拼接鱼尾的螺纹卡环和螺纹槽之间分离,从而令拼接鱼尾从第一鱼腹的一端取下,使用者可以将第一种诱鱼剂塞入至第一鱼腹的内部,利用螺纹卡环和螺纹槽,将拼接鱼尾和第一鱼腹之间固定,同时利用弧形槽口和第一释放槽,可以在拼接鱼尾和第一鱼腹丢入水中时,对拼接鱼尾和第一鱼腹内的第一种诱鱼剂进行快速释放操作,同时使用者可以利用转轴将侧旋盖板和第二鱼腹之间开启,将第二种诱鱼剂置于第二鱼腹的内部,闭合侧旋盖板后,利用卡槽结构对侧旋盖板和第二鱼腹之间进行固定,当第二鱼腹进入至水体中时,利用侧旋盖板上的第二释放槽,可以对第二鱼腹中的第二种诱鱼剂进行释放操作,因为第一鱼腹和第二鱼腹的体积不同,使得第一鱼腹和第二鱼腹内的槽口大小不同,第二鱼腹的内部可以用以装配颗粒较大的诱鱼剂,而第一鱼腹的内部可以用以装配颗粒较小的诱鱼剂,同时利用弧形槽配合第一释放槽的使用,使得第一鱼腹的诱鱼剂释放速度快于第二鱼腹,从而令第一鱼腹和第二鱼腹可以灵活适用不同类型的诱鱼剂,利用第一鱼腹和第二鱼腹的设置,使得该可释放诱鱼剂的仿生鱼饵具有双重释放结构,提升其使用效果。
[0019]2、通过柔性接带的设置,在该可释放诱鱼剂的仿生鱼饵使用时,利用柔性接带代
替第一鱼腹和第二鱼腹之间的铰链结构,柔性接带可以采用柔性塑料或尼龙材料制成,利用对接卡槽的设置,可以方便第一鱼腹、第二鱼腹和柔性接带之间进行对接操作,同时利用热塑加固方式,对第一鱼腹、第二鱼腹和柔性接带之间起到固定作用,通过柔性接带的设置,可以避免第一鱼腹和第二鱼腹之间因铰链结构锈蚀而出现断裂现象,提升该仿生鱼饵起竿操作时的稳定性,同时使得鱼尾的摆动更加灵活,提升其仿生效果。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可释放诱鱼剂的仿生鱼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可释放诱鱼剂的仿生鱼饵中第二鱼腹的整体结构图;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释放诱鱼剂的仿生鱼饵,包括第一鱼腹(4)、第二鱼腹(9)和拼接鱼尾(3),所述第二鱼腹(9)活动安装在第一鱼腹(4)的上部,所述拼接鱼尾(3)拼接安装在第一鱼腹(4)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鱼腹(4)和第二鱼腹(9)之间通过柔性接带(10)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鱼腹(4)和第二鱼腹(9)的内部均为空心结构,所述第二鱼腹(9)的一侧活动安装有侧旋盖板(6),所述侧旋盖板(6)的侧边外表面开设有若干组第二释放槽(20),所述第一鱼腹(4)的侧边外表面开设有若干组第一释放槽(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释放诱鱼剂的仿生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鱼尾(3)的上端中部位置设有螺纹卡环(15),所述拼接鱼尾(3)和第一鱼腹(4)之间通过螺纹卡环(15)对接固定,所述拼接鱼尾(3)的下端活动活动安装有鱼尾鳍(2),第二鱼腹(9)的内部设有收纳槽(11),第一鱼腹(4)的下端内侧设有螺纹槽(1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释放诱鱼剂的仿生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鱼腹(9)和侧旋盖板(6)之间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鱼腹(4)和第二鱼腹(9)的端部均设有配合柔性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佳乐马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威尔玛渔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