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油蓬松微粒及干发喷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2815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油蓬松微粒及相应的干发喷雾。该吸油蓬松微粒在制备时需要先预制淀粉原浆,然后加入淀粉酶酶解;再加入酵母菌种,发酵制备得到淀粉颗粒核心。将淀粉颗粒核心、高活性聚醚多元醇先混合后,和异氰酸酯物质反应,得到吸油蓬松微粒。以该吸油蓬松微粒为重要组分制备干发喷雾,喷涂使用后颗粒消散快速;不容易出现各种凝聚、集聚、团聚的现象,基本不产生折光效果,无“泛白”现象。现象。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油蓬松微粒及干发喷雾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迅速吸取头发油污、蓬松发质的吸油蓬松微粒及其所制备的干发喷雾,属于日用化工


技术介绍

[0002]洗发水是一种最常见的头发用日化品,用于帮助人们清洁头发、头皮,保持个人卫生健康和个人形象。日常生活中,一般人们是在休息的时间,在家中或固定场所(美发店、游泳馆等)对头发进行清洗。相对的时间、空间的选择范围非常小。当有些特殊人群,需要洗头时,会存在一定困难;如孕、产妇,需长期卧床需人照看的病人以及行动不便需要护理的老年人群。
[0003]市场上客观需要一种去油免水洗发的产品,不需要选择固定的特定环境,也不需要用水,操作方便简洁,可以为洗头困难特殊群体的提供服务,同时还可以为快速的生活节奏下的日常普通人群,提供特殊的需求。
[0004]目前,市场上的头发干洗产品,一般是干洗喷雾剂,或干洗粉剂。它利用吸油颗粒,可以吸附、去除头发上的油分,使头发达到一定程度的蓬松、干净的效果。
[0005]为了达到较好的吸油、去油效果,往往需要喷涂、喷洒足够量的去油成分。人们在喷涂时,很容易喷撒至头面部皮肤表面,吸油颗粒附着皮肤处的肤感较差,破坏整体妆容。局部使用足量的喷雾剂后,部分吸油颗粒成分有团聚的趋势,往往会使得头发整体呈现一种不自然的呆板状态。喷涂中心部分的头发,局部的视觉效果容易出现成片的“泛白”(如图1为现有某畅销的去油干发喷雾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可以明显看到喷涂后的白色部分,需要用力清理去除)。根据实际操作经验,部分市售产品的吸油颗粒和污物结团、团聚后,会出现类似于细碎粉状、类似头皮屑的效果,非常不美观。这些产品只能在某种意义上满足“去油”的要求,但不能达到使人整体形象清爽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迅速吸取头发油污、蓬松发质的吸油蓬松微粒。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吸油蓬松微粒制备的干发喷雾。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吸油蓬松微粒,通过如下步骤制备得到:
[0010](1)淀粉颗粒的制备
[0011]步骤1:预制淀粉原浆
[0012]将大米淀粉100份,纯净水200~300份混合搅拌后,加热至45~50℃,保温搅拌处理15~30分钟,制备得到淀粉原浆;
[0013]步骤2:酶解
[0014]将步骤1所制备的淀粉原浆,调节pH值为5.0~6.0,加入0.1份的α

淀粉酶(活力:≥50U/mg),保持恒温40℃,搅拌反应1~2小时;离心得到上清液与沉淀物,加清水洗涤沉淀物,再离心;直至测得上清液为中性为止;撇去上清液,加热沉淀物到100℃,保持10分钟,保证灭酶;得到酶解后的淀粉浆料;
[0015]步骤3:发酵
[0016]将步骤2所制备的酶解后的淀粉浆料中加入0.2份的酵母菌种,加入至少100份重量的水,搅拌并调节pH值在4.0~4.5,保持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加入500份的浓度为2%的H2O2,保持30分钟,保证灭菌,停止发酵;
[0017]在-18℃条件下冷冻干燥,制备得到淀粉颗粒核心;
[0018](2)吸油蓬松微粒的制备
[0019]步骤4:预混
[0020]密封反应釜预热,去除水分后,在氮气保护氛围下,重量份数为100份的淀粉颗粒核心,加入5~10份高活性聚醚多元醇,升温至105℃,高速分散(1000rpm)搅拌并抽真空(0.05MPA以下)脱水1小时后,降至室温;
[0021]步骤5:混合反应
[0022]向密封反应釜内缓慢加入异氰酸酯物质,搅拌分散30分钟后,在200rpm以上的转速搅拌下升温至50℃,反应1h后升温至90℃保持搅拌,反应3h后,冷却至室温;
[0023]步骤6:吸油蓬松微粒成品
[0024]冷却室温后的产物用100目滤网过滤,得到固含为99.5%以上的白色微球颗粒;在7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30分钟以上,得到吸油蓬松微粒。
[0025]其中较优地,所述高活性聚醚多元醇为:数均分子量为500~4000的聚丙二醇;或者,数均分子量为2000~3000的聚氧化丙烯三醇;或者,数均分子量为1000~3000的双醇羟基单封端硅油;或者,由ε

