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环路热管的双向耦合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天器热控设计
,特别涉及用于复杂热流变化下大功率设备的散热技术。
技术背景
[0002]某SAR卫星在轨工作时,基于载荷消除地心角机理,采取大角度实时偏航模式,使得在轨空间外热流复杂多变,无固定的散热面可选取;同时载荷工作热耗峰值达到6000W,超过了传统卫星平台的散热能力。因平台构型布局约束,航天器的尺寸无法扩展,故无法通过传统的增大散热面的方式来增强平台的散热能力。根据航天器在轨空间热环境特点,同一时刻太阳光只照射在一个方位上,温度处于高温环境;此刻另一个方位没有太阳光照射,对着冷空间,天然的冷空间环境,温度处于低温环境。可采取耦合系统把两个反方向的散热面连接成一体,弱化空间热流的不均匀分布,达到提升平台的整体散热性能,同时还可以提升复杂多变热流的适应能力。
[0003]在耦合系统布局设计上,常规的耦合方法:如外贴热管、流体回路方案等,产品众多,但因耦合系统需要在航天器内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两个相反方位的散热面热连接,需要跨越多个舱板,并且航天器内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环路热管的双向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两个热传导方向相反的环路热管系统,将同一时刻分别处于高、低温状态的两个散热面连接成一体,实现整体散热的目的,两个环路热管系统结构相同,包括五个部分,分别为热量收集部件、毛细泵、冷凝器、管路和工质,其中,所述的热量收集部件布置于一个散热面,用于把所在散热面分散的热量收集起来,汇集在热量汇集端;所述的毛细泵布置于热量汇集端,用于通过内部的毛细力驱动环路热管系统的运行;所述的冷凝器为散热部件,用于把热量散出去,布置在另一个散热面上;所述的管路作为连接部件,用于连接毛细泵和冷凝器,使其形成一个封闭回路,内部承载工质;所述的工质为热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恒辉,徐亚威,刘立平,洪斌,赵二鑫,杨春,蔡亚宁,刘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