己内酯和三羟甲基丙烷聚醚制备的聚己内酯多元醇产物。
[0026]其中较优地,所述异氰酸酯物质为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
’‑
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1,6

己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0027]其中较优地,所述的异氰酸酯物质为基于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
’‑
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1,6

己二异氰酸酯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具有异氰脲酸酯基团的3官能度以上的改性多异氰酸酯。
[0028]其中较优地,在所述的步骤4:预混中,将高活性聚醚多元醇先混入5wt%的乙酸乙酯。
[0029]其中较优地,在所述步骤5:混合反应中加入的异氰酸酯物质的异氰酸酯基团的数量,与步骤4加入的高活性聚醚多元醇的羟基团的数量,二者的理论值的比值为1.05~1.10。
[0030]其中较优地,所述吸油蓬松微粒的粒径范围是0.5~30微米。
[0031]其中较优地,所述吸油蓬松微粒的吸油率为55g/100g~82g/100g。
[0032]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吸油蓬松微粒制备的干发喷雾。
[0033]该干发喷雾按100份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上述吸油蓬松微粒3~10份;丁二醇
0.5份;甘油0.5份;EDTA二钠0.5份;西曲氯铵0.2份;余量为作为推进剂的异丁烷。
[0034]本专利技术以酶解、发酵处理后的淀粉颗粒为核心;首先利用物理吸附一定量的多元醇;然后二者再同时和异氰酸酯类物质发生交联聚合反应;其最终的交联聚合产物(羟基和异氰酸酯基反应后)的形态为:部分内嵌、部分包裹于淀粉颗粒的内部和外部,整体微粒呈现为近球形,外部表面无锐角、无凸起、基本圆滑,粒径基本分布在1~20微米范围内,50%以上的粒径分布在5~10微米之间。
[0035]相对于普通淀粉或改性淀粉的吸油不足,还容易团聚、凝结后出现“泛白”的灰白色反光的状态;吸油颗粒和污物同时在头发上残留,不能改善头发缠结、坍塌的状态。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吸油蓬松微粒的吸油能力显著提高,完全可以迅速、有效的吸附头发上附着的各种污物。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吸油蓬松微粒的粒径范围大部分不超过20微米,可以避免颗粒吸附头发上的污物后的产物,不容易形成“泛白”灰白色反光的不良视觉效果,产品的体验感更高。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市场上的免洗去油干发喷雾的使用效果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油蓬松微粒,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步骤制备得到:(1)淀粉颗粒的制备步骤1:预制淀粉原浆将大米淀粉100份,纯净水200~300份混合搅拌后,加热至45~50℃,保温搅拌处理15~30分钟,制备得到淀粉原浆;步骤2:酶解将步骤1所制备的淀粉原浆,调节pH值为5.0~6.0,加入0.1份的α

淀粉酶,保持恒温40℃,搅拌反应1~2小时;离心得到上清液与沉淀物,加清水洗涤沉淀物,再离心;直至测得上清液为中性为止;撇去上清液,加热沉淀物到100℃,保持10分钟;得到酶解后的淀粉浆料;步骤3:发酵将步骤2所制备的酶解后的淀粉浆料中加入0.2份的酵母菌种,加入至少100份重量的水,搅拌并调节pH值在4.0~4.5,保持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加入500份的浓度为2%的H2O2,保持30分钟,保证灭菌,停止发酵;在-18℃条件下冷冻干燥,制备得到淀粉颗粒核心;(2)吸油蓬松微粒的制备步骤4:预混密封反应釜预热,去除水分后,在氮气保护氛围下,重量份数为100份的淀粉颗粒核心,加入5~10份高活性聚醚多元醇,升温至105℃,高速分散搅拌并抽真空脱水1小时后,降至室温;步骤5:混合反应向密封反应釜内缓慢加入异氰酸酯物质,搅拌分散30分钟后,在200rpm以上的转速搅拌下升温至50℃,反应1h后升温至90℃保持搅拌,反应3h后,冷却至室温;步骤6:吸油蓬松微粒成品冷却室温后的产物用100目滤网过滤,得到固含为99.5%以上的白色微球颗粒;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30分钟以上,得到吸油蓬松微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油蓬松微粒,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活性聚醚多元醇为:数均分子量为500~4000的聚丙二醇;或者,数均分子量为2000~3000的聚氧化丙烯三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梦漪郑鹏林美冬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融汇化妆